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知识点

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首义、武汉首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之后许多省份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统治,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新时代。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知识点题库

为建立独立、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命运,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的演讲

材料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当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这里是共和国的摇篮。

——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画册》

材料三: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大会上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就是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行民主基础上的多党制。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 (1) 依据材料一,“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分析未能建立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怎样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并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
  3. (3) 材料三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什么性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王朝的覆灭,确实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也有学者进一步追问,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极力集权于皇族亲责,将中央集权推至极致然而,清廷的实际主政者摄政王栽沣与隆裕太后都不是强有力的核心人物,通过新政所企求的中央集权,并没有真正地强化中央政权,同时还失去了对地方的实际控制力。在清廷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权力相应地大为削弱,实际上是一种“内外皆轻”的权力格局。清廷把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遣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削去地方督抚的兵权,是最为致命的。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当清廷中央与地方督抚权威一并衰落之时,军人势力乘势而起,出现军人干政,袁世凯正是依靠其北洋系军人的支持,而顺利地逼清帝退位,并攫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

——摘编自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

根据材料,围绕“清王朝迅速垮台的原因”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实行民主政治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材料三:孙中山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此时的孙中山已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始终坚持奋斗,成为20世纪推动中国发生历史巨变的主要代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四: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第十三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摘自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中指出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3. (3) 材料三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指什么?
  4. (4) 材料四、五主要体现了我国哪些民主政治制度?
  5. (5)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
孙中山指出:国民党主张的民权,应该是“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这一论述的背景是(   )
A . 辛亥革命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 新文化运动取得巨大成功 C . 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成为社会共识 D . 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潮流
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在1851年“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中,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对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

③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遭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仁人志士从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在制度与文化、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开辟了向国外学习的现代化之路。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仿效与探索相辅相成。正如陈旭麓先生所言,它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近代的中国在帝国的黄昏中醒来,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逐渐踏上了蜕变与新生的历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历史逻辑,即不同的历史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相关具体史实,围绕“时代主题与思想理论探索”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蔬,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纸钱亦然。

——摘编自《天朝天亩制度》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中国人历来以文人治国,过度重视宪法为一纸文书,签字盖章而庄严收藏者,而忽视宪法有似于我人天赋之性能。殊不知议会采一院制或两院制,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掌握,当日所写之宪法与下面一大群农村组织之关系极微,因为乡民的识字率一般认为只有5%,农民只能集体指挥。传统的官制办法着重男人优于女人,年长的优于年幼,读书明理的优于目不识丁,这和全民投票的原则以及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经济之机会不仅不相衔接,而且大相径庭。中国的大传统及小传统,过去统统有利行政之辅助工具,至今无可资改造利用以增进民权,或者转变为多元社会之桥梁。在这种情形之下,代议政治只是一种伪装,新成立之政党纵以不同的宗旨号召,当中无一可以切实代表各选区。同时城市内新兴的市民阶级力量也过于低微。在这混淆的时代里,军阀割据,使全国士气受挫,使新出生的中华民国丧失了所有尊严,新旧之间无法衔接。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纲领的局限性。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基本原则。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推行宪政遇到的困境。
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
A . 火车时代,堪比道家所言“乘风而行” B . 战略盟友,民主国家 C . 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D . 政治典范,民权楷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冯玉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民主当然是好东西,但民主化不是灵丹妙药。“在任何重大社会变革中,旧的制度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但又都不为人知的影响。”新制度不可能在空白中建立,必须考虑到旧的制度。因而,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制度的渐变可能是民主化和国家转型的一种更好的路径选择。任何一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在民主化、社会转型过程当中都有面临不同问题。同样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综合考虑到自己的国情、现实的利益分配和内外因素,应该是民主化和国家转型中三个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冯玉军:民主化不是国家转型的灵丹妙药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照抄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一规定(   )
A .   践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 体现防范袁世凯专权的意图 C .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实现 D . 维护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1919年7月,孙中山宣布:“如果中国人民希望自由的话……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的唯一的伙伴和兄弟就是苏俄工农红军。”这表明孙中山(   )
A . 积极探索新的救国救民之路 B . 认同了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模式 C . 找到了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 D . 提出了以“联俄”为中心的政策
在与保皇党进行论战时,孙中山针对保皇党成员将形容汤武革命的“天下归心”也用来形容华盛顿(称“十三州人民归心也”),明确予以批驳,华盛顿“为十三州国民之一分子,虽职有等差而分皆平等,同心-致以赴公义,固无所谓谁归心于谁也”。孙中山的批驳( )
A . 强调了古今革命具有相通性 B . 意在论证反清民族革命的合理性 C . 体现了其民权主义的精神内涵 D . 说明美国独立战争缺乏群众基础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
A . 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 . 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 . 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 . 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提出有条件辞职,3月10日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据此推知(   )
A .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迅速壮大 C . 革命党人竭力维护革命果实 D . 袁世凯掌握政权试图复辟帝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些规定的根本宗旨是(   )
A . 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 . 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 C . 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D . 维护革命的胜利果实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此后北洋政府统治的十多年间,先后制定了12部宪法性文件,如191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14年的《中华民国约法》、1919年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八年草案),1923年的《中华民国宪法》,1925年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十四年草案)等。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一定成果 B .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C . 北洋军阀积极推动法制建设 D . 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孙中山提倡“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还指出“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旧有文化而融贯之。”这反映出,孙中山(   ) 
A . 固守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定信念 B .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理想目标 C . 构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D . 倡导中西文化交融的价值取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可决弹劾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三、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 (1) 请概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史实。
  2.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3.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宣布湖北各州县一律改制共和,由革命政府重新任命官吏;依法审理民事和刑事案件,并准民上诉,公开审理;明确规定官兵官俸不得特别悬殊。湖北军政府颁布这些法令(    ) 
A . 昭示了政权的革命性与进步性 B . 终结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 .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 D . 粉碎了旧官僚的复辟阴谋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这一材料(   )
A . 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 . 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 . 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 . 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