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    )


A . 《韩非子》  B . 《道德经》  C . 《论语》   D . 《墨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许多寺庙出现的原因是(  )       

A . 统治者支持以维护统治 B . 愿意出家的和尚很多 C . 佛真能实现人们的愿望 D . 寺院势力很大
巴黎人对美的独特鉴赏力表现在巴黎人对艺术的热爱、欣赏、接纳、传承,这也使得巴黎没有成为艺术的化石,而在各个时期都保持着艺术的活力。下列著名建筑中,能够折射出巴黎人对艺术包容和独特鉴赏力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④
读图,下列关于粤港澳地区优势互补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 粵港澳地区形成“前店后厂”的分工与合作模式 B . 在祖国大力支持下,澳门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增强 C . 珠江三角洲向港澳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D . 港澳地区向珠江三角洲提供蔬菜、肉类等生活资料
汤恩比说:“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致于引起旧瓶子爆炸。”“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做一种惊人的技艺。”他评价的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 . 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C .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 . 辛亥革命后成立中华民国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是(   )       

A .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 .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 .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 . 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形成
唐太宗在位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劳役 ,减轻农民负担      ④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讲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求由我们提出。”从这段话中提炼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 重庆谈判粉碎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B .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的目的是为内战准备时间 C . 毛.泽东是带着“双十协定”去进行谈判的 D . 体现了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2010年4月20—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对冰岛、瑞典、波兰进行正式访问。贝贝想找到这些国家的准确位置,他最好查找(    )  
A .   世界政区图 B . 世界气候图 C . 世界地形图 D .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2018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作为板报内容不恰当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B . 十月革命的影响 C . 工人运动的发展 D . 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

材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未来。”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日出东方”、“力挽狂澜”分别指什么?
  2. (2) 今年(2016年)又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长征“终于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如图所示建筑物是世界著名历史遗迹之一,它反映的是(    )

A . 古巴比伦文明 B . 古埃及文明 C . 古印度文明 D . 中国文明
小丽想利用书本上“如何认识区域”的方法向北京的朋友介绍家乡概况,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采用地图,确定家乡的位置和范围 B . 借助人口分布图,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 C . 从地形、气候、河流与自然资源等方面,介绍家乡的人文特色 D . 通过调查人口、民族、城市和乡村、风俗习惯等,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特征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包括(     )

①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      ④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现代人类文明是基于过去各种族、各区域的文明冲撞和交融的结果。下列选项中性质相同的是(    )

①希波战争

②亚历山大东征

③马可·波罗来华

④罗马的扩张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年级小亮同学在历史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梳理,绘制了如下的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数据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30多个

15亿人口

3000余万

3400多亿美元

材料三:战后,德法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英国一直在国际事务中寻机打压法国;意大利身为战胜国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但因战争损失惨重,为强权的独裁统治奠定了基础;志在远东、急于扩张的日本与在这一地区有重大利益的美国矛盾加剧等。这种种现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播下“火种”。

——选自《图说欧洲史》

材料四: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面积和工业产值世界排名情况

项目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913年工业产值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世界排名

1

4

2

5

  1. (1) 将材料一中示意图的①②③补充完整。
  2.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此次世界性战争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哪些?
  3. (3) 结合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和性质。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

A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 .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 .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中国领导人出席重要会议、仪式经常穿着中山装,你知道人们开始穿着中山装是在(  )  
A . 鸦片战争后 B . 洋务运动后 C . 维新变法后 D . 辛亥革命后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几经转移。下列按转 移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 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B . 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C . 上海、西柏坡、延安、瑞金、北平 D . 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9 世纪末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 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年前(1894 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 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 寻求新的出路。

材料二   如下表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外交大事
1917年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争取参与和会
1918年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1919年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

——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三   1943 年 12 月 1 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四 进入 21 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 19 世纪初以来之巅峰…… (因)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 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 一 2000 中国的奋斗》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这一事件对 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 社会引发了什么反响?
  3. (3)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 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 (4) 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