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历史上学期上册试题

中山装的袖口有三个纽扣,这三个纽扣意味着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

如图是王老师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该条约的签订(  )


A . 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 . 使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 . 使西方列强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北 D . 标志着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1. (1) 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变者”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事件的历史影响。

  3. (3) 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4. (4)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三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发起什么运动而闻名?

  5. (5) 以上四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归纳一个主题。

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与1921~1935年相对应的是时期时代特征(    )

A .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B .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 .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    )
A . 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 . 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 . 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 . 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孙中山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这段话中的“斯役”指的是(    )
A . 萍浏醴起义 B . 广西起义 C . 黄花岗起义 D . 武昌起义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 (1) 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这年发生了什么战争?
  2. (2) 上述材料中的“公”是指何人?
  3. (3) 这次事件后产生了哪个不平等条约?
  4. (4) 这个条约有什么危害性?
抗战胜利后,人们渴望和平与民主。但全面内战烽火再次点燃,其标志性事件是(    )
A .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B . 国民党进攻上党邯郸地区 C .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 . 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
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共.产.党敌后战场 C .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 . 民主与科学
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强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      )
A . 维护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B . 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 .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 .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 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党的领导权 C .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 . 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下列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与意义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今年是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小明同学在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后,写道:“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方的五个大字‘历史的转折’。”(见下图)“历史的转折”是指(    )

A .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 人民解放战争转为战役进攻 D . 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历史事件的认识需要多角度,多方面,这样才能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

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英美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这一事件”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后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2. (2) 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补充说明。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英美宣战的理由及这么说的目的。在材料三中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正确的历史结论应如何形成?

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叙述有知识性错误的是(   )

A . 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 . 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 . 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 . 《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之前,在中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人很少。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地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材料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三: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 (3) 材料三中的两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下图是一位初中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搜集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判断出该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

A .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B . 近代中国新式报纸的发展 C . 中国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D . 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下列各项与如图相符合的是(    )

①创办人是陈独秀  ②“民主”和“科学”是其两大口号  ③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④它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这个“大团体”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里的“大团体”指的是(   )
A . 强学会 B . 兴中会 C . 同盟会 D . 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