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 知识点题库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08年6月1曰起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现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通知下发后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你认为政府主要是从技术的哪个方面考虑才作出这个决策的(   )
A . 技术与人 B . 技术与社会 C . 技术与自然 D . 技术与经济
电池可以随时随地文人类带来光明与动力,但任意丢弃的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一粒钮扣电池就能污染(   ) 
A . 600 L水 B . 6000 L水 C . 60000 L水 D . 600000 L水
某公司开发的生物燃料新技术,通过光合作用将转基因单细胞植物转变成为乙醇和生柴油等燃料,可用于驱动汽车等,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下列关于该技术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 . 该技术符合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B . 该技术促进了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C . 该技术拓展了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D . 该技术可以让人类不再担忧能源枯竭
如图所示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领奖服,其所用的环保再生面料不仅可以防水,还可以调节人体和服装之间的微气候,雨天穿着仍然感觉干爽和温暖。面料可以降解,每吨再生纱线可以节约6砘石油。下列关于该面料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 . 可降解体现了对自然保护的理念 B . 可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C . 可以调节微气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D . 可降解消除了技术的负面作用
新产品“电子围栏”能对共享单车进行智能化管理。可实时掌握停车区域内单车的数量、状态、位置及各区间的流量情况等信息,为车辆投放、调度和运维提供智能指引。同时,每辆车都有GPS定位、智能锁,能准确感应每辆车是否停在位置里。以下关于“电子围栏”技术产品,说法合理的是(   )

组合_x0020_141 Picture_x0020_3 Picture_x0020_4

A . 解决了自行车的停放与安全等多个问题,体现技术的综合性 B . 体现绿色出行的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C . 使自行车摆放更整齐,出行更文明,体现技术能够改造自然 D . 使自行车停放有序,方便出行,体现产品的实用性
2017年12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在济南亮相,公路路面是一层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摩擦系数高于沥青路面,路面下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下列关于光伏高速公路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路面采用防滑的透光材料,体现了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 B . 光伏高速公路应用了多种技术,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C . 公路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与铺设,无需申请专利保护 D . 可节约土地资源,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新产品“电子围栏”能对共享单车进行智能化管理。可实时掌握停车区域内单车的数量、状态、位置及各区间的流量情况等信息,为车辆投放、调度和运维提供智能指引。同时,每辆车都有GPS定位、智能锁,能准确感应每辆车是否停在位置里。以下关于“电子围栏”技术产品,说法合理的是(  )

A . 使自行车停放有序,方便出行,体现产品的实用性 B . 体现绿色出行的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C . 使自行车摆放更整齐,出行更文明,体现技术能够改造自然 D . 解决了自行车的停放与安全等多个问题,体现技术的综合性
某厂家研制了一款网络空调,可以让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进行远程操控,并随时了解其运行状况。下列关于网络空调的说法恰当的是 (  )
A . 体现了技术对人的发展作用 B . 比普通空调更环保 C . 其网络功能没有实用价值 D . 方便人灵活操控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江三角、珠江三角等地区污染尤为严重。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粗放式经济增长和自然生态被破坏 B . 企业的高耗能高排放 C . 机动车持有量快速增长、油品质量不高 D . 技术发展过快
如图所示的是太阳能充电式停车场,顶部的光伏组件能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同时还配备蓄电池以供储存,需要时可供汽车充电使用。装置组件下方安装有照明自动控制系统和LED灯,天黑能自动点亮LED灯,天亮能自动关闭LED灯。下列关于该汽车太阳能充电式停车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又能实现储存、充电、照明,还能实现自动控制LED灯的亮灭,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B .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又能实现储存、充电、照明,还能实现自动控制LED灯的亮灭,体现了人们可以利用自然并改造自然 C .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又能实现储存、充电、照明,还能实现自动控制LED灯的亮灭,体现了设计的实用原则 D . 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和照明自动控制技术,体现了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和改造自然时,会对自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应该(  )。
A . 不要开发和改造自然 B . 可以随意地开发和改造自然,不必过多地考虑负面影响 C . 把握合理的尺度,尽可能地降低负面影响,注意对自然的保护 D . 先开发和改造,再对负面影响进行补救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的能耗尽量减少,从而减少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下列关于“低碳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地球环境和人类的生活质量相互影响,息息相关 B . 低碳生活要从人们的生活细节做起,要注意节电、节气、节水…… C . 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D . 技术发展能解决人类活动所带来的一切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无须杞人忧天
由于不断追求更先进的电子产品,美国人每年废弃5000万台电脑和1.3亿部手机,重量高达2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每年4亿件电子设备。美国环境保护局数据显示,电脑、电视机等电子垃圾中含有神经毒素和致癌物质,如金属铅和。其中铅含量占美国垃圾铅含量的40%,他们在美国和国外垃圾填埋场和河流中缓慢降解,对水源和空气质量构成严重威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率先通过电子垃圾法规:从2005年1月1日起,每售出一台电脑或电视,零售商必须向政府相关部门支付6~10美元,用于回收相关废旧商品,这个案例体现出(    )问题。
A . 支付回收费以后可以仍可以生产电子产品,对公司生产没有任何影响 B . 回收废旧商品以后污染问题可以解决 C . 对于自然,技术应该在利用的基础上加以保护 D . 技术发展速度过快会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
贵阳市是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近日,某小区引入安装了智能垃圾回收机(如图所示),回收机在垃圾投入机身后,会根据设定好的回收单价,将回收所得全部返回居民的个人账户。从人、技术、自然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的是(     )

A . “吃”垃圾“吐”现金的技术,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建立长效的垃圾分类回收机制 B . 智能垃圾回收机实现了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需求 C . 智能垃圾回收机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了条件 D . 智能垃圾回收机广泛使用后将会杜绝垃圾乱扔的现象
下图是亚洲第一大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鲸”号,为填海造陆做出巨大贡献。该船配备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压变频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船——岸双路无线电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无人操控自动挖泥、实时定位、数据监控等功能,我国对该船多项技术拥有知识自主产权。下列有关“天鲸"号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 实现了无人操控自动挖泥,体现了技术解放人的作用 B . 多项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了技术的专利性 C . 实现了无人操控自动挖泥、实时定位、运行数据监控等功能,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D . 过度进行填海造陆会破坏沿海周边生态平衡,说明不能忽视技术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我省怒江流域的水电开发,能提供大量的电力,但同时也会对怒江流域的生态和地质产生负面的影响。该材料说明()
A . 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不能忽视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B . 技术的开发应尽可能为人所用,环境污染是次要问题 C .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带来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可能 D . 技术的发展必然会给人类生活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世博会向世人展示了一款2030年后的低碳汽车“叶子”。它仿效叶子的“光合作用”,可将太阳能、风能、二氧化碳等转换为驱动汽车的电能,实现零消耗和零污染。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 )

A . “叶子”车的展示,体现了技术与设计的魅力 B . “叶子”车的研发,是对燃油燃气汽车从理念、技术等方面进行革新 C . “叶子”车实现零消耗和零污染,使人们不再担忧技术的负面作用 D . 未来汽车的发展与使用,体现人类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图所示的家庭光伏发电设备,光伏组件吸收太阳光后产生直流电,逆变器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供家庭使用,多余电量可上传至公共电网中。下列关于该发电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所发的电既可家用,又可上传电网,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B . 光伏发电受天气影响,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C . 光伏发电促进了绿色能源的发展,有利于对自然的保护 D . 家庭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后,其技术专利权归家庭所有
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可以让我们不断的开发利用。
下列关于技术正确的是(   )
A . 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将会让人们更好地、无忧无虑的自由的生活。 B .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可以无顾忌的利用、开发自然和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C . 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应放弃技术的发展 D .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