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平衡调节 知识点题库

在寒冷环境中,人的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哪项不可能是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A . 皮肤立毛肌收缩 B . 皮肤血流量增加 C . 汗腺活动减弱 D . 代谢活动增强

下图是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B .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③与④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 . 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D . ⑤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产生的

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 若A表示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 B . 若A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 C . 若A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⑦来维持体温恒定 D . 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①②使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RNA病毒,感染者的死亡率很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病毒经RNA水解酶处理后会丧失感染能力 B . 感染者会出现发烧现象,调节机体产热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C . 该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 D . 该病毒增殖的模板、原料、能量、酶均需宿主细胞提供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如图所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 (1) 当我们在寒冷的环境中,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自己身体温度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 . 由图知,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调节,首先是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的刺激时,相应的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 , 促进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2. (2) 甲状腺激素在此时的主要作用是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

  3. (3)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 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答出一点即可).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身体内发生着复杂的调节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当花样滑冰运动员遇到寒冷刺激时,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这说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此时,一方面通过方式加速热量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方式,减少热量散失.
  2. (2)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浓度会有所下降,从而刺激下丘脑的某一区域,产生兴奋传至胰岛细胞时,的分泌量增加,促使,以维持血糖平衡.
  3. (3)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从而减少排尿量;运动员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离子.
与人体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冬天人体一天的散热量一般小于夏天 B . 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C . 通过神经调节即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D . 垂体中存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
如图表示人体发热到降温的体温变化曲线,关于ab段和cd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分别是(  )

A . 血管舒张和血管收缩 B . 减少穿着和添加衣服 C . 出汗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D .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和出汗
下列关于人体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
A . 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 B . 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 C . 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 D .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
运动会圆满闭幕,运动员在参加激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B .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C .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D . 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Ⅰ、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Ⅱ、下丘脑在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下图所示。

Ⅲ、下表为某学生的血脂检验报告单。

项目

某学生

参考值/mmol·L-1

总胆固醇

7.60

3.60~6.50

甘油三酯

1.10

0.45~1.18

高密度脂蛋白(HLD)

0.80

0.90~1.68

低密度脂蛋白(LDL)

5.21

2.84~4.10

  1. (1) 突触小泡的形成与(细胞器)密切相关;其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神经冲动在突触间隙中是以信号进行传递的。
  2. (2) 请结合图示简述氨基丁酸(GABA) 控制疼痛的机理:
  3. (3) 当血糖浓度下降时,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产生兴奋,使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上升,此过程属于调节。
  4. (4) 天气寒冷时,下丘脑可分泌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再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天气寒冷时,下丘脑还可以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5. (5) 据此可以推断该学生患(病症),推测引起该病症的原因
某哺乳动物在20℃的环境中产生热速率为Q1,散热速率为Q1′;进入0℃环境30 min后的产热速率为Q2,散热速率为Q2′,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 Q1=Q1′<Q2=Q2′ B . Q1=Q1′<Q2,Q2>Q2′ C . Q1>Q1′,Q2>Q2′ D . Q1<Q1′,Q2>Q2′
内温动物是指通过自身的产热来调节体温的动物,如:人、北极熊等。下图是内温动物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t)变化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该内温动物是人,当环境温度高于t3时,机体主要通过和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舒张来散出热量。若环境温度由t2逐渐向t1转变,耗氧量会增加,主要是由于甲状腺分泌活动增强的缘故,该过程中,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直接受激素调控。
  2. (2) 当环境温度在t2-t3范围内,内温动物耗氧量不随环境温度而变化,该温度范围称为“热中性区”。在室内养殖家畜时,往往将室内温度保持在“热中性区”,这样做的道理是
  3. (3) 若内温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长期偏离“热中性区”,它们在许多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适应。例如: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是(填“增大单位体重产热量”或“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的适应。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兴奋由轴突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 渴觉

A . 两项 B . 三项 C . 四项 D . 五项
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B . 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 C . 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 D . 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
体温的调定点学说认为,人的正常体温调定点为37℃。当体温超过 37 ℃时,体温调节中枢会感受到热的信号,从而增加散热,将体温调节至调定点水平;反之,当体温低于37 ℃时,机体也能将体温升高至37 ℃。某些情况下如病毒感染时,人的体温调定点可能会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调定点升高后体温会升高,从而导致发热症状 B . 人体体温的维持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有关 C . 体温维持在39℃的发热状态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 . 若某人体温调定点变为40 ℃,当其高烧至39 ℃时仍会觉得冷
目前的生理学观点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如图为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系示意图,A~E代表相关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丘脑和垂体能及时有效地调节甲状腺的分泌量,说明C的分泌存在调节,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C的增加又会反过来调节下丘脑与垂体的分泌量,说明它们还存在调节作用,对于维持动物体内激素C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2) 寒冷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且激素(填字母)的分泌量将会增加,人在寒冷环境中比在炎热环境精力更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3. (3) 手术中常用麻醉剂来阻断痛觉的传导。科研小组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剂,使其踝关节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请从反射弧结构的角度分析,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可能有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脑皮层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 B . 某人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8 ℃左右,此时其体内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 . 多种激素参与体温调节过程,但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只有一种激素参与调节 D . 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
如下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 B . 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 . 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 . 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