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知识点题库

中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气候潮湿 B . 平原面积小 C . 文化背景 D . 沿河流伸展
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贸易通道。完成下列问题。

  1. (1) 简述图中地形地势特征对其河流特征的影响。
  2. (2) 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3. (3) 简述我国云南省地形特征对区域农业活动的主要影响。
尼罗河上航行的船只是古埃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尼罗河下游船只航行的方向与天然的动力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 向北  西南季风 B . 向北  东南信风 C . 向南  东南信风 D . 向南  东北信风
  2. (2) 埃及的农业集中地带形成一条“绿色长廊”,影响该长廊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光照 B . 土壤 C . 水源 D . 热量
火车行驶在崇山峻岭中,铁路线顺着山势盘旋,这种迂回展长的铁路线叫展线。下图为穿行在某低山中的“灯泡”型展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1) 图中铁路线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A . 25米 B . 45米 C . 65米 D . 85米
  2. (2) 图中的“灯泡”型展线(    )
    A . 降低了线路坡度 B . 避免了落石危害 C . 提高了列车速度 D . 减少了铁轨磨损
  3. (3) 贵广(贵阳至广州)高铁于2014年12月通车,全线未采用展线的主要原因是(    )
    A . 沿线地形起伏较小 B . 动车爬坡能力较强 C . 为了节约建设成本 D . 为了提高铁路运力
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了该半岛许多重要地表形态。图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有“踩着鳕鱼背可上岸”的传说,但经过长期的肆意捕捞之后,渔场逐渐消亡,现今该渔场已成为历史。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描述图示半岛聚落空间分布特点。
  2. (2) 指出第四纪乙半岛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 (3) 分析甲附近海域渔场兴衰的原因。
  4. (4) 分析甲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不同温度带的公路(普通公路)各具特色,公路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图示意中国公路自然区划分布。

  1. (1) 准噶尔盆地的沙漠多为固定沙丘,地形对公路建设限制小,但公路走向形如折尺,分析其原因。
  2. (2) 黄土高原地区的公路在塬、梁、峁之间盘旋起伏,说明该地区公路修建过程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3. (3) 青藏公路某段在路基中铺设通风管,在通风管的一端设计、安装了自动温控风门,当路基温度低于气温时,风门会自动关闭,路基温度高于气温时,风门自动打开。判断温控风门打开与关闭的主要季节,并说明在路基中铺设通风管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简图。

材料二:丙城近年在戈壁滩大力推进大棚种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应对戈壁滩不利的自然条件,在建设大棚时挖深坑填入大量外来土壤并加厚了四面墙壁。

材料三: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咽喉之地”,位于曾经的罗布泊旁。楼兰古国兴衰与罗布泊密切相关,多数科学家认为古代人类活动对罗布泊萎缩起到重要影响。

  1. (1) 图中资源调配线路起点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地区,输送的资源是
  2. (2) 丙城戈壁滩上的大棚,在建设时由于戈壁土层薄,土壤含量太低,需要深挖坑再填入大量土壤,而加厚墙壁是为了防风(沙)和
  3. (3) 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甲山脉(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地理分界线)北侧的西安。多数科学家认为古代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增加和植被破坏导致加剧,从而造成罗布泊水位下降,风沙掩埋,面积萎缩,古丝绸之路“咽喉”楼兰古国也就此消失。
  4. (4) 从地形角度分析乙盆地古代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的自然原因。
下图为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气温 B . 降水 C . 地形 D . 资源
  2. (2) 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
    A . B . C . D .
  3. (3) 影响图中⑤处公路呈“之一字形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 . 资源 B . 降水 C . 海拔 D . 坡度
为降低运输成本,山区应优先发展运输量大的铁路运输。
合掌造是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见下图)。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据此回答小题。

  1. (1) 该建筑物的最大特点与下列哪项地理现象相适应(    )

    A . 台风频发 B . 冬季暴雪 C . 多洪涝灾害 D .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2. (2) 合掌造最有可能位于右图中的(    )

    A . a地 B . b地 C . c地 D . d地
读某地区聚落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B两处聚落空间形态各有何特点?
  2. (2) 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何差异?试分析其成因。
读我国广西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508164892

  1. (1) 描述图示地区村落分布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 (2) 简述地表形态对图示公路选线的影响。
  3. (3) 图中①②③④附近公路段,在修建过程中哪段要特别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试分析原因。
某校地理研究小组的同学为了解当地聚落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经调查绘制了下图(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中聚落分布规律是,影响因素是
  2. (2) 图中甲聚落规模最大的原因是
  3. (3) 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读下面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
    A .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 .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 . 引黄河水灌溉方便 D . 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2. (2) 乙地的建筑物 (  )
    A . 多平顶房,以大型聚落为主 B . 多斜顶房,以中小型聚落为主 C . 多平顶房,聚落密度小 D . 多斜顶房,聚落密度大
  3. (3) 丙地与乙地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
    A . 灌溉条件较差 B . 日照时间太长 C . 气温低,热量不足 D . 土壤盐碱化严重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双峰林场又名“中国第一雪乡”,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张广才岭中段,平均海拔1200m以上,年积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处约2m,为我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中国雪乡的房屋全为纯木结构,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棱”衍生的俗字)有角,非常规范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时,在地上和墙壁缝隙中填塞苔藓,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起到防风的作用。下图为我国东北局部地区1月份和7月份等温线图和“木刻楞房”景观图。

  1. (1) 简述图示区域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 (2) 分析中国雪乡采用“木刻楞房”建筑的自然原因。
  3. (3) 说明中国雪乡降雪量大的原因。
下图为某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 图中古城多为当时古文明中心,现已衰落消亡。其主要原因是(   )
    A . 交流物质短缺 B . 自然环境恶化 C . 中外文化融合 D . 现代公路兴起
  2. (2) 图中当代城镇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 . 热量 B . 交通 C . 水源 D . 地形
  3. (3) 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 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粮食生产 B . 合理用水,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 . 加快上游地区水能资源的开发,大力建设水电站 D . 整修梯田,防止水土流失
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客家人在广东、福建一带建造土楼,聚族而居,主要是源于对中原传统文化的认同,土楼表现出向心性、匀称性和前低后高的特点,以及血缘性聚族而居的特征。福建土楼可容纳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挖有水井。土楼的墙壁经过反复的夯筑,下厚上薄,厚处可达1.5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福建土楼民居体现了其文化(   )
    A . 凝内御外性强 B . 独立自主性强 C . 开放包容性强 D . 谦虚恭谨性强
  2. (2) 福建土楼建筑的特点为(   )
    A . 采用土墙建筑,防雨水侵蚀功能差 B . 有利于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 C . 圆形设计有利于收集雨水资源 D . 圆形构造稳定牢固,抗震性强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1. (1) 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 . 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 . 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 . 节省建筑材料
    D . 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 (2) 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 . 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 . 高温多雨的气候
    C . 降雨强度大 D . 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大糯黑村地处云南省石林县圭山镇,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云南省彝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石头村寨”。大糯黑村建筑以水塘为中心,呈环形布置房屋,东西较长,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如图)。近年来,大糯黑村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石头村寨”主要是指村寨的(   )
    A . 历史年代 B . 建筑用材 C . 民族文化 D . 人口规模
  2. (2) 大糯黑村建筑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 地形 B . 洪涝 C . 光照 D . 风向
  3. (3) 大糯黑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   )
    A . 建立采石场,发展石材深加工产业 B . 开发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深加工产业 C . 依托当地民俗文化,发展第三产业 D . 开发水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青瓦地指青瓦铺设的地面(铺地的青瓦部分是从破损废弃的老建筑物上拆下的旧品),常见于我国的园林、古镇、民宿庭院等地,是人类在建设家园过程中寻找到的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下图为青瓦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瓦片铺设的地面存在一定的间隙,可以(   )
    A . 减少路面积水 B . 抑制植物生长 C . 防止瓦片破损 D . 增加路面宽度
  2. (2) 在夏季烈日暴晒的情况下,青瓦地较水泥地表面(   )

    ①获取热量更少  ②增温速度更慢  ③蒸发量更小  ④反射率更小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3. (3) 青瓦地多见于(   )
    A . 江南水乡 B . 西北大漠 C . 东北雪原 D . 川西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