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知识点

(一)实验原理
1.分离的依据: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就是将待检测微生物样品通过划线或涂布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样品中的每一个细胞或孢子都可以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
2.纯化的依据:将单个菌落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经培养后,即可得到一个微生物的纯种。
(二)方法步骤
1.微生物的分离
(1)稀释:用1mL无菌吸管吸取1mL大肠杆菌培养液,加入到盛有9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混匀,然后用无菌吸管从此试管中吸取1mL加入另一支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合均匀,依次类推制成10-1、10-2、10-3、10-4、10-5、10-6系列稀释度的大肠杆菌稀释液。
(2)划线或涂布
①平板划线分离法:在近火焰处,左手拿皿底,右手拿接种环,挑取大肠杆菌培养液一环在平板上划线,常用的划线方法有平行划线和连续划线两种。划线完毕后,盖上培养皿盖,做好标记。
②涂布分离法:取3个平板,底面分别用记号笔写上10-4、10-5、10-6三种稀释度,然后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相应稀释度的稀释液各0.1mL,放入已标记好的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基表面轻轻地涂布均匀,室温下静置5-10min,使菌液吸附进培养基。
(3)培养:将划线或涂布接种的平板倒置于培养箱或温室中37℃培养16-24h,即可长出单个菌落。
2.接斜面
分别从培养后长出的单个菌落上挑取少许细胞,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置培养箱或温室37℃培养24h,斜面上菌种长好后,4℃保存备用。
(三)示例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2)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

(3)菌种的保存方法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知识点题库

有关倒平板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 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 B . 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C . 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 D . 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霍乱弧菌(图21)经口感染,通过胃到达小肠,在小肠黏膜细胞的表面生长繁殖并产生霍乱肠毒素,后者导致感染人群腹泻甚至死亡。

  1. (1) 霍乱弧菌能穿透粘液层(分布于小肠黏膜细胞表面)通常借助于__________。

    A . 肠道的蠕动  B . 消化液的流动  C . 细菌鞭毛的运动 D . 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的摆动
  2. (2) 用含硫代硫酸钠、柠檬酸钠、胆酸钠、蔗糖的TCBS培养基(pH8.6)能从天然样品中有效地分离出霍乱弧菌。这种TCBS培养基属于______

    A . 酸性通用 B . 碱性通用 C . 酸性选择 D . 碱性选择
  3. (3) 研究显示、霍乱肠毒素为蛋白质,其编码基因位于CTX噬菌体基因组中.无毒型霍乱弧菌经CTX噬菌体感染后,会转变为产毒素的菌株,且其子代细菌即便在无噬菌体感染的条件下,同样能稳定维持其产毒素特性。造成霍乱弧菌这一特点的机制可能是______。

    A . 霍乱肠毒素在霍乱弧菌细胞分裂时分裂子代细胞 B . 霍乱肠毒素能选择性杀死不含毒素编码基因的霍乱弧菌 C . CTX噬菌体感染霍乱弧菌后增殖了大量且稳定的噬菌体 D . CTX噬菌体在感染霍乱弧菌期间将其基因组插入至宿主基因组上
  4. (4) 不食不洁生水和生贝壳类海产品是防止霍乱发生措施之一,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5. (5) 下列各图中,能准确反映霍乱弧菌疫苗接种者血清中抗霍乱弧菌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是_____。

    A . B . C . D .
分离纯化大肠杆菌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有关这两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均将大肠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B . 获得的每个菌落均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 C . 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 D . 稀释分散菌种的原理不同,均能达到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的目的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 . 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C . 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 . 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下列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A . 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加入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 . 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碳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氮元素 C . 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pH、氧气、渗透压的影响 D . 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是固定的,不同的微生物使用的培养基相同
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饮用水源用氯气进行消毒 B . 用酒精擦拭双手的方法是对操作者进行消毒 C . 实验操作过程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 . 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
微生物及其培养:

重金属嗜好性细菌在饮用水微污染和应急突发事件中能够用于水污染控制处理.获得高纯度、安全、高嗜好重金属的细菌,需要进行系列获取样本及其相关培养的实验.实验室选用铅、汞作为重金属实验剂.

(1)为了较快取得高嗜好重金属的细菌样本,一般选择 的土壤浸出液.

要提纯理想的菌种样本,研究小组将实验分两步,第一步是培养与提纯高嗜好重金属的细菌;由于这种细菌是用于饮用水的抗重金属污染,因此,第二步必须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

完成下列有关“培养、获取高纯度、高嗜好重金属细菌”的实验设计思路:

Ⅰ配制培养基:

(2)分别配制含 不同浓度系列的 态培养基.

Ⅱ灭菌:

(3)采用高温、高压灭菌.高温高压灭菌有利于杀死

Ⅲ制备培养平板(培养皿中的培养基);

Ⅳ菌种分离与培养:

(4)接种: 然后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Ⅴ菌种选择:

(5)选取 菌种备用.

选取安全性菌种的实验,一般采取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法:

(6)对抗生素敏感性越强的细菌安全性越高,其判断理由是 .

(7)用添加抗生素来筛选对抗生素高敏感的细菌,会由于这些细菌死亡而无法得到,试验时为准确定位和获取对抗生素高敏感的细菌,必须配制 培养基,在实验操作上,可采取先 ,然后通过“印章”法来接种到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准确定位和获得理想的菌群.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B . 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 C . 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菌落 D . 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
请回答以下有关微生物培养和分离的问题.
  1. (1)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中,一般都含有水、、氮源和无机盐.对微生物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2. (2) 纯化微生物培养的接种方法主要有两种.如图所示,该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常比实际活菌数量

  3. (3)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即可初步鉴定所培养的细菌是否可以分解尿素.
  4. (4) 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配制加入特殊染料的鉴别培养基.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这种筛选方法被称为法.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2. (2) 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3. (3) 示意图A和B中,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 (4) 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的利用率。
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培养基、手、接种针和超净工作台都需要使用恰当方式进行灭菌处理 B . 设置对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 . 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重、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 D . 某一稀释度的3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L、M2、M3,应以M2作为该样品的菌落估计值
“观察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实验中,操作不合理的是(     )
A . 选用液体培养基 B . 用涂布法接种 C . 培养基高压灭菌 D . 倒置培养
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
A . 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 . 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 . 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 . 平板划线法接种时菌液一般不需要稀释
硝基苯酚是工业污水中的重要污染物,某同学欲从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分离分解硝基苯酚的细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为了筛选污泥中可分解硝基苯酚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填“硝基苯酚”“硝基苯酚+牛肉膏”或“硝基苯酚”+葡萄糖)作为碳源,不采用其他两组的原因是
  2. (2) 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划线上有菌落。分析造成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无菌落的可能原因是
  3. (3) 进行梯度稀释时的一般操作是将1mL菌液移入mL的无菌水中;常用法接种进行活菌计数,其原理是 ,但统计的菌落数往往(填“多于”或“少于”)稀释液中的活菌数,原因是
  4. (4) 实验数据显示,当培养基中加入碳源葡萄糖时,该细菌降解速率明显提高,原因可能是
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在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步骤。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链霉素的选择作用引起的 B . 1号和5号采用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在相应选择培养基上 C . 4号与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 . 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 B .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C . 同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较为稳定 D . 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漆酶降解木质素能力较强,在纸浆生物漂白、废水处理、苯氧基类除草剂去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实际应用于生产的漆酶主要来源于白腐真菌,从白腐真菌中筛选出高产漆酶菌株对实现木质素的降解至关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液体培养基: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

固体培养基:主要成分有马铃薯浸出液、葡萄糖、琼脂、愈创木酚(漆酶可将其催化成一种红褐色物质)

  1. (1) 研究人员从不同环境地表上采集土壤、腐烂的树枝等接种到液体培养基,在28℃条件下摇床培养。

    ①液体培养基常采用的方法进行灭菌。摇床培养的目的是

    ②取培养液1mL采用接种于固体选择培养基于28℃恒温箱倒置培养。实验结果见下图。

    图片_x0020_100005

    选择菌落作为高产漆酶菌株,理由是

  2. (2) 实际生产中,通过培养白腐真菌获取的漆酶蛋白往往与其它物质混合在一起。因此,得到漆酶的粗提取物后,先要通过法进行纯化,再通过鉴定漆酶的纯度。
  3. (3) 游离的漆酶稳定性差,在环境中易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且不易分离和回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漆酶的工业化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项解决措施: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筛选并分离出土壤中高效降解尿素的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制备尿素培养基的过程中,对其中不耐热的尿素溶液一般将其转入G6玻璃砂漏斗中进行灭菌,采用的方式可以加快此灭菌过程。该实验需同时配置培养基作为对照,以此验证尿素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2. (2) 利用固体培养基,采取方法可分离出单菌落,目标细菌能分解尿素的原因是其能产生,它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的原因是
  3. (3) 已知氨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淡红色络合物。为了定量测定所分离的微生物对尿素的降解能力,可选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并利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培养液NH3的含量。步骤如下:第一步,将培养液过滤和脱色处理后,用纳氏试剂显色处理。用光程为1cm的比色杯在570nm 处测定光密度值。若光密度值偏低,应选择(A.增大光程,光波长不变 B.增大光程,光波长增加C.减小光程,光波长不变D.减小光程,光波长增加)处再次测定光密度值,直到数据适宜为止。

    第二步,用蒸馏水配制,与纳氏试剂反应后,用比色计测定,并制作以氨浓度与光密度值的

    第三步,将培养液过滤后,进行脱色处理,用纳氏试剂显色处理。

    第四步,样品测定与计算。

利用固氮微生物改善植物根际环境,提高作物产量,是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方法。科研人员从极端盐碱地土壤中分离鉴定了自生固氮菌(能将 N2 转变为 NH3),为极端盐碱地改良提供了候选菌株。部分实验流程如下图,固氮菌培养基配方如下表所示。


固氮菌培养基配方

KH2PO4

MgSO4·7H2O

NaCl

CaCO3

甘露醇(C6H14O6

CaSO4·2H2O

琼脂

蒸馏水

0.2g

0.2g

0.2g

5g

10g

0.1g

15g

1000ml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培养基中作为碳源的物质是,利用该培养基能分离出自生固氮菌的原因是
  2. (2) 接种后的平板需要(填“倒置”或“正置”)培养,目的是,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需要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
  3. (3) 若在④的平板上统计的菌落的平均数量为 156 个,则每克土壤中含有的自生固氮菌为个。
  4. (4) 通过实验筛选到了一株能耐受极端盐碱环境的菌株,为探究该菌株在极端盐碱环境下是否能促进植株生长,科研人员选用长势一致的玉米幼苗进行了 2 组盆栽实验,将玉米幼苗种植于相同极端盐碱土壤中,一组浇施 200 ml 无菌水,另一组浇施, 培养 60 天后测定玉米株高、茎粗、叶宽、叶绿素含量等,比较两组的差别。
在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较多。将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加抗生素       ②不加抗生素       ③加氮素                  ④不加氮素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37℃恒温箱中培养   ⑧28~30℃温度下培养

A . ①③⑤⑦ B . ②④⑥⑧ C . ②④⑤⑧ D . ①④⑥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