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太平天国建国前,由冯云山、洪秀全创立的农民革命组织。
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教,冯云山和洪仁王干等人成为最早的信从者。洪秀全领导的反对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的武装起义。因爆发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故称金田起义。
1862-1864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而进行的悲壮战斗。
1862年5月,清江苏布政使曾国荃所部湘军陆师、兵部侍郎彭玉麟所部水师,分两路进逼天京。李秀成奉命从苏南分军三路回援。10月13日,李秀成亲率主力与曾国荃部展开激战,久攻不胜,于11月26日主动撤军。此后,洪秀全又派李秀成“进北攻南”,解除京围。李秀成勉强从命。但此战损兵折将,遭致惨败。这两次战斗的失败,使天京陷于坐困局面。
从此太平天国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只能凭借城防工事消极防御。1864年3月,湘军合围天京。6月1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天京陷落,守城将士除少数突围外均壮烈牺牲。

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 (1) 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

  2. (2) 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3. (3) 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资政新篇》中提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赀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该措施有利于(    )
A . 保护民族工业 B . 完善圣库制度 C . 促进商品流通 D . 打击富商巨贾
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这表明太平天国起义(    )
A . 认识到解放民众思想的重要性 B . 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 C . 冲击到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 . 彻底的摆脱了封建等级思想束缚
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

选项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资政新篇》内容

A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B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C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兴办保险事业

D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A . A B . B C . C D . D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赫德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极力“赞助”,并且善于在官场周旋,因而获得了清政府的赏识,1863年,他被任命为海关总税务司。当时,中外贸易不断发展,海关收入逐渐增加。1876年,清政府同英国订立《烟台条约》时,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却以赫德为帮办。在中法战争中,赫德竟成为订立《中法新约》的重要角色。在美国公使的鼓励和支持下,赫德“在政界从事隐蔽的活动”。凡是公使不能出面成不便出面干预的事情,往往由他出面活动。当时,陈炽就指出其罪行“海关厘税岁入三千万,仰其鼻息以为盈虚。引党类数百人,糜工资百万,渐而阴持朝议,显馆邦交……英君主授以男爵,功在彼国,其事可知。”后来,任命赫德为总海防司之职的主张虽未成为事实,但他的权势继续有增无减。控制中国海关48年之久。

——《赫德与晚清政治》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德能长期控制清朝海关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赫德活动的认识。
某同学在阅读太平天国运动史料时,整理了一份1852-1874年清政府统计的江苏人口变化表(如下表)。该表实际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时间

咸丰二年(1852年)

咸丰三年(1853年)—同治11年(1873年)

同治12年(1874年)

人口

4,449.4万人

未做统计上报

1,982.3万人

A . 导致了江苏人口的骤降骤升 B . 严重冲击了清朝的统治秩序 C . 并未在事实上造成人员死亡 D . 阻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之一韦昌辉告诉英国人:中国君主(洪秀全)即天下之君主,他是创世者的儿子,全世界人民必须服从及跟随他。同一个意思还以“万方来朝”字样刻于太平天国玉玺上。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
A . 某些领导理解了西方宗教教义 B . 宗教信仰主导外交政策的制定 C . 仍未摆脱“天朝上国”的观念 D . 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
1865年,清政府诏令从人口密集的湖北、湖南、河南等省移民到江南地区,允许移民对无主田山、房屋“插标划田、立界为山、据室为家”。受其影响,安徽宁国县十余年后移民与土著人口比例达3:1.这反映了当时(   )
A . 社会秩序逐步恢复 B . 人地矛盾有效缓解 C . 土地制度发生变革 D . 边疆开发成效显著
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太平天国的方案中对普通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A . 产品上交国库 B . 实行专利制度 C . 发展资本主义 D . 平均分配土地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奏章,提出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方案,得到洪秀全的批准。这说明(   )
A . 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B . 太平天国面临统治危机 C . 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 . 《天朝田亩制度》未能实施
下列文献中,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的是(   )
A . 《资政新篇》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海国图志》 D . 《革命军》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    )
A . 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B . 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 .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 . 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
A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 B . 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C . 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 .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19世纪60年代初,上海租界的人口激增,房屋店铺市场蓬勃发展,银行票号汇聚,出现了“东南半壁无一片干净土,而沪上繁华远逾昔日”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 .   工商业发展助推城市化进程 B .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 C . 列强在华资本输出大量增加 D . 太平天国运动波及江浙地区
太平天国在长江中下游的军事活动使江浙、苏南一带的巨大财富和充裕的劳动力进入上海,促进了上海租界的繁荣,航运和贸易的兴旺。同时,房地产、消费服务业和钱庄业也大量发展。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    )
A . 传播了民主政治思想 B . 瓦解了清王朝统治 C . 引起了资产阶级革命 D . 推动了上海近代化
有学者认为,中国内战的爆发时间恰恰与美国内战几乎同时,这使得英国面临同时失去两个市场的风险,因为中国既是英国最大的茶叶进口市场,又是鸦片倾销市场;美国则是它的长绒棉进口市场。这种失去对英国棉纺织业是致命的,这就使英国想办法恢复其中一个秩序,于是美国内战从旁影响了中国内战的结局。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B . 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 .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经济秩序 D . 中国内战和美国内战都带有反殖民主义性质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木状态唤醒似的。”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
A . 虎门销烟 B . 爱国官兵抗英斗争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辛亥革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专利制度源于西方国家,是一种保护技术成果的法律制度。近代国门被打开之后,一些进步人士逐渐认识到必须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由此萌发了鼓励国人发明创造、振兴实业的思想,从而将专利制度逐步引入中国。

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玕在其《资政新篇》中,最早引入西方专利制度思想,作为奖励和保护私人投资兴办新式工商业的措施之一;近代第一件存案在册的专利,是洋务运动期间,郑观应等人在1882年获准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织布工艺10年专利权,之后张謇创办的大生沙厂、张弼士在烟台开办的葡萄酿酒厂等企业也获得专利权;1898年在康有为的新政建议下,光绪帝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鼓励技术、工艺发明的专利法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第一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发明创造的进步作用。

——摘编自姚秀兰《近代中国专利立法论》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专利制度引入中国的发展历程。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专利制度引入中国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政府行政虽然从制度设计形式上实现了王朝的安全,但自秦汉以来,家天下统治并没有万世长存,改朝换代仍频频发生。只不过皇权的颠覆大多不是源于行政官员的反叛而是源于基层百姓的造反。传统政府也曾试图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如连坐、保甲等,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为基层社会被其锻造的特殊绅士阶层所控制,绅士的乡土权威是不可动摇的。基层控制只能通过绅士才能发生作用。州县以下的广大基层社会也正是绅士发挥作用的空间领域。

——摘编自张福坤《论中国古代的绅士自治》

材料二   自治管理在19世纪下半期,分三个阶段迅速发展起来。最初.的推动出现于19世纪中期的叛乱期间,当时地方名流组织了民团,并承担税收和其他通常由官吏行使的地方权力。第二个推动出自叛乱后重建的需要。承担救济与亚建的主要责任的地方人士,把他们在教育和福利方面的活动扩大到官府外的管理中属于地方民政结构主要部分的领域。这些活动的经费,主要来自捐赠,即名流和企业的捐助,以及官吏不能完全控制的商业税款。扩展的最后阶段开始于90年代中期,当时有功名者和绅董开始在教育和工业方面从事自强活动。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地方自治的特点及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中国地方自治管理发展的条件和意义。
19世纪中叶,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伊朗(波斯)巴布教起义以及其他若干亚洲人民的斗争,构成了亚洲革命风暴。他们基本上都属于东方国家下层群众对西方殖民侵略及其带来后果的反应(在印度和印尼,一部分封建统治者也投身运动,并掌握了领导权),一般都披上了宗教的外衣,本国没有的,也要从外国借来一件。造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   )
A . 文化落后 B . 经济闭塞 C . 思想保守 D . 西学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