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知识点题库

下图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示地区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差,蓄水、保水能力强的可能是(     )
    A . B . C . D .
  2. (2) 与东北地区的土壤相比,该地区的土壤(     )
    A . 受降水影响小 B . 耕作较为容易 C . 成土速度快 D . 淋溶作用弱
热带地区的土壤厚度比温带、寒带地区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更丰富。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关,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下图a是不同气候(湿润、半干旱、干旱)条件下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494738896 图片_x0020_926598713

  1. (1) 土壤形成发育最活跃的因素是(   )
    A . 成土母质 B . 气候 C . 生物 D . 地形
  2. (2) 代表森林地区土壤状况的组合是(   )
    A . 甲与Ⅰ B . 甲与Ⅱ C . 丙与Ⅰ D . 丙与Ⅱ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
    A . 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 . 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C . 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 . 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
  2. (2) 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 水分条件变化 B . 热量条件变化 C . 农业类型差异 D . 地势高低差异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SOM)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

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约为2.28~29.55g/kg,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g/kg)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g/kg)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其中黑河中游流域的湿地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黑河中游的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

土层深度(cm)

土壤有机碳(g/kg)

高草植被

低草植被

0-10

14.80

10.35

10-20

11.93

8.23

20-40

8.25

6.44

  1. (1) 描述黑河中游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 (2) 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推断相对积水季节而言,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
  3. (3) 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有机碳含量高的原因。
  4. (4) 根据有机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分析湿地退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原理和趋势。
科尔沁沙地地处我国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带,围栏封育和不同强度的放牧等人类活动对该区域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影响不大,但对生物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不同放牧强度下地下生物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推测科尔沁沙地的优势种是(   )
    A . 灌丛 B . 高寒草甸 C . 一年生植物 D . 多年生植物
  2. (2) 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度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 灌丛热量需求小 B . 高寒草甸生根条件低 C . 一年生植物需水量少 D . 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快
  3. (3) 不同放牧强度下,对深层土壤地下生物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 . 物种根系 B . 地下水位 C . 放牧畜种 D . 土壤肥力
土壤呼吸是土壤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它包括植物根系呼吸、土壤动物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等。下图为甘肃省玉门镇饮鸟农场某年7月7日在天气晴好的条件下,裸地、葵花(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5m)、茴香(乔木,高10~15m)、孜然(草本植物,高20~40cm)四种植被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规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Ⅱ对应的植被类型是(   )
    A . 裸地 B . 孜然 C . 茴香 D . 葵花
  2. (2) 该日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主要受控于(   )
    A . 土壤水分 B . 土壤温度 C . 土壤质地 D . 土层深度
  3. (3) 土壤呼吸能够(   )
    A . 改变大气环流 B . 形成外力堆积地貌 C . 影响全球碳平衡 D . 促进全球水热平衡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 (1) 甲土壤是(   )
    A . 砖红壤 B . 燥红土 C . 赤红壤 D . 黄壤
  2. (2) 丁土壤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 . 地处沿海,地形平坦 B . 蒸发旺盛,降水较少 C .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D . 流域较小,河流短小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河套灌区位于狼山、阴山山脉以南,黄河以北(下图所示)。年降水量130~220mm,降水集中在7、8月,多年平均蒸发量2000~2400mm,地下水矿化度高。该区是一大型自流灌区,长期的大水漫灌和渠系水渗漏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左图是河套灌区水利简图,右图是河套灌区某地6月耕地灌水前后土壤含盐量的变化图。

  1. (1) 根据左图描述河套灌溉区的地势特点并说明理由
  2. (2) 分析0~60厘米耕地土层在灌水前后土壤含盐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 (3) 推测盐荒地、耕地的相对高度,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没有引水灌溉的盐荒地,在耕地灌水后盐荒地含盐量升高的原因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示信息显示(   )
    A . 有效洞口密度大小与土壤全氮含量关系不大 B . 有效洞口密度越大,土壤全氮含量越少 C . 有效洞口密度越小,土壤全氮含量越多 D . 随着有效洞口密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2. (2) 该区域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带来的影响是(   )
    A . 高原鼠兔的密度越大,越有利于高山草甸生长 B . 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促进高山草甸生长 C . 高原鼠兔数量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较小 D . 高原鼠兔通过挖洞方式危害高山草甸生态系统
  3. (3) 防控该区域高原鼠兔的有效策略是(   )
    A . 全部灭杀高原鼠兔 B . 大量繁殖高原鼠兔 C . 控制高原鼠兔数量 D . 任其自然繁殖发育
月壤一般指月球上所特有的土壤,是覆盖在月球表面上的一层直径小于1毫米、具有黏性的细小粒子。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样本。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月壤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推测在月壤的形成中,起作用最大的是月球表面的(   )
    A . 降水 B . 温度 C . 风力 D . 地貌
  2. (2) 与地表土壤四类组成物质相比,月壤中几乎不存在(   )

    ①矿物质②有机质③水分④空气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含水率数据。完成下列小题。

  1. (1) 夏秋季节有机质含量低于冬春季节,说明该(   )
    A . 植被为温带荒漠带 B . 夏秋季节气温高分解快 C . 夏秋季节降水量大 D . 冬春季节正处于植被落叶期
  2. (2) 有关土壤肥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B . 土壤水分的多少对土壤肥力没有影响 C . 肥力较高的土壤,其矿物元素含量更高 D . 高温多雨地区不可能出现高肥力土壤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   )
    A . 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决定了土壤肥力高低 B .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负相关 C . 地形条件对土壤发育的没有影响 D .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
  2. (2) 生物对土壤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活跃的因素②没有生物的作用,也可能形成土壤

    ③生物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富集④生物可以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 (3) 与黑土相比,南方的红壤有机质含量低,原因是南方地区(   )
    A . 土质疏松,草原为主,提供的腐殖质少 B . 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 C . 低山丘陵地形,海拔高,土壤发育差 D . 种植需水量大的水稻,对土壤破坏大
山西某农场种植冬小麦,该农场进行了长达21年的试验,对比翻耕和留茬免耕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下图示意两种耕作模式下不同深度土壤总有机碳储量和微生物碳储量的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10~40cm深的土层翻耕比留茬免耕总有机碳储量大,主要是因为翻耕时(   )
    A . 深层土壤透气性改良 B . 深层土壤贮水量加大 C . 冬小麦残茬翻入该层 D . 冬小麦根系生长加快
  2. (2) 与翻耕相比,留茬免耕在任何深度中土壤微生物碳储量都较高,是由于免耕会(   )
    A . 降低土壤温度 B . 增强土壤透水性能 C . 保护土壤结构 D . 提高表层土壤肥力
  3. (3) 尽管免耕能够较好恢复土壤有机质,但东北平原某黑土农场仍推行深耕改土,推测其推行背景是(   )
    A . 表层土壤受侵蚀较严重 B . 表层土壤病虫害渐趋严重 C . 深层土壤结构疏松 D . 深层土壤持水能力强
土壤微生物(细菌、古菌、真菌等)是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较为活跃的因素,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热量等要素呈正相关。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cm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 (1)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影响主要是(   )
    A . 通过新陈代谢,生成大量有机质 B . 将氮、磷等元素合成为有机质 C . 搅动土壤,改变土壤有机质分布 D . 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2. (2) 推测该地土壤肥力最高的季节,及符合该季节肥力较高的主要依据是(   )
    A . 春季有机质积累量最大 B . 夏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强 C . 秋季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 D . 冬季微生物分解作用最弱
陕西省横山县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研究该区不同尺度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特征,可为区域退化土地的恢复重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有机质含量是土壤属性重要特征之一。以正北方向为0°,将坡向以45°为间隔划分为8类(0°~22.5°和337.6°~360°为北坡,22.6°~67.5°为东北坡,67.6°~112.5°为东坡,112.6°~157.5°为东南坡,157.6°~202.5°为南坡,202.6°~247.5°为西南坡,247.6°~292.5°为西坡,292.6°~337.5°为西北坡)。下图为不同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坡向是(   )
    A . 北坡 B . 东坡 C . 南坡 D . 西坡
  2. (2) 关于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正确的是(   )
    A . 阳坡热量较高,生物生长旺盛,有机质含量较高 B . 阴坡为背风坡,土壤水分较少,有机质含量较低 C . 阳坡为迎风坡,对母质风化强,有机质含量较低 D . 阴坡热量较低,微生物活动弱,有机质含量较高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铃薯性喜温凉,其地下薯块的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湿润(但忌渍水)温差较小的土壤环境。下图示意马铃薯的传统种植方式。

位于欧洲西部的荷兰,是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人口1726万(2018年)。荷兰是世界第十大土豆生产国,全国耕地面积中有大约四分之一种植马铃薯,马铃薯及其产品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在荷兰,马铃薯从种植到加工是一个高度机械化的过程,并拥有最前沿的种子研发技术。荷兰马铃薯口感糯中带甜,果皮呈浅黄色,色泽比普通马铃薯好,营养价值相对较高。

  1. (1) 分析荷兰成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出口国的社会经济条件。
  2. (2) 分析垄作栽培对土壤条件的改善作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兴安岭地处亚欧大陆多年冻土带南缘,其多年冻土的形成、发展和保存多受制于植被、水分等局地因子。多年冻土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暖季融化、冷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永冻层。冻结深度、冻土结构、冻结时间是评估冻土发育状态的重要指标。2012~2013年,某地理团队在大兴安岭某地开展了地表性质对冻土深度影响的研究。研究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包括塔头草墩和灌丛。塔头草墩是一种高出水面几十厘米甚至一米的草墩,由沼泽地里各种苔草的根系死亡后再生长、再腐烂、再生长,周而复始并和深厚的泥炭凝结而成,暖季泥炭分解会放热。塔头草墩西侧被牛、马等牲畜啃食,形成啃食区。2014年后,研究区被围上护栏,牲畜难以进入,这对冻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下图示意2012~2013年该研究区冻土状况随地表性质的变化。

  1. (1) 简述塔头草墩泥炭积累对冻土的影响。
  2. (2) 与塔头草墩相比,灌从的冻土活动层厚度较小,试分析原因。
  3. (3) 推测加筑围栏后原啃食区冻土的变化。
我国一些地区由于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作业,形成了一层犁底层。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十分紧实的土层,它是在犁的长期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能破坏犁底层结构。东北平原的黑土表层疏松,底层黏重,腐殖质层较厚,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东北某地农民采用免耕方式,将秸秆碾碎还田,覆盖地表,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免耕有利于土壤(   )

    ①增加土壤水分②提高土壤透气性③增加土壤有机质④增加土壤矿物质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 (2) 西北绿洲灌溉农业耕作区不进行深耕的主要原因是(   )
    A . 风力强劲,风沙易侵蚀表土 B . 人力耕作,不易产生犁底层 C . 劳动力短缺,深耕成本过高 D . 降水较少,难以形成犁底层
黑土腐殖质层深厚、肥沃,是最适宜耕作的土壤。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及气候的影响,黑土退化严重。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东北黑土退化的主要原因有(   )
    A .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 . 全球变暖,微生物活性弱 C . 冬季风大,风力侵蚀严重 D . 过度耕作,有机质消耗多
  2. (2) 为增加土壤肥力,有效的方法有(   )
    A . 增施有机肥 B . 秸秆还田 C . 植树造林 D . 翻耕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