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与模范人物 知识点

1.建成大中型项目五百多个,工农业总产值增长近60%;
2.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3.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建设起来,石油工业发展迅速,到1965年,石油已经全部自给;
4.电力工业增长很快,十年中,农村用电量增长了近70倍;
5.新建铁路八千多公里,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
6.尖端科技方面,成功试验了第一个原子弹,研制成功了结晶牛胰岛素;
7.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英雄模范人物。

探索时期的建设成就与模范人物 知识点题库

1953年6月,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斗争还要深刻,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时间让资本主义绝种。”据此可知,毛.泽东认为(   )
A . 开展“文化大革.命”刻不容缓 B . 应集中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 C . 过渡时期阶级矛盾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D . 须将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武装斗争上来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一幅年画《乘风破浪 各显神通》,这一作品(    )

A . 受西方现代主义画派的影响 B . 表达了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 C . 真实再现了工业化建设场景 D . 反映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任鸿隽(1886—1961)领导的科学救国运动影响深远。早年,他先后留学日本、美国。留学期间,任鸿隽深感东西方社会差距,认为中国最缺乏科学,他与留学生杨杏佛等于1915年1月共同创办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科技杂志《科学》。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主持编务,还写了许多文章,让读者了解科学的意义,对科学产生兴趣,反对急功近利。后为谋求科学发达,成立了中国科学社,任鸿隽为社长。1920年,任鸿隽到北大担任教授,后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主持人。他将每年上百万经费用在资助科学人才和添置科学设备方面。从民国十七年到二十三年,享受中基会科研补助金的学者高达283人,分布在天文、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数学、生物、考古等各个领城,成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开拓者。此外,中基会向北平图书馆、生物调查所拨出专款,成立了编译委员会翻译科学文化书籍,并向许多中学减价提供仪器和标本。

——摘编自智效民《任鸿隽与近代科学传播》

  1. (1) 根据材料,概括任鸿隽对我国科学事业所作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任鸿隽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三个核大国也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实行严密的封锁。上述情况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这说明中国的原子弹研制(   )
A . 缺乏人才 B . 缺少技术 C . 开局不利 D . 历程艰辛
下图是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临某地视察,并以示祝贺的亲笔题字。据此判断,张爱萍将军祝贺的事件是(   )

A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 . 成功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C .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D . 中国在西昌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新中国70年成立来,我党领导和团结人民勇于探索,不断进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宣布:“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自由婚姻、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广大妇女走出家庭积极投身社会工作……1957年,全国女职工由1949年的60万上升为328.6万人,是原来的5.5倍。广大妇女不仅在家庭中享有了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且也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管理者……1953年和1956年,有亿万妇女参加了基层普选和民主建政工作。1954年,全国各地共有98万妇女当选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占全国代表总数的17.3%,有147名妇女出席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占代表总数的近12%。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材料二  (50年代以来的工资制)是国家而不是企业来决定单个工人的工资水平,由于是国家统一规定,所以一旦工人的工资等级确定下来,便很难变更。……“按劳分配”这项改革原则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1984年决议”。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多种试验在企业层次得以实施,包括浮动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1992年末,政府宣布从1993年开始,弹性工资制将在全国国有企业中实行,劳动部将不再控制企业雇用的人数或者企业工资簿上的人数,同时也不再控制技术培训项目中招募的毕业生人数。

——摘编自赵明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工人》

材料三  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再一个就是教育方面。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摘自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谈话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社会地位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工资制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经历的三次重大变革。
  3. (3) 结合所学,列举上世纪70年代我国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在航天与农业领域所取得的两项突出成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邓.小平这一谈话的重大历史意义。
首次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显著增强的的突出事件是(   )
A .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 . 实施“星火计划” C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 秦山核电站建立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58年,黄旭华被选中参与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准备工作。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二年,中央批准核潜艇研制工作立项上马。黄旭华后来被任命为核潜艇研制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成为我国核潜艇研制的主持人。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了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资料短缺等困难,研究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和学术论文,通过反复试验获取大量科学数据,排除各种学术干扰,长期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工作。1971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试航,1974年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其研制周期之短,建造速度之快,在世界核潜艇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摘编自叶取源《上海交通大学校友院士风采录》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旭华团队能够成功研制中国核潜艇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旭华的主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0年初,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降日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39年冬至1940年春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同时,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蒋介石接车发表演说,攻击共产主义,宣扬其专制独裁的假三民主义。有些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虽然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抗战不力表示不满,但对共.产.党的主张和抗日战争的前途也抱有疑虑,有些人还企图在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之外,走另一条道路,想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具备了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经历了两次失败、两次胜利的成熟的党,曲折而丰富的革命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有了深刻理解,使毛.泽东有可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加以系统总结,上升为科学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研究》

材料二:1956年2月1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开始听取国务院35个部门工化,报,还有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总共持续了四十三天。就在这同一天,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开幕。会议期间,暴露了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这对正在照此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要引起高度重视。毛.泽东说,苏联走过的弯路?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他强调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其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4月25日和5月2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

  1. (1)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时期”毛.泽东发表的重要文章及其主要内容,并简析该文章发表的历史条件。
  2.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论十大关系》发表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事物的内因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外部条件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7年,沃尔特•惠特曼夸耀:“唱着《扬基歌》并以6500马力的蒸汽机无敌的能量向前飞奔……让那旧世界的大车载着笨重的货物赶路吧。我们是新的、充满活力的大陆人,我们要说的一切,是指50年以后可以说‘赢者欢笑吧’。”到1897年,美国人笑起来了。他们的胜利是富饶的美国新大陆赋予的。向西扩张、不断增加的移民以及无数的创新,把美国人带进了一个新时代。

——艾伦·布林克利的《美国史》

材料二  在市场学派人士的眼里,企业家在追求私利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最优分配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利己主义和利他精神通过神奇的市场达到和谐统一……要理解这种观点的局限性,我们必须用市场经济的分析方法来打破市场经济的迷思。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在这里我们回到一个市场经济理论的概念:外部性。外部性最早由经济学家庇古提出,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正外部性是某个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施害者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而当代中国产生的任何财富都和以下三大正外部性因素息息相关:首先是建国的正外部性;其次是前三十年的正外部性;最后是改革开放的正外部性……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沙烨撰《文化纵横》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工业化发展的外部条件以及国际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推动今天工业化发展的“正外部性”,综合两则材料信息谈谈自己的认识。
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站立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下成就符合这一阶段史实的是(    )

①1953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②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  ④我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979年10月,邓.小平指出:“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这表明,当时中央(   )
A . 调整恢复了党的文艺政策 B . 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艺 C . 鼓励文艺事业对外开放 D . 要求文艺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过程中,涌现出大量民族英雄和劳动模范。下列按照出现的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铁人王进喜   ②保卫四行仓库谢晋元

③志愿军英雄杨根思   ④林则徐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②①③ C . ①③④② D . ④②③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文献。以下内容节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10月1日1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根据东北

人民政府指示,辽东、辽西省开始建立县、区、村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秋冬两季,辽东省5903 个村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村干部,讨论决定当地的重大事宜。

1953年2月金县一区八里村成立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金县友谊果树集体

农庄”,由55户组成。

3月11 日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一鞍山炼铁厂8号高炉建成并开工生产。19日,周恩来总理到鞍钢视察了8号高炉合

5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协定,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1个企业。...这些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29. 35亿元。

1956年1月辽宁省在进行农业合作化全面规划的同时,将行政村制改为乡制。全省原

有10928个行政村,改划为2520个乡。

1956年2月底,全省资本主义工业企业2910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私营商业(包括小商贩)有60%左右实行公私合营

——材料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

  1. (1)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建国初期社会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2. (2) 建国以来,辽宁在许多领域还做出了哪些贡献?请你补充相关史实。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人员不足五万人,除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外,其他学科的科研几乎一片空白。20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这得益于(    )

①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确立

②中央与地方各种专业性研究机构设立

③“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实施

④一批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曾说:“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大些。”陆费逵意在说明,出版业(   )
A . 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 B . 要紧跟时代步伐 C . 是社会最重要的行业 D . 要坚持行业自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包头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1923年京包铁路通车,包头商业曾急剧发展。1926年后,多方军队驻防包头,军饷皆由地方支出。之后连遭荒旱,引发的鼠疫造成4000余人死亡。农牧凋敝,商业陷入长期萧条。1937年后,包头与西北各省商路基本断绝,人口由上一年的119614人剧减到65215人。建国初期的包头是一个以皮毛、粮食交易等商贸活动为主的城市。

——摘编自《近代历史发展背景下的包头城市职能演变研究》等

材料二:包头地区拥有白云鄂博铁矿,煤、石灰石、萤石、耐火黏土等辅助原料也应有尽有。1955年集二铁路建成,苏联通过它向包钢运输了大批建设所需的设备。包钢是建国初期“156项工程”项目之一,在国家统一安排下,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干部、工人、转业军人、学生和技术人员怀着建设新中国、支援边疆建设的热情来到包头,成为草原钢城的创业者。在土地征用和资源勘探等问题上,政府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感情,各厂矿还注重对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培养。1959年10月16日,包钢一号高炉出铁,结束了内蒙古地区“寸铁不产”的历史。包钢和鞍钢、武钢一起成为我国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

——摘编自《“一五”计划与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解放前包头经济的发展状况。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包头草原钢城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影响。
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进行了十多年。在贵州、陕西及鄂西、湘西等地区建立起许多军事工业基地,在西部地区建成攀枝花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等一大批工业基地,还开工兴建成昆、贵昆、川黔、湘黔等铁路。由此可见,三线建设(   )
A . 实现了海权意识的转变 B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C . 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力量 D . 推动了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
以下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按提出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

①“以抗日救国为目标……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程度”

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③“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

④“中华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

A . ①③④② B . ③①②④ C . ④①③② D . ④③②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被称为“创新率的加速器”,它改变了历史的方向,引导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到崭新的工业文明时代。这个大转变的过程,即我们所说的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大生产力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大转变,是一个整整的过渡时代,必须与历史上迄今发生过的种种变革区别开来。迄今为止,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过渡出现了三次大推进的浪潮: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现代化发展模式”任选一项或多项加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