改良蒸汽机 知识点题库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影响来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文艺复兴以后,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的风气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下列成果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② 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③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④ 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

A . ①④③② B . ①④②③ C . ③②④① D . ②③④①
“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

A . 改良蒸汽机 B . 飞梭 C . 珍妮机 D . 骡机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的第100年牛顿出生,那一年伽利略刚刚去世。这似乎预示着牛顿所从事的研究将开始孕育一个“全新的文明”。所谓“全新的文明”可以指(  )

A . 农业文明 B . 工业文明 C . 知识经济 D . 信息文明
现代生活中,有不少事物原本出自十九世纪欧洲人的创意,却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变成大众化消费品,甚至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

A . 电脑 手机 B . 报纸 收音机 C . 热狗 麦当劳 D . 汽车 电影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

A . 研制成了发电机 B . 发明了内燃机 C . 发明水力织布机 D . 改良了蒸汽机
“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


A . 蒸汽机 B . 发电机 C . 电动机 D . 内燃机
人类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多种动力,以下动力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人力     ②蒸汽动力     ③畜力       ④电力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①③②④ D . ③①②④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力运用带来的结果看,科学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  )

①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直到瓦特发明第二种蒸汽机,即所谓双向式蒸汽机后,才找到了一种原动力,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它可以移动,同时它本身又是一种推动的手段。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使生产分散在农村。它在工艺上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受地点条件的限制。瓦特的伟大天才表现在1784年4月他所取得的专利的说明书中,他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爱迪生

  1. (1) 马克思是怎样评价蒸汽机的优点的?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2)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它突出反映了近代科学的哪一特点?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

A . 牛顿经典力学 B . 达尔文进化论 C . 蒸汽机 D . 计算机
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

A . ①③④② B . ③②①④ C . ④①③② D . ④③①②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 .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 .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 .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这些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须特别提到的另一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相互依赖,连续地一者对另一者起作用。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运用世界近代科技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发展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科学发展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其中关于“规模化”是指(    )
A . 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 .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 . 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 .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示意图

——据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整理

根据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示意图,从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 .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 .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14年7月,乔治·史蒂芬逊设计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车.在矿区车道上运煤。1825年9月,斯托克顿和达灵顿之间的铁道正式运管,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铁路。在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与港口城市利物浦铁路开通时.首相惠灵顿亲自参加典礼,史带芬逊名声大澡。在铁路建设投资热中,资本大亨乔治·赫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精心策划新线路通车典礼,擅长利用公众场合激发投资热情;他承诺修建铁路高额红利回报,融资非常顺利,获得巨额资金。到19世纪40年代早期,英国营运的铁路总长已接近2000公里。1844~1846年间,英国政府批准的铁路修建里程分别是800公里、2800公里和4600公里。1845年后,铁路热潮不断升温。1880年,英国主要铁路线路基本建成。1890年,全国铁路网形成,总长达32000公里。

——改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英国人1876年修建的,清政府认为铁路妨碍风水,第二年赎回,予以拆毁。20世纪前,中国自修铁路很少,但有1万多公里铁路权益却落入列强之手。

1928~l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关内仅修建了3600多公里铁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西北、西南地区修建了1900多公里铁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基本上未修建铁路。

新中国建立前夕的1万多公里铁路,大多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西北、西南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这些铁路由列强修建,轨距宽窄不一;列强把本国陈旧落后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铁路按投资国别设局.分割管理,甚至一个铁路地区由几个铁路局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建设人民铁路的方针,到1949年底,原有铁路基本被接管,主干线基本连接贯通。“一五”计划期间,新建铁路长达6100公里。“二五”计划期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长达34406公里。“三五”、“四五”计划期间,虽然遭遇“文革”,铁路一度半瘫痪,但经过广大职工的努力,仍然建成了一批重要干线和包括南京长江大桥在内的19座特大型桥梁,内热机和电力机车开始批量生产,1975年底,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45992公里。1978年后,铁路迎来了整顿与改革新时期,从“包、放、联、通、多”等5个侧面展开改革;实行“利改税”后,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1998年,全国铁路总营运里程达66428公里,2012年,全国有高铁13000多公里,时速均在300公里以上,高铁成为中国及亮丽的名片。安全、快捷、舒适成为中国铁路的突出亮色。

——改编自《中国铁路发展史》

材料三:2015年9月15日新华社电,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周四造访中国期间.估计开放120亿英镑高速铁路兴建合约的竞标,为英国吸引中资做最新的努力,英国政府表示,欢迎中国企业联合英国国内企业,对连接英格兰北部、中部与伦敦之间高速铁路第一阶段建造项目的七项合约进行投标。

  1. (1) 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报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试析新中国与旧中国两个时期铁路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3. (3) 材料三表明在铁路建设方面中英国际角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B . 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C . 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D . 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