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知识点题库

下列是某一协会组织口头回复对方时表述的要点:“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

A .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B . “九二共识” C . 连战“和平之旅” 演讲 D .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一国两制”构想的总体目标是为了    

A . 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 . 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 . 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 .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012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3周年。它的发表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下列与它的内容不相符的是

A .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 . 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 C . 决定停止对金门岛等岛屿的炮击 D . 主张两党实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 . 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 . 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 . 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中国国家邮政局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于2007年7月113发行了纪念邮票1套3枚。右图是其中的第一枚“欢庆”,邮票画面采用国旗、香港区旗和紫荆花雕塑作为设计元素。你认为这枚邮票可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

A . “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的成功实践 B . 内地与香港经贸联系日益密切 C . 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中的地位 D . 借鉴香港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台湾问题

某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一系列图片资料。并把它们归入不同的主题。下列图片最适合归入的主题是(      )

A . 殖民地的血泪史 B . “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C . 香港的经济腾飞 D . 中英外交关系破裂

图中的三个标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在不同地区先后设立的管理制度。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 . 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 .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 .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 . 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
“同心同德,制度不同无妨碍;不亢不卑,全民一心争主权。”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幅对联主题的是

A . 开国大典 B . 文革结束 C . 改革开放 D . 香港回归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想以此画说明

A . 台湾那一半画应早日送归大陆合二为一 B . 期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C . 保护好传统艺术品是我们的责任 D . 《富春山居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近代日本窃取钓鱼诸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材料二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材料三  江Z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儿女的共同心愿。”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二,近代日本是如何窃取中国钓鱼岛的?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国际法依据有?


  2. (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国家安全,建立起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3.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


  4. (4) 当前,影响祖国完全统一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解决的主要阻力是什么?为此中国政府在法律层面做了怎样的准备?


20世纪90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当局授权它为“处理涉台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为了便于与之联系、商谈,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当时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   )

A .   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B . 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C . 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D . 两岸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
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等。该政策(    )

A .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抗衡 B .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 . 宣告了祖国统一方针的确立 D . 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
以下为某论文的摘要提纲。据此判断该论文的标题为(    )


A . 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原因 B . 浅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 C . 试述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历程 D . 探讨影响两岸关系的国际因素
1984年通过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可以‘中国香港’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据此,下面表述合理的是(    )

A . 《声明》为英国干涉香港事务埋下了伏笔 B . 香港可根据需要开展独立外交活动 C . 香港获得了独立处理涉外事务的权利 D . 香港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高度自治权
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说明(  )

A . 蒋介石带有强烈的好战情绪 B . 蒋介石有着可贵的民族主义思想 C . 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理由 D . 蒋介石企图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谈话中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这一主张(    )
A . 蕴涵了“一国两制”的思想精髓 B . 首次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C .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 直接推动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谈到两岸关系时曾说:“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两岸关系“相合”是基于(    )
A . “一个中国”原则 B . “一国两制”构想 C . “和平统一”方针 D . “平等协商”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下列不属于20世纪50年代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是(    )
A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的回归践行了邓.小平提出的()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科教兴国”战略 C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 . “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回归后,原有法律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相抵触或经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这表明(   )
A . 中央与香港实行分权制衡 B . 香港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 . 回归后香港法律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D . 香港基本法与国家宪法的地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