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 知识点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九一八事变 知识点题库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认为,“九一八事变”后的抵制日货,主要是由国民党中央机构主持领导的,抵御活动逐渐由民间自发发展到官民结合。《时代周刊》的报道认为,此次抵制日货运动的全面化和激烈化超过了过去的任何时期,并出现了民族主义热情下的暴力化和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倾向。材料反映了(    )

A .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 B . 国民政府发动群众开展局部抗战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D . 民族矛盾的上升影响了民族意识
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的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该计划旨在(    )

A . 缓和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B . 发展重工业增强国防力量 C . 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 D . 备战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7分)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8分)

有学者认为:“地方主义不为国家效劳,还在面临外来威胁时造成地区间争夺,使得国家衰落,改变这种困境的是1937年后日本的全面入侵,民族主义被赋予了一种具体而又明确的内涵。”该学者试图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
A . 全民族抗战促进了中央和地方的整合 B . 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地区间对抗 C . 地方主义是造成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 D . 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开始形成
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 . 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 .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 .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下列各项有力的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②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③全面侵华战争期间占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④南京大屠杀

A . ①②③ B . ①③ C . ③④ D .
1931年,日本侵略者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久侵占整个东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一·二八事变 C . 华北事变 D . 卢沟桥事变
从2014年开始,我国有了两个新的法定纪念日一9月3日和12月13日。这两个纪念日(  )
A . 与上个世纪的十四年抗战有关 B . 与国际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有关 C . 与建党、建军、建国有关 D .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在20世纪30、40年代,对中国的报道涉及到政治层面的比较多。它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局势的关注,受到国人的瞩目。

材料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

请回答:

  1. (1) “远东危机”指什么?它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中国人民奋起反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庚子年六月初五日)惟目前巨衅起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此次决战,宜提开俄日本两国,而专与行教之各国为仇敌,乃于事理为协也……二百六十年,全盛之世,(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然此特以情理论之也。若以地势论之,尤不宜轻开边衅。俄重兵屯扎在阿穆尔东海滨两省、旅大两口不少,日本……地近而逼,调陆军视各国为易……未可不分皂白,而概屏之为鲸鲤魑魅,而我自措足于孤立无援之地。此兵家形势所忌,宗社存亡之机,尤当审慎,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

——《袁京卿日记传抄本》(注:袁京卿即袁昶,时任总理衙门大臣)

材料三:(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乱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蒋介石日记》

  1. (1) 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 (2) 材料二中的“目前巨衅”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宜提开俄日本两国”的理由有哪些?其设想是否可行?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 (3) 材料三反映蒋介石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1932年有学者发文指出:“中国在开战之初,不能打胜日本,却可以长久支持,支持越久,对我们越有利。中国人之力量在三四万万农民的潜力,而不在大城市的统治者及领袖……”在该学者看来(    )
A . 工农为基础的民主革命是取胜之道 B . 中共的抗战路线符合现实需要 C . 国民党立足城市难以掌控抗战大局 D . 动员底层民众进行持久抗战
“那里的纪年方式混乱不堪:公元、民国、昭和、大同、康德;那里有很多人群共生共荣:本地人、逃荒去的、开垦去的、侵略去的、做梦去的。”文中的“那里”应是(    )
A . 1840—1911年的中国上海 B . 1932—1945年的中国东北 C . 1898—1997年的中国香港 D . 1895—1945年的中国台湾
教育部规定,从2017年起,抗日战争的表述由“8年”改为“14年”,即变更为十四年抗日战争,这种变化是基于(    )
A .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 B . 1931年,国共开始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的开端 D . 1951年10月,台湾光复,重回祖国怀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美国“劝中国政府采取妥协步调”。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姑息日本,迟迟未采取行动。当国联就“九一八”事变探寻美国态度时,史汀生一面表示愿与国联合作的诚意,一面又拒对东北事件是否牵涉到凯洛格一白里安公约(又称“洛迦诺公约”)做正面的回答。

——摘编自《美国政府对外关系文件汇编(1931)》

材料二:此后美国与国联合作,派遣人员参加国联理事会有关会议,但因采取措施不道德(不分侵略者与受害者),也没有制约作用。1932年1月2日,日本占领了锦州。随后史汀生向中日两国发表声明:“美国政府不能承认会损害美国或者在华公民条约权利的任何即成事态的合法性,它也无意承认中日两国政府或其代表签订的会损害美国或其在华公民条约权利的任何条约或协定。”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第5卷》

  1. (1)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对日本侵华态度的不同认识。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历史背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2年2月5日)

材料二:

①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②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面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表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

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

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

……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1904年1月,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对中国驻日大使劝告说:“(日俄)万一决裂,日不愿他国卷入,并愿中国中立……惟愿贵国内地须自固守,勿使变乱。”这反映了日本(   )
A . 尊重中国的主权利益 B . 想获得清廷的战争援助 C . 独霸东北的侵略野心 D . 试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九一八事变后,以宋庆龄、陶行知、张彭春等为代表的社会各界纷纷走出国门,向世界宣传中国,民间外交复兴。中国共.产.党也与国际友人、国际组织、国外新闻界等展开了灵活多样的交往。据此可知,这些外交活动(   )
A . 呈现出官民外交互动的良好局而 B . 是中国步入国际舞台的重要表现 C . 奠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基础 D . 凝聚着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
九一八事变之后,上海各界纷纷成立义勇军,如上海民众反日救国义勇军、复旦大学义勇军、邮电义勇军、上海市商会义勇军、童子军团义勇军、华侨义勇军等。这说明(   )
A . 东北抗战得到全国大力支持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自发性 C . 上海各界配合政府抗日救国 D . 时局的变化影响民众集体行为
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的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 .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 . 局部侵华,东北沦陷 C . 全国性的抗战爆发 D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    )
A . 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 . 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 .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 . 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