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的科技文化 知识点题库

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籍 (    )

A . 《黄帝内经》 B . 《唐本草》 C . 《千金方》 D . 《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共组以纪年,成为中国重要的纪年方法。根据干支纪年法的特点,你认为1921年当属()

A . 庚子年 B . 戊戌年 C . 辛亥年 D . 辛酉年
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 . 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C . 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D . 近代医学重视通过定性研究而深入本质
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主席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早在1800年左右就谈到治疗此类疾病的是(    )

A . 《本草纲目》 B . 《伤寒杂病论》 C . 《黄帝内经》 D . 《千金方》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 B . 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 . 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 . 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 . 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 . 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由此可知(    )
A .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 B . 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 C . 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 D . 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
辽阳三道壕西汉古村落遗址发掘出砖窑七座,每窑一次可以烧制一千八百块砖,两窑成一组,轮流生火,可连续生产;三道壕生产的砖瓦,不仅见于本村遗址,也见于辽阳地区同时代其它遗址。据此推断,当时的三道壕(    )
A . 出现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 B . 农业生产较为落后 C . 成为辽阳地区的商业中心 D . 家庭手工作坊发达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 .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B . 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C . 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 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如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

 

A . 深受儒家伦理观的影响 B . 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C . 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 D . 在世界处领先地位
研究古代中医学的学者必读的书籍是(    )
A . 《石氏星表》 B . 《齐民要术》 C . 《天工开物》 D . 《黄帝内经》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赵过,西汉著名农学家。汉武帝末年实行与民休息、发展生产的方针,任命具有丰富农业生产知识技能的赵过为搜粟都尉,主管军事财政,负责农业技术推广。赵过总结改进西北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创造发明了代田法。赵过推广代田法,采取先试验然后重点示范,最后再普遍推广的方法和步骤,行之有效。代田法主要包括深耕整地、开沟作垄、垄沟互换、轮番利用等。赵过发明耦犁技术,配合代田法一道推行。《汉书》记载耦犁“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赵过还发明了耧播技术。安装有三根铁耧足的耧犁,并配备可以播种的耧车。待耧播时且行且摇,作物种子从耧车斗中自下,可以“日种一项”。这些农具的使用,有利于代田法的普及和推广,赵过推行的代田法实际上是从耕作技术到生产工具的全面革新。

——摘编自曹大为等总主编《中国大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过取得农学成就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过农学成就的影响。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私学文化”与“帝国文化”的区别在于(   )
A . 是否兼容并蓄 B . 是否包含民本思想  C . 产生的根源不同 D . 政治地位不同
“《子虚》《上林》都是大赋,是司马相如对辞赋的开拓和独创,表现了一代汉赋的新风貌”。这里“汉赋的新风貌”是指 (    )
A . 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B . 语言通俗深刻 C . 现实感强 D . 形式朴实自然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

(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中国的世界记录》方克主编 湖南教育出版社

  1.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科技取得成就的原因。
汉初镇压诸吕作乱后,大臣议立新主,一致认为“(代王)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闯于天下”,最后代王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这反映了当时(    )
A . 上古政治传统影响深远 B . 改变了治国的基本思想 C . 儒学对时政有较大影响 D . 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下图是1971年在内蒙古东部和林格尔县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宁城图》“宁市中”局部。这一壁画作品(    )

A . 是对草市生活的真实描绘 B . 可印证民族交融的状况 C . 展示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D . 反映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

图二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图三19性纪晓期英国海外殖民掠夺和贸易路线图

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吸收异国他邦的文化,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分析外来文化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材料中“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对于中国今天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下列史实与它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