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知识点题库

在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 . 为了防止病原体对动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 B . 生态瓶要给于一定的光照 C . 生态瓶中要添加一定的分解者 D . 对生态瓶通以一定量的空气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B .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 . 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 生态系统的稳定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食物链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相叙述,正确的是(    )


A . 雄蜂为单倍体、工蜂和蜂王为二倍体,故一个蜂巢内所有个体构成了两个种群 B . 生态系统所有生物构成捕食食物链,其中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C . 如某种动物在一个食物网中分别占据第二、三、四营养级,则该动物至少处于3条食物链中 D . 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如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简图,乙表示该食物网中昆虫种群的λ随时间变化曲线.

(1)图甲中,狐处在 营养级;若草固定的能量为8×109kJ,昆虫同化的能量为1.0×108kJ,兔子同化的能量为2.0×108kJ,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狐同化的能量为 kJ.

(2)由图乙可知,昆虫种群在前5年的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年;20~30年中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 .

(3)该生态系统中的狐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狐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生态系统发生火灾后又慢慢恢复,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的复杂程度,其基础是 .

为了防止鸟吃草籽,人们把一片草地用网子全罩起来,结果导致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叶几乎被吃光,这是因为破坏了(  )
A . 生态系统 B . 生存环境 C . 原有食物链 D . 生物成分
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A代表人体记忆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 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B . 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C . 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 D . 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观赏性小生态瓶,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图是一个简易生态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小生态瓶内(填“能”或“不能”)进行碳、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利用,原因是
  2. (2) 简易生态瓶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简易生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原因是
  3. (3) 为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生态瓶的相对稳定,应将该生态瓶置于处,并避免阳光直射.若要在该生态瓶中添加小动物,则应注意各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
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某草原生态系统经若干年后形成森林生态系统.下列对该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逐渐复杂 B .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C . 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坏境资源的能力 D . 该过程是生物群落和坏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森林边缘和草原相邻的交错区是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在不同群落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于相邻群落均有所增加,生态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发育好的群落交错区,生物有机体可包括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特有的物种。请回下列问题:
  1. (1) 交错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使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由于某种因素使得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调节的基础是
  2. (2) 有人在草原开垦了一大片农田用于播种小麦,几年后该小麦地退耕还林,弃耕一段时间后,土壤表层有机质会逐渐(填“增多”或“减少”)。若干年后,该土地上出现了树林,这种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演替。
  3. (3) 交错区中的某种小鸟取食野牛身上的寄生虫。小鸟在取食之前,常在野牛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野牛才安静地让小鸟取食。据此分析,小鸟和野牛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
  4. (4) 该树林中有—种小型杂食性哺乳动物,其食物中植食性昆虫占25%,植物成分占75%,若将其食物中植食性昆虫的比例提高到50%,则—段时间后,理论上该动物的数量为原来的(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如图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 (1) 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kJ;欲使C增加6kg,需Akg.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不能循环流动的,原因是(填能量形式)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
  2. (2) 与西双版纳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原因是
  3. (3) 在该生态系统中发现了一种抗逆基因,若将其用于培育优良的作物新品种,则利用了其价值.
  4. (4) 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能
微囊藻是形成水华的主要类群。科研人员为修复出现水华的某湿地生态系统,适量增加湿地原有的滤食性鱼、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生物的数量,并调整部分营养关系,以有效控制水华发生。回答问题:
  1. (1) 在修复该湿地时,增加的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与微囊藻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它们之间构成竞争关系,从而可以降低微囊藻的
  2. (2) 富营养化的湿地经过一段时间修复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水质清澈见底,这个修复过程利用了生态系统的能力,同时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
  3. (3) 湿地被破坏会破坏原有的CO2收支平衡和旅游资源,降低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恢复大范围被破坏的湿地往往需要几十年时间,说明湿地生态系统的较弱。
过早出现的漫天黄沙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专家就此提出: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将是今后沙尘暴的新动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与人为的高强度经济活动有关,如对沙漠边缘荒地的开垦

②沙尘暴强度不断增大是土地沙化的大面积扩展的标志

③要抑制破坏该地区植被的各种活动

④植树、种草、加大防护林的建设和加大西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是防沙的最好途径

⑤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B . 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 . 同一种群内个体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存在地理隔离
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蓝藻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绿色的一种生态现象,水华会引发水生态系统的灾害和饮用水安全风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蓝藻能产生黏液层,主要由胞外多糖组成,具有粘滞性, 易形成网状群体,网状群体可以避免浮游动物、病毒或细菌的侵染以及其他不良环境对蓝藻的伤害。胞外多糖在细胞间形成孔隙,为蓝藻细胞提供浮力上浮占据有利的。黏液层和网状群体的出现提高了蓝藻的能力。
  2. (2) 蓝藻可以产生毒素抑制其他藻类生长,逐渐在群落演替中成为,蓝藻型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聚集N、P的能力,一旦形成则具有较强的,不容易被外界干扰破坏。
  3. (3) 为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效果,研究者采用水葫芦和轮叶黑藻对富营养化湖水进行了模拟实验。挑选长势及大小接近的株体,每个处理组水箱中加入鲜重为0.6kg的水葫芦或轮叶黑藻,每组设置3个平行,每隔12天测定水中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7

    根据实验结果,请对水葫芦和轮叶黑藻治污效果进行简单评价

  2020年一场历史上罕见的蝗虫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铺天盖地的蝗虫大量毁坏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请回答:
  1. (1) 研究者对草原上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的影响进行调查实验发现,当雏蝗密度小于5只/m2时,牧草产量仍能增加,原因是,由此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2. (2) 蝗虫肠道细菌产生的愈创木酚等物质可使蝗虫群体保持群聚状态不分散,以此推测愈创木酚属于信息。
  3. (3) 我国治蝗专家马世骏院士经多年的研究,采取修筑堤坝、控制水位等措施,降低蝗虫的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从而控制蝗虫的,使大面积的蝗害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4. (4)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全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和人道主义危机。
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P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和部分食物网组成,据图分析下列相关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1

  1. (1) 图一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该图体现了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第二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 3位有效数字)。
  2. (2) 图二各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通常情况下,变温动物所在食物链的营养级的数目比仅有恒温动物的食物链的营养级的数目,原因是变温动物 。若蛇被人类大量捕杀,短时间内鼠的数量将,但很快达到稳定,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池塘中混养不同食性鱼类时,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收获较高的收益。图4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三种鱼能合理混合放养,主要是因为它们在池塘水域中的不同。为了使它们尽量避开对食物的竞争,流入鲢鱼、鳙鱼、鲤鱼的主要能量来源应分别调节为
  2. (2) 向池塘水体施加适量氮肥后,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各种鱼的产量,原因是。但施肥时要注意适量,避免水体出现
  3. (3) 池塘生态系统中的鱼群经常出现缺氧而死去的情况,试从正反馈的角度来分析其对该生态系统的危害。
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对于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将按照“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进行处理。如图为“无废化生态社区”中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无废化生态社区”主要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协调 B . 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②、③优于④ C . 有别于自然生态系统,“无废化生态社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 . “无废化生态社区”模式提高了物质循环速率和能量传递效率
“稻鸭共作”农业模式是根据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以水稻田作为鸭子的栖息地,以水稻生长为中心得到生态农业系统,形成“稻护鸭、鸭吃生物、鸭粪肥田”的稻田生态食物链,如下图所示。“稻鸭共作”生态系统对稻田有害生物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调节。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还应包括
  2. (2) 稻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稻飞虱取食水稻后,同化的有机物中的能量用于
  3. (3) 稻田养鸭可以有效地防治稻飞虱虫害,这是利用捕食等关系,发展技术。鸭子的粪便可以被稻田中的微生物分解,分解产生的物质又可以被水稻根系吸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的功能。
生态浮床技术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的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过程。如图为某湖泊应用生态浮床技术的示意图,浮床种植多种挺水植物可吸收N,P等元素,同时植物根系可富集大量微生物,生态浮床具有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的功能,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浮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水华发生。
  2. (2) 请据材料写出生态浮床加速水体净化的2点原因
  3. (3) 生态浮床的应用加快了湖泊中物质循环的速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
  4. (4) 制作生态浮床所选植物一般为本地物种,而不选外地物种,原因是。生态浮床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景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