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泰山国际学校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时训练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
A. 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B.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D. 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 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B. 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C.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D. 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 青苗法、募役法
B. 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C. 免役法、更戍法
D. 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范仲淹在杭州任职时,正逢大饥。他号召富人兴造土木工程,开展宴游活动。官府也翻新粮仓吏舍,日役千人。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下列对范仲淹施政措施的正确认识是
A. 招民为役以赈饥民
B. 不恤荒政伤耗民力
C. 鼓励消费刺激生产
D. 宴游兴造靡费财政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安石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这反映了王安石教育改革的特点是:
A. 教育与仕进相结合 B. 提高教学质量
C. 培养变法人才 D. 培养实用人才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最大不同是
A. 是否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
B. 是否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C. 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
D. 是否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中国古代的某一举措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此法发挥了类似于今天银行的作用,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此法可能是
A. 青苗法 B. 均输法 C. 盐铁专营 D. 市舶制度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哈佛中国史》载:“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国家才能强盛。”以下措施与材料对应的是
A. 保甲法、保马法、均输法
B.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
C. 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D.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 设“三衙”,收精兵
B.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C. 各州郡财赋大部分中央掌握
D. 派文臣做知州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废除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改革的立足点放在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天平上。这说明
A. 看到科举制存在的弊端
B. 改革只注重品行和学识
C. 否定了科举制度的存在
D. 认为地方教育大有发展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②有利于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安石担任鄞县知县时,为使经济状况不佳的中下等级的民户能及时耕种收获,在青黄不接的春季,把县府粮仓中的存粮借贷给他们,约定到秋收后,加纳少量利息偿还,免遭豪强兼并之家的重利盘剥。这一做法到王安石变法时演化为
A. 青苗法
B. 市易法
C. 免役法
D. 均输法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A. 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 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 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 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新政时期农业部长华莱士曾指出:“王安石在1068年的重大困难之下所遭遇的问题,与罗斯福总统在1933年,虽然时代悬殊,几乎完全相同,而其所采办法,也非常相似。”王安石变法中,通过贷款缓解农民困境的措施是
A. 农田水利法
B. 方田均税法
C. 青苗法
D. 募役法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安石上书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散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日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____。”空白处应填写的语句是
A. 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B. 寇乱息,而戚势强矣
C. 贷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D. 贫者举息于豪民者少矣
16.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中期“两税法”实施以后,土地制度逐渐变化,国家对土地采取“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姑定额取税而已”的政策,于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私有产权完全确立。在宋代,土地买卖更加活跃,一些官吏豪绅大量购买土地……正如袁采所说的那样:“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正好为人们财富力量的转化和社会地位的变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通道。于是,无论是土地所有者、还是土地的经营者都具有增加土地生产要素的投入。促进土地产出增长的动力机制。……这时的小农经济行为已经从自给自足型向剩余产品商品型转变,并且有多生产农产品多向市场提供剩余产品的自主要求。
——据张锦鹏《制度变迁与宋朝小农供给行为研究》整理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土地制度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
17. 详细信息
王安石变法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王安石大部分的变法都遭到极大的挫折与障碍,到哲宗即位旧党执政时乃全遭罢除。变法是针对时弊的救国大计,然而何以会失败呢?原来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是纯从立法的本身着想,而忽视了执法时在技术上的问题与人事上的障碍。换言之,王安石的变法是偏重于“理想”,而忽略“现实”;王安石的个性执拗,他不愿谋求人事上的谅解与妥协,而一意孤行,导致以往拥护王安石的人也变为反对党,造成众论汹汹,孤军作战的局面。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其富国太着重于开源而忽视节流。对于开源的办法,是想得无所不至,虽然在政府并没有聚敛的意思,但在官吏推行时,出入之际,就是难免不发生聚敛之弊。王安石一味重视变法的理论,而忽视吏法,吏治不良,何以行法?科举的改革与太学三舍法都是一种进步的措施,但颁布《三经新义》于学府,实乃多此一举。
——摘编自陈致平《中华通史·第五卷·宋辽金史前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及其指导思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