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知识点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 .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 . 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孙中山说:“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五四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在孙中山看来,“这次学生运动”取得巨大成果的主要原因是

A . 青年学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B . 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参与领导 C . 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D . 社会各阶层爱国力量的联合
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

A . 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B . 民主精神 C . 追求真理 D . 文化启蒙
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 .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 .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 .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 .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A . 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B . 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 . 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 . 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

A . 维新变法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了五四运动

A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C . 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D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对联“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一二九运动 C . 抗战胜利 D . 抗美援朝^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民

绥远

3200

8%

3%

80%

湖北

1877

63.1%

2.3%

8.9%

广东

15000

21.2%

20.1%

39.1%

上表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

A . 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 . 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 . 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 . 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到:如何评估1928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共,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即便是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或“北洋时期”。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 年至1928 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在此,梁漱溟(    )
A . 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 B . 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 . 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 . 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顾维钧是民国著名的外交家,自1912年4月从美国回国后出任袁世凯英文秘书兼外交部秘书,走上外交岗位,一直到1956年辞去台湾当局驻美大使职务,共44年。他曾为废除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做出过重要贡献,为维护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他认为一个负责任的外交家在外交实践中应该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曾说:“如果是民族利益,那就是永恒的,不因时间、舆论或党派而改变,因此当国内人们批评中国的外交家没有政治头脑时,我接受了这种意见,因为如果一个外交家有了政治上的考虑,那他的外交就很危险了。”追求外交平等是顾维钧的奋斗目标,其在巴黎和会上坚持外交中各国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弱国无外交的论调,认为弱国更离不开外交,才能使得国家在艰难环境中求得一线生机。在中华民族饱受蹂躏的年代,面对帝国主义列强,他不卑不亢。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的发言理论清楚、态度坚决,在五大强国面前,敢于坚持真理,同帝国主义进行外交上的斗争,这在中国乃至于世界近代外交史上都是极少见的。在他的努力下,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维钧的外交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GDP首次被日本历史性地超过,改变了数千年来GDP弱于中国的局面.但是日本GDP领先中国的现实仅仅持续了二十几年时间就由于二战的惨收而终结,在1949年中国GDP已是日本的两倍。中日两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初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在此期间中国的GDP仍然领先于日本。此后,两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学习了不同的对象,最终在1961年中国GDP又被日本超过。之后差距越来越大。

——摘自许梦博《中日GDP三次赶超的历史真相》

材料二:中美日GDP比较(单位:10 亿美元;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 (1)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分析材料一中“中国GDP首次被日本历史性地超过”的主要原因。分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角度分析“1961年中国GDP又被日本超过”的主要原因。
  2. (2) 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日经济成功的共同因素。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日本代表牧野伸显说:“此次中国委员即非激于意气,出于偏爱,而为代表全体国民之活动,则留意中日根本关系而欲图永久亲善者,有乌可漠然视之乎?我国或因中国问题而陷于意外之难境,未可知也。”日本代表担忧的是(   )
A . 中国民族主义日益觉醒 B . 中日关系因和会而恶化 C . 日本对华政策陷入困境 D . 中国外交得到国际支持
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现的时髦名词,没有人禁止赞扬苏俄的暴力革命,以俄为师成为立志改造中国的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这反映出当时(    )
A . 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 B . 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 C .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D . 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某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矛盾性。”这里的“多元性”是指五四运动是一场(    )

①反帝爱国运动            ②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③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紧密相连,共同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阅读下料材料。

材料一  平民绝对没有受到这种报纸上的文化运动的益处,他们虽稍听见一些“救国!救国!”的演说,什么德摩克拉西的思潮,什么解放改造的学说,都是知识阶级的专利品罢了。……中国不识字的人这样多,识字的人,又大半数是顽固的守旧党,言论的效力,能有多少?所以现在大家的社会改造运动,都注全力于言论界,多数还是埋头于口头、纸上,肤浅,直觉的著作。……(一些启蒙者)好务虚名,急功近利,(只为)搏得一个虚名。

——郑振铎《我们今后的社会改造运动》(1919年)

材料二  随着李大钊从十月革命以来就不断组织和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乃至农民广泛参与的反抗帝国主义和军阀专制的自觉斗争,也使得曾经幻想着通过思想文化改造实现和平富强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十月革命的确是“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全球性的政治危机和革命风潮使得一部分五四学者看到了启蒙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局限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最终接过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启蒙主义所承担的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

——摘编自包大为《从启蒙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向与内在动力》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2. (2) 五四运动突破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根据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向并分析其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深远影响。
在五四运动前的《新青年》杂志中,民主更多意味着“思想民主”,有着疏离政治的明显倾向。五四运动后,民主转而成为强调人民参与权的“政治民主”,学生、工人和妇女分别从民主概念中找到了罢课、罢工和离开家庭的正当性。这一转变(   )
A . 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B . 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 . 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性质 D .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新文化运动前期,各种西方思潮纷至沓来,相互角逐,马克思主义被淹没在其中。在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从众多学说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这一变化(   )
A . 结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 推动了救亡图存路径的改变 C . 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 D . 促使民众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五四时期,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先验主义,从资产阶级启蒙时代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到旨在救治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社会主义,纷纷涌入中国。这一现象表明(   )
A . 中华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B . 思想领域呈现活跃局面 C . 社会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D . 反帝反封建已成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