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土壤 知识点题库

迁移农业的土地利用过程一般为焚地→耕作→休耕→再生林。下图为赤道附近某地区土壤肥力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00004

  1. (1) 图中“休耕”与“再生林”阶段分别为(   )
    A . 甲、乙 B . 乙、丙 C . 丙、丁 D . 丁、甲
  2. (2) 乙阶段土壤肥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 湿地大量吸收养分 B . 淋溶作用强烈 C . 耕地化肥补充不足 D . 气候趋于恶化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是验证和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西青区某中学在学习“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后,地理小组将要进行土壤野外实习活动。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 (1) 在土壤野外实习中,设计和选择合适的观察点十分重要。不同的土壤它的形态存在差异,请回答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
    A . 地形 B . 气候 C . 植物 D . 成土母质
  2. (2) 读下面“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分析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图片_x0020_2017741241

  3. (3) 如果让你写一个当地某地点土壤剖面观察记录,你认为应包括哪些内容?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干土的质量,通常以克/厘米³表示,土壤容重大小反映土壤结构、透气性、透水性能以及保水能力的高低,土壤容重越小说明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越好。

材料二  放牧有蹄类食草牲畜采食踩踏形成的小路径称为牧道。牲畜在牧道上的活动对维持牧道景观具有重要作用。图(a)(b)为黄土高原丘陵区一处具有山羊牧道的坡面景观图(图中浅色线条即为山羊踩踏形成的牧道,牧道景观单元平行排列,沿等高线延伸(类似水平梯田))。

图片_x0020_100003

材料三  下图为牧道坡面景观基本单元示意图(牧道因山羊踩踏,坡度平缓,牧道下方凸肩区和上方坡间区的坡度较大)。牧道景观单元中牧道区、凸肩区、坡间区的微地形、植物、土壤特征各异,这些因子又相互影响。科考队研究发现,有牧道景观的坡面相对于普通坡面而言,土壤侵蚀程度较轻。

图片_x0020_100004

  1. (1) 判断牧道坡面上牧道区、凸肩区和坡间区土壤容重的空间差异。
  2. (2) 在牧道景观中凸肩区植被覆盖率最高。请从地形坡度和土壤容重两方面分析牧道对凸肩区植被生长的影响。
  3. (3) 说明牧道坡面能够减轻土壤侵蚀的原因。
  4. (4) 有人建议,加大黄土高原丘陵区的禁牧力度,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的土壤,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下图为阿尔卑斯山区某村相邻的甲、乙两地土壤温度垂直变化示意图。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村山地旅游日趋兴起,年接待游客可达12万人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根据材料,可以推测(   )
    A . 甲地冻土深度厚,积雪厚 B . 乙地冻土深度厚,积雪薄 C . 甲地冻土深度浅,积雪薄 D . 乙地冻土深度浅,积雪厚
  2. (2) 下面符合该村的描述是(   )
    A . 当地植被主要为硬叶林 B . 当地不适合开展滑雪运动 C . 当地植被主要为针叶林 D . 当地盛产柑橘、柠檬等水果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近些年来,黑土肥力衰退问题日益严重。为保护黑土肥力,中国农业大学在吉林省进行以秸秆还田为基础的免耕法试验。其具体做法是,秋季玉米成熟后,使用联合收割机在收获作物的同时,将秸秆切断粉碎并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春季不需要翻耕土地,通过机器将种子精准地埋进地里,避免对土壤的扰动。

材料二:下图中左、右图分别是传统耕作方式和免耕法对土壤的影响示意图。

材料三:在太空物理风化的作用下,月球表面的月壤由一层细粉状风化物组成,粒径在30微米~1毫米之间,平均厚度为3~5米。若有小行星高速撞击在厚层月壤上,将月球表面的岩块砸碎的同时也可将月壤压实。

  1. (1) 在春季冰雪全部消融,播种农作物之前,进行东北黑土肥力状况调查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2. (2) 传统的耕作方式频繁翻耕土壤,在农具挤压等的影响下,若土壤下方形成的“犁底层”过于紧实,会造成通气透水困难等问题。请分析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法可以改善土壤肥力的原因是
  3. (3) 与地球土壤相比,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读“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8

  1. (1) 写出字母表示的土壤形成阶段的名称:A;B;C
  2. (2) 在土壤四个组成部分中,A缺少的是
  3. (3) 成土过程的标志是,它出现在(填字母)阶段。
  4. (4)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它多集中在土壤的,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成分,直接影响的形成和发展。
  5. (5) 土壤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起主导作用的是。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为的积累过程和的富集过程两个面。
下图为东北地区某地棕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各数码代表的土层名称,正确的是(   )
    A . ①为腐殖质层 B . ②为淀积层 C . ③为母质层 D . ④为淋溶层
  2. (2) 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影响该地土壤有机层肥力较高的因素主要是(   )
    A . 成土母质 B . 生物 C . 气候 D . 地形
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的有机质分解较快 B . 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 C . 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多 D .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
下列是甘肃省南部某山地不同海拔带上不同坡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山地阳坡土壤有机质含量比阴坡低的原因主要是(   )
    A . 阳坡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 B . 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 C . 阳坡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 D . 阳坡降水多,气温高,土壤有机质淋溶、分解作用强
  2. (2) 在该山地3580米海拔处土壤有机质含量阴坡高于半阳坡,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 地方性分异 B . 纬度地带分异 C . 干湿度地域分异 D . 垂直地域分异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苔原带的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地表状况等因素影响,在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00-2550m之间,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出现了草本植物入侵现象,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各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率(海拔每升高100m土壤温度变化的度数)。

  1. (1) 据图说出长白山西坡苔原带10月~次年4月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
  2. (2) 简述长白山西坡苔原带6月份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原因。
  3. (3) 分析长白山西坡苔原带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如图是某地成熟自然土壤剖面示意困,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土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序号代表的土层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成土母质层 B . ②腐殖质层 C . ③淀积层 D . ④淋溶层
  2. (2) ④层主要为土壤提供(   )
    A . 水分 B . 有机质 C . 矿物质 D . 热量
  3. (3) 土壤盐碱化是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大问题,治理盐碱地的主要措施是(   )
    A . 选择覆盖物加大蒸发量 B . 大量增施有机肥 C . 大水漫灌,冲淡盐分 D . 排灌结合,引淡淋盐
为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某科研团队在贵州—喀斯特实验样地(样地内降水、温度等气候因素大致相当)进行了生态实验研究。下图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抗蚀指数的实验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实验结果表明(   )
    A . 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B . 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 C . 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 D . 三种植被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
  2. (2) 在喀斯特地区,如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应考虑种植的树种为(   )
    A . 灌丛 B . 针叶林 C . 混交林 D . 阔叶林
重庆某科学家和其研究团队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纤维黏合剂,把这种黏合剂放到沙里,可实现“沙变土”,该土壤具有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同时能滋生微生物。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进行实验,初步实验结果显示,该土壤栽种农作物可得到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沙变土”的过程实现了水循环的(   )
    A . 蒸发减少 B . 下渗减少 C . 降水增加 D . 径流增加
  2. (2) 该项目在西北地区能实现高产,主要是因为该技术改变了沙土的(   )
    A . 矿物养分 B . 有机质含量 C . 土壤结构 D . 土壤颜色
水库消落带是指季节性或人为控制性水位消涨,在库周形成的反复淹没和出露的带状区,具有水域和陆地双重属性。下图示意北京市官厅水库消落带内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与淹水频繁区相比,长期出露区(   )
    A . 植被生长状况差 B . 植物残体分解较慢 C . 土壤盐渍化较轻 D . 土壤热量条件较差
  2. (2) 地面以下30cm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是(   )
    A . 水分含量较多 B . 动物数量及残体较多 C . 热量条件较好 D . 根系数量及残体较多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水平差异。读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面关于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描述正确的是(   )

    ①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②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③气候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④同一地貌形态,发育的土壤相同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③④⑤
  2. (2) 下面关于各个地区土壤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土壤肥力是自然形成的,高强度种植不会损耗肥力 B . 热带雨林的土壤因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比较贫瘠 C . 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有关 D . 东北地区的黑土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土壤肥沃
某研学小组利用假期时间对我国热带地区的油菜地土壤进行检测。通过将土壤充分的干燥并在仪器上进行分离,得出该地土壤粒径组成。下图示意分离出的土壤组成及其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仪器主要用来检测该油菜地的(   )
    A . 土壤质地 B . 土壤肥力 C . 土壤水分 D . 土壤孔隙
  2. (2) 推测该区油菜地所属的土壤类型是(   )
    A . 砂质土壤 B . 黏性土壤 C . 石质土壤 D . 壤土为主
  3. (3) 该区在油菜种植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
    A . 增加灌溉频次 B . 增施颗粒肥料 C . 减少深耕次数 D . 地膜覆盖育苗
土壤储存的碳是植物的三倍多,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草地的有机碳(土壤有机质中所含的碳素)储量从土壤表层向下迅速递减。新西兰某牧场推行"倒置耕作"种植牧草,将 15~30厘米的底土放置在0~15 厘米的表土上方。下图示意"倒置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当表层土壤有机碳不再增加时,可以实施下一轮“倒置耕作”。“倒置耕作”的周期最适宜为(   )
    A . 5年 B . 10 年 C . 15年 D . 20年
  2. (2) “倒置耕作”的作用不包括(   )
    A . 抑制杂草生长 B . 减轻土壤侵蚀 C . 减排温室气体 D . 减少病虫危害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较严重,科研人员对黑龙江某黑土区的横垄坡耕地开展专项研究,为黑土保护工作提供依据。下图是该黑土区相同坡度、不同坡长面上流水冲刷后收集到的泥沙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促使东北地区形成肥沃黑土的气候特点是(   )
    A . 暖湿 B . 冷湿 C . 暖干 D . 冷干
  2. (2) 与30米坡长相比,70米坡长最终收集的泥沙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流量小流速慢 B . 过程侵蚀弱 C . 耕作方式不同 D . 沉积作用强
下图是我国某地的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图中各土壤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是无机层 B . ②是腐殖质层 C . ④是淋溶层 D . ⑤是母岩层
  2. (2) 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 . 成土母质 B . 地形 C . 气候 D . 生物
下图为某地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该土壤剖面垂直土层的名称与序号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 . 腐殖质层—① B . 淋溶层—② C . 有机层—③ D . 淀积层—④
  2. (2) 调查发现,该地土壤中钙、铁、锰等营养元素含量较高。可以使这些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的是(   )
    A . 成土母质 B . 地形 C . 生物 D .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