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与地貌 知识点题库

下图所示区域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由200毫米递减到15毫米;年均温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厦季夜间气温可降至0℃以下;风力强盛,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西部甚至可出现40米/秒的强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

    A . 山脉 B . 高原 C . 丘陵 D . 盆地
  2. (2) 对该区域的中部地区地表形态影响较小的外力作用是( )

    A . 风化作用 B . 风力侵蚀 C . 风力堆积 D . 流水侵蚀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平顶海山(    )


A . 为褶皱山 B . 由沉积岩构成 C . 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 . 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①~④四个岩层由新到老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①③②④ D . ④②③①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1. (1) 水库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向斜顶部岩层容易被侵蚀 B . 岩层长期到受风力侵蚀作用 C . 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 . 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2. (2) 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壳运动 B . 流水作用 C . 外力作用 D . 内外力共同作用

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1. (1) 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   

    A . 高温变质 B . 侵入冷凝 C . 高压成岩 D . 喷出冷却
  2. (2) 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A . 风蚀作用 B . 水蚀作用 C . 溶蚀作用 D . 风化作用

内蒙古东部的阿斯哈图分布着一片花岗岩石林,下图示意该石林的不同形成阶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1) 图中岩石的成因是(    )

    A . 变质作用 B . 溶蚀作用 C . 岩浆活动 D . 风化作用
  2. (2) 花岗岩石林的形成过程是(    )

    A . 甲-乙-丙-丁 B . 乙-甲-丁-丙 C . 丙-丁-甲-乙 D . 丁-丙-乙-甲
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 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 . 风化和风蚀作用 C . 喀斯特作用 D . 海蚀作用
据景观图,完成下题

  1. (1) 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形成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 地壳运动 B . 流水侵蚀 C . 风力堆积 D . 流水堆积
下列地表形态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是(  )

A . 青藏高原 B . 东非大裂谷 C . 华山 D . 洞庭湖围湖造田
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原始植被被另一种植被所替代的现象叫作演替。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由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已经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下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为(  )
    A . 红松阔叶混交林一暗针叶林一亚高山岳桦林一高山苔原 B . 山地常绿阔叶林一红松阔叶混交林一高山草甸一高山苔原 C . 暗针叶林一亚高山岳桦林一红松阔叶混交林一高山冰雪 D . 红松阔叶混交林一高山草甸一暗针叶林一高山冰雪
  2. (2) 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
    A . 光照 B . 土壤 C . 热量 D . 降水
下图为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半岛上东、西两侧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 . 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 . 温带季风气候、苔原气候 C .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 .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 (2) 半岛西侧海岸线较东部更为曲折,主要原因是(    )

    ①地震活动多发

    ②海浪侵蚀较强

    ③冰川地貌较多

    ④填海造陆较广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猫跳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在距今的两亿年以前,其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该流域上、中游为丘陵,下游多高深峡谷,在杨桥汇入乌江,是乌江中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该流域碳酸盐岩层出露面积达70%,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下因为猫跳河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10

  1. (1) 推测猫跳河流域干支流的形成发育过程。
  2. (2) 分析猫跳河流域上、中游与下游水文特征的差异。
  3. (3) 我国南方城市大都沿河分布,但猫跳河流域的城市如西秀、平坝等并未靠近河流,请解释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处南美洲东北部的罗赖马山是一座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地,海拔高达2810米,主要由砂岩构成。它是南美洲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山顶倾下大大小小七十多条瀑布,被称为“瀑布之乡”。山顶景观不同于周边,山麓气温高达30℃时,山顶只有10℃左右。

材料二  下左图为罗赖马山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罗赖马山景观图。

  1. (1) 分析该山地独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2. (2) 分析罗赖马山被誉为“瀑布之乡”的原因。
  3. (3) 简述山顶的气温特点及形成原因。
石化森林是指古代森林受火山喷发影响,森林被火山灰掩埋,可溶性矿物质渗入树体,最终将整棵树,甚至整片森林变成化石,化石出露地表而形成。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区的石化森林形成于约6 000万年前。巴塔哥尼亚地区气候干旱,草原、沙漠广布,多外流河且流程中流量损耗相对较少。下图为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集中分布区示意图及石化森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的形成过程是(    )
    A . 板块碰撞一火山喷发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作用 B . 火山喷发一板块碰撞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作用 C . 板块碰撞一地壳抬升一火山喷发一外力作用 D . 火山喷发一板块碰撞一外力作用一地壳抬升
  2. (2) 巴塔哥尼亚石化森林集中分布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 . 山地阻挡,水汽难入 B . 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C .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D . 海拔较高,蒸发旺盛
    2018年7月,中国贵州的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下图为梵净山著名的“蘑菇石”,由许多层状变质岩堆叠而成, 上粗下细屹立在悬崖边。

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00014

  1. (1) 该蘑菇石上粗下细特征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 . 外力侵蚀 B . 流水堆积 C . 地壳抬升 D . 变质作用
  2. (2) 梵净山没有雪线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形崎岖 B . 海拔较低 C . 光照强烈 D . 降水较少
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特征和差异,以此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
    A . B . C . D .
  2. (2) 图中(   )
    A . 断层形成晚于褶皱 B . 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 . 山峰是由背斜形成 D . 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
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从而塑造了纷繁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图示意世界某岛屿等高线与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969515374

  1. (1) 该岛的多雨中心位于(   )
    A . 西南部 B . 西北部 C . 东南部 D . 东北部
  2. (2) 塑造该岛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A . 流水作用、海浪侵蚀、风力侵蚀 B . 流水作用、海浪侵蚀、冰川侵蚀 C . 风力侵蚀、流水作用、冰川侵蚀 D . 溶蚀作用、冰川侵蚀、海浪侵蚀
下图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 .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 . 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 . 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 (2) 下列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地多洪涝灾害     B . 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 . 乙地为季风气候     D . 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3. (3) 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 . 棉纺织工业 B . 麻纺织工业 C . 水产品加工业 D . 电子工业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芦苇是多年生禾本湿生植物,多生长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辽河在盘锦市注入渤海,形成大面积三角洲。图为1986~2012年辽河口主要湿地类型芦苇沼泽与其他景观类型之间的转移面积变化图。

  1. (1) 描述1986~2012年芦苇沼泽面积变化特征。
  2. (2) 推断1986~2004年该河口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3. (3) 说明2004~2012年芦苇沼泽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札达土林位子青藏高原西南部,远古时期为大湖湖盆及大河河床所在地。300万年前,构造运动使高原整体大幅度抬升,湖水外泄,地理环境发生改变。现今札达土林正处在不断演化的阶段,方圆近几百平方公里满是高低错落的含有一定碳酸钙沉积物的“土林”,形态各异。

材料二:札达土林位置及景观图

  1. (1) 推测远古时期札达湖盆的气候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
  2. (2) 简述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札达湖盆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3. (3) 说明“土林”形成的地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