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知识点题库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遵义会议 D . 八七会议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 . 制定党的最高纲领 B .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 .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 (1) 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4. (4) 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交流和交往推动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  在古代中西交往的商路上,不断有中外古币重见天日。如图为出土的两  枚钱币:宋朝“崇宁通宝”铜钱(崇宁:宋徽宗年号,钱文为宋徽宗亲笔)和大食国(中国古代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金币,金币中心钱文为:“安拉之外别无他神”。

材料二

近代中国留学热潮简表

出现时间

留学国家

概况

1872年──1875年

美国

多数从事工矿、铁路、教育、电报事业,如詹天佑、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等

1896年──1911年

日本

多数学习政法、军事、师范教育等专业,如宋教仁、陈独秀、李四光等

1922年──1934年

苏联

培养了邓.小平、刘伯承等一批共.产.党人

1944年──1949年

美国

著名的有邓稼先、杨振宁等一批科学家

材料三  16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国家交往开始。西班牙在美洲开拓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17世纪,荷兰采取占领沿海据点进行贸易交流的方式与亚非国家交往。

18世纪法国掀起启蒙运动,北美、欧洲一些国家受其影响建立起新的政治制度。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扩大了欧美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使其在跟亚非国家交往时方式转变为全面侵略。

19世纪英、法等国进一步利用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1869年日本提出修约要求,至1910年收回全部主权。一战后中国提出废除部分不平等条约要求被拒绝,二战期间中国与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1945年美、苏、中、土等国签署《联合国宪章》,宣告联合国成立。1962年亚、非、拉美主要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1年中国加入,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

  1. (1) 阅读图文材料,概括两种货币的不同点。

  2. (2) 分别说明四次留学热潮出现的国内背景,并总述留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贡献。

  3. (3) 依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近代史历程”时制作出了以下学习卡片,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

A . 1处 B . 2处 C . 3处 D . 4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群分”荀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

材料二:“群学”《群学肆言》是严复于1896年开始翻译的西方社会学名著之一。此后几年,“群学”一词在进步思想界流行。梁启超曰:“善为群者,小而一地一事之法团,大而一国之议院,莫不行少数服从多数之律。”

材料三:“群众”、“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群众》周刊。

材料四:“群聊” QQ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个公众平台。QQ群的理念是群聚精彩,共享盛世。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荀子提出“群分”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末“群学”流行的有利条件。
  3. (3) 据材料三,1919-1925年促使“群众”一词日益流行历史事件有哪些?
  4. (4) 材料四中“群聊”时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
周恩来在《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中写道:“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耒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这说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    )
A . 批判、揭露西方资本主义 B .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C . 坚持新民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D . 对西方幻想的破灭,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被租界当局逮捕,蔡元培和胡适等人为了营救陈独秀,研拟打电报给上海法国领事,其主要考虑是法国领事(   )
A . 能够施压中国北京政府 B . 同情求民主的进步人士 C . 实际掌有管辖该案之权 D . 足以代表法国政府立场
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 . 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C . 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 . 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1922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这一号召 (    )
A .   说明中共较清醒地认识了中国国情 B . 表明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运 C . 是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具体表现 D .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浙江嘉兴南湖的烟雨楼正厅有一副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幅楹联反映了(   )
A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B .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C . 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2月有人在《东方杂志》上撰文说:“报章杂志底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鲍尔希维主义(注:布尔什维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底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底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这表明当时(   )
A . 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 .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已达成社会共识 C . 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D . 建立新型革命政党的思想条件成熟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会议上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表明(    )
A . 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B . 中共工作重心即将转移 C . 毛.泽东思想正走向成熟 D . 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突出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办的《上海伙友》,主要以店员伙计为读者对象,《机器工人》主要以上海机器工会会员为读者对象,《广东群报》一直实践的也是创刊号上陈独秀说的“做贫苦劳动者底朋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宣传(   )
A . 体现出非常鲜明的人民性 B . 以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 C . 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 .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影响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 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将节俭视为必修美德,《尚书·君陈》曰:“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宣公十二年》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隋朝王通在《关郎》中也 提到“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历代先贤都将能否做到节俭视为个人乃至国家成败 的大事。而古代社会生产水平低下,人们的认识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 响,因而主要从道德伦理、国泰民安方面来阐释节俭,将其作为修身之本、治国之 策。

——摘编自徐姣《中国传统节俭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1932 年 2 月 6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通令,要求各级政府“立 即实行节俭运动”,在以后的两年里,临时中央政府通过颁布法令等措施指导苏区各地 开展节俭运动。苏区党中央局为减少办公费开支,规定了节约措施,许多领导同志发 表公开信,倡议响应节俭号召。1933 年 12 月 15 日,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等人 联名签署《关于惩处贪污浪费行为》,对因玩忽职守而浪费公款者,处以不同程度处 罚。1933 年,《红色中华》等报刊也在节俭运动中发挥了宣传作用。1934 年,中央政 府粮食部部长陈潭秋强调:“节省运动的开展,要依靠于广大的群众积极性的发扬。”

——摘编自石绍庆《厉行节俭的苏区经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节俭观念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苏区厉行节俭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中国精神”主要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中国精神”发源地标注正确的是(   )

 

“中国精神”

序号

A

“西柏坡精神”

B

“延安精神”

C

“红船精神”

D

“井冈山精神”

A . A B . B C . C D . D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以下是不同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现存的最早的入党誓词,是共.产.党员贺页朵1931年入党时的誓词。这份入党誓词用毛笔写在一块红布上,只有6句话:“牺牲个人,言(严)首(守)秘蜜(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44年由中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印制,是抗日战争时期标准入党誓词: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生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要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存有一份入党誓词,为中共冀热辽分局印,其主要内容与抗日战争时期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入党誓词一致,只是将“对党有信心”这一条,换作了“坚决执行党的决议”。

围绕入党誓词的“变”或“不变”,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实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一船红中国,万众跟党走。”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参加“一大”的13位代表,怀着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信念,积极投身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材料主要体现了(   )
A .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 B . 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的精神 C . 自我评判自我扬弃的精神 D .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中共二大提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   )
A . 成为新三民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南 B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 . 指明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方向 D . 凸显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必要性
1920年5月前后,上海以工人为主体,包括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内的群体,举行纪念“五一”节庆祝大会,大会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据记载,全国各地参加“五一”节纪念活动的工人和知识分子有五六万人。这些纪念活动(       )
A . 有力声援了俄国的革命 B . 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C . 有利于新型政党的创建 D . 促成大革命高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