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有学者说:“魏晋南北朝之士大夫尤多儒道兼综者,则其人大抵为遵群体之纲纪而无妨于自我之逍遥,或重个体之自由而不危及人伦之秩序者也。”这一论述说明魏晋南北朝(   )
A . 儒学独尊地位未丧失 B . 统治意识出现宗教化 C . 儒学受道教冲击剧烈 D . 社会上流行崇尚道教
如图是1953年由西安市选举委员会印发的一张选民证,其历史背景应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起来 C . 政治协商制度逐渐建立 D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
A . 它是第一个工人组织 B . 它一直与资产阶级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进行斗争 C . 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D . 它的建立,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下列有关米开朗琪罗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著名的雕塑艺术家                  ②不朽杰作是《大卫》和《摩西》

③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④以擅长画圣母像而著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嵇康《家诚》:“人无志,非人也”。魏晋时期,知识分子归隐山林,远离俗世,向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上述现象反映了(    )
A . 儒家修齐治平的社会意识的弱化    B . 归隐生活更有利于文学创作灵感 C . 门阀制度影响下的社会运行异化      D . 庄园经济影响下的国家财政极剧减少
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不断得到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新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中非双方在20世纪为追求国家复兴与民族自强而在外交领域所作努力的一部分。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提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应该建立在互不干涉内政、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在表达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关系时,越来越多地使用“合作”而不是“援助”一词,把以往简单的援助方式,提升为双方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富于成效的技术经

济合作,从而使中非关系成为推动中非双方实现各自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的动力。

2000年以来,中非关系的提升不仅表现在政治与外交层面,经贸合作更成为新世纪中非关系发展的核心动力,贸易总额跳跃性增长,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以投资带动贸易成为中非经济合作的新特点。

——摘编自王逸舟《中国对外关系转型三十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完成下列表格。

地理大发现时期的探险家、航海家、地理学家、商人等或去淘金发财,或去开疆拓土,或去求知探索,都是为了一个“人”,而不是为了一个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此现象出现的思想源于(   )
A . 王室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B .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 .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D . 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 . 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 . 商品经济活跃 C . 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 .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美国必须在政治舞台上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苏联“对理智的逻辑性无动于衷,但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因此,美国若拥有足够的实力,并表明准备使用实力时,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这一文件(     )

A .  使二战后美苏关系由战时盟友转为对手 B . 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政治格局 C . 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 D . 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情况表。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龄儿童入学率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1949年

34万所

2400万

20%

5219所

127万

205所

11.7万

2000年

71.41万所

13498万

99.11%

599464所

15372万

1813所

939万

A . 建国初期人民教育的奠基 B . 工业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C . 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的重视 D .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C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862年,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深刻地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外,他们没有抱定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此语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A.内讧、腐败严重                        B.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不能推进社会近代化                    D.制度措施具有空想性

下图“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在西方民主制度下,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决策机构与程度各国不尽相同,反映了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                       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分)

1840年,英国要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_        ___

理由是_____                                                         。(2分)

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决策机构(决策者)是____             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                                              。(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2分)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2分)www.ks5u.com

319世纪70年代,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共和制。根据所学知识,填充表格内容。(6分)

国家

国家元首

元首产生方式

元首与议会关系

德国

 

 

 

法国

 

 

 

(18分)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1)据材料一中“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3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具体指发生了什么事件?(3分)罗斯福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有什么特点?(3分)

(2)材料二中“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是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3分)

(3)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2分)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五四运动后,一部分先进分子认为,(如果)只把眼光停留在少数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不管对民主的议论如何激烈,依然只是一部分人甚至是少数人的民主;科学也不是单靠学院式的推理就能解决问题的。这反映出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快

B .五四运动将思想解放推向深入

C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

D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选择

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的工地中流行的一首催人奋进的曲子。该史料可以说明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B.新兴力量的崛起——东方巨龙的腾飞
C.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D.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