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知识点题库

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 . 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 C . 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 . 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表中,关于生物膜的探索历程对应关系不确切的是(    )

 实例(实验)

 结论(假说)

 A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红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D

 人鼠细胞杂交实验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A . A B . B C . C D . D
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请回答问题:

  1. (1) 图中1表示 , 它构成膜的
  2. (2) 人体器官移植时,植入的器官常常被排异,引起这种反应与图中[]具有识别功能有关.
  3. (3) 线粒体双层膜的结构及化学成分与细胞膜类似,但在线粒体内膜上,图中3的含量远远高于细胞膜,因为线粒体是细胞的主要场所,完成这一过程需要膜上的多种 的参与.
  4. (4) 若该图表示为人的红细胞膜,则与血浆接触的一侧为(A,B)侧.
  5. (5) 若该细胞表示人的白细胞,它所具有的吞噬功能与细胞膜的性有关.
如图是细胞膜结构图,据图回答.([]里填写字母,横线上填写文字)

  1. (1) 构成细胞膜的结构基础[]
  2. (2) 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物质[]
  3. (3) 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这是因为
  4. (4) 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种类不同.
  5. (5) 细胞膜的外侧是(填A或B)侧,判断的依据是
如图甲表示细胞膜的结构以及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乙表示细胞分泌某蛋白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 (1)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图甲中的[],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填字母).
  2. (2) 请在如图丙所示坐标系中画出图中A跨膜运输方式的变化曲线.
  3. (3) 图乙中a、b分别表示的膜面积.
  4. (4) 蛋白质分泌前后c增大的原因是.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特点.
下图A、B分别表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中填编号,____________上填文字,编号与文字全对才给分)。

  1. (1) 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该细胞为 细胞;与A细胞相比,B细胞中特有的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2. (2) 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有双层膜但又不属于细胞器的结构是
  3. (3) 动物细胞将蛋白质最终加工为成熟分泌蛋白的细胞器是[] ;细胞中的结构[13]与细胞的 有关;把氨基酸组装成肽链的场所是[]
  4. (4) 若B细胞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与渗透吸水能力直接有关的结构是[] ,质壁分离发生过程中,该结构中液体的颜色逐渐变
  5. (5) 核膜、[] _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生物膜系统。目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关于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是
   
  1. (1) 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Ⅰ.写出标号所指的名称⑤

    Ⅱ.若此图为洋葱根尖细胞,则不应该有的细胞器是(填标号)

    Ⅲ.图中⑧的功能是合成

    Ⅳ.①结构总称为

    Ⅴ.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填标号)

  2. (2) 若把②结构放大,则得到以下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Ⅰ.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结构是[]

    Ⅱ.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

    Ⅲ.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特性。

    Ⅳ.生物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此结构是否需要B的参与?

在“体验制备细胞膜方法”的实验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 血液中加适量的清水进行稀释以制备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B . 为了加速红细胞在水中吸水涨破,可以用玻璃棒快速搅拌 C . 红细胞吸水涨破后可以采用离心法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D . 此实验可以为后续研究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提供实验材料
下列叙述对应有误的是(   )
A . 载体蛋白:对帮助一些物质顺或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B .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并参与控制物质进出 C . 孕激素和雌激素:由卵巢分泌,一起建立和调节月经周期 D . 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下图所示,①~④表示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图片_x0020_1088009302

A . ①是亲水的,导致它只分布在膜的一侧 B . 有些膜蛋白能识别来自细胞内的化学信号 C . 脂双层的形成是由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的 D . 此图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亚显微结构
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a、b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a和b表示两种不同物质运输方式,都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无关 B . ②为磷脂双分子层、③为蛋白质,②和③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C . ①为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两侧,与细胞间识别和免疫密切相关 D . ③为载体蛋白,其种类和数量一定程度上能反应该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进入细胞膜 B .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 . 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D . 载体蛋白是镶嵌在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被
下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片_x0020_100012

  1. (1) 目前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是,图中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物质是[]
  2. (2) 若图示为肌细胞的细胞膜,则代表其吸收氧气的方式是[]
  3. (3) 若图示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则代表其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
  4. (4) 若图示为海带的细胞膜,图中代表其吸收I-的方式是[]
  5. (5) 若图示为吞噬细胞的细胞膜,则代表其吞噬细菌的方式是[]
图甲表示某动物细胞的膜结构,图中A、B、C表示某些物质或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曲线,请据图回答:

图片_x0020_87464368

  1. (1) 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生物膜模型,他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等现象(举一例),因此遭到了质疑。图甲模型为目前被公认的细胞膜模型,名称为。图中B的名称是,C代表
  2. (2) 若图甲表示人体肝细胞O2和CO2的跨膜运输,则表示O2的运输方式是(填字母),其运输方式符合图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3. (3) 若图甲表示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则其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填字母),其运输方式符合图所示曲线。
  4. (4) 图丙所表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所需条件是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B . ATP为CO2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 C . 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D .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
下列关于流动镶嵌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B . 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C . 细胞膜是双层生物膜 D . 细胞膜中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下图表示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化合物及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小写字母代表不同的小分子,大写字母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在植物细胞中,与A具有同样功能的物质是,它们都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
  2. (2) 物质b是指固醇,在动物体内物质b1还具有的功能;在青少年时期缺乏物质(填图中字母),人体会患佝偻病。
  3. (3) 在生物体中,组成生物大分子C的小分子c,其共同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
  4. (4) 导致生物大分子D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
  5. (5) 组成细胞膜的物质e是磷脂分子,它形成的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人们对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过程。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细胞膜也叫质膜,是动物细胞的边界,植物细胞中细胞壁是边界 B . 图中乙侧是细胞膜的外侧,甲侧是细胞膜的内侧 C .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图中④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 . 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关于以下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是不可信的 B . 拍摄洋葱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在构建物理模型 C . 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运用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 D . 无关变量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特定的抗体,制造出包裹药物的“隐形脂质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磷脂组成磷脂双分子层,形成脂质体的“膜” B . 脂质体镶嵌上特定的抗体有助于识别特定的靶细胞 C . 若“隐形脂质体”能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可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D . 当“隐形脂质体”与癌细胞接触后,药物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