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点题库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A . 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 . 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制 C . 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 D . 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
有关《资政新篇》理解错误的是

A . 太平天国后期所颁布的 B . 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 . 主张向西方学习 D . 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
1853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写道:“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会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材料中的“这次变革”是指(   )

A . 鸦片战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1853年定都天京后,杨秀清发布《待百姓条例》,其中规定“铺店照常买卖,但本利皆归天王,不许百姓使用。”这一政策

A . 促进了农工商业的发展 B .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 .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天朝田亩制度》兼有革命性与空想性的根本原因是(  )

A . 当时的军事环境紧张 B . 当时的经济条件不成熟 C . 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D . 农民阶级的政治经验
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黩者不理”。这种现象反映了

A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B . 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 . 农民拥护太平天国“有饭同食”的原则 D . 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的实质意义是
A . 实施男女平等的方案 B . 按照平均主义原则分配 C .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 . 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欧洲人终于决定支持大清政权……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从根本上取决于(  )

A . 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 B . 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 C . 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D . 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帅,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湾事后(指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被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2. (2) 指出材料二,三所反映的维新派对待农民起义和帝国主义的态度?

  3. (3) 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局限性。

  4. (4) 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你的理由。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

A .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 . 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C . 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D .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 . 自然灾害频仍 B . 社会治安混乱 C . 土地兼并严重 D . 官吏贪暴腐败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
A . 发昌机器厂一农工商总局一《新青年》一中国共产党建立 B . 京师同文馆一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一同盟会成立 C . 金田起义一总理衙门一《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 . 大生纱厂一京张铁路局一《新民主主义论》一一届人大召开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 .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 .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 .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 .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下列各项能直接支持此观点的是(    )
A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 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 坚持斗争了十四年 D . 创立“拜上帝会”组织
《中国纪事》评价某一事件:“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该事件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 .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洪仁玕《资政新篇》建议:“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于是一念之善,一念之恶,难逃人心公议矣。”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
A . 首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 确保民众参政议政的自由 C . 强调对官员加强舆论监督 D . 引进分权制衡的民主思想
普拉特认为,“中国与美国是当时英国两个最大的贸易市场。两个国家的内战,使英国面临同时失去这两大市场的风险。”“英国由于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英国“放弃中立”的表现为(   )
A .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 . 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配合清军镇压武昌起义
清咸丰之前,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其兵权都直隶中央。咸丰年间(1851—1861),“曾国藩既请练军长沙,奋然以招募行伍,尽废官兵,使儒生领农民,各自成营”,且湘军的饷需也由将帅“就地筹划”,而非由户部调拨。后起的淮军也大致如此。这种情况(    )
A . 是应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新政策 B . 使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 小农经济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D . 是清政府军队走向近代化的体现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曾是历代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近年的相关讨论已基趋于沉寂。不过,总结反思后不难发现,以往对此事件的研究主要是自上而下,很少将考察重心放在社会最基层的广大民众身上,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太平天国研究日渐成为显学 B . 农民战争研究理应受到重视 C . 革命史的研究理论不断兴起 D . 研究历史的视角应有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