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免费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形成空间均不过数十万平方公里,唯有中华文明的形成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的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这凸显出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
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
C.厉行专制的集权意识 D.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废井田,开阡陌》是当代画家张友仁的作品。他根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史实创作,曾作为中学历史教材插图而广为人知。该作品

A.创作源于画家的生活实践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表达 D.体现写意传神的特点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魏时期,孝文帝深叹“移风易俗,实为甚难",南迁洛阳后,留在北方边镇民众甚至出现了鲜卑化趋势。而在南方,新汉族较多地保存了北方汉族之文化传统,“蛮气”则显得不足。南北民族交融的差异缘于
A.区域地理环境 B.经济发展水平
C.汉文化影响力 D.政府推行力度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律规定“奴婢比之资财”,“律比畜产”,地位低下。宋代除少数官奴婢外,私奴往往订立契约,约以时限,付以雇值,又称“女使”。这反映了宋代
A.宗法等级观念淡薄 B.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D.庵佣劳动开始出现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18世纪,“南海"是东西方贸易的集中地,中国的“朝贡贸易”规则被世界各国普遍遵守,白银产量的一半也流入中国,“南海"因此有“东方地中海”之称。该局面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农耕文明的发达 B.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C.海禁政策的松弛 D.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商人群体中常见“抱德怀才岂惮贫,广行方便方施仁。光明正大无荣辱,留此心田荫后人”。“处世为人做一场,要留名节与纲常"之类的劝诚。这反映出当时
A.尊富尚利意识的盛行 B.社会风尚发生转变
C.儒家财富观受到冲击 D.商人责任意识增强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传统观点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古代农民起义“均田免粮"思想的发展。后来有学者认为,均田纲领是长期以来客家先民心理积淀的一种折射,它主要解决的是土、客矛盾,而不是贫富悬殊的问题,带有浓厚的华南乡土色彩。据此可知,这一认识
A.推翻了传统的研究观点 B.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视野
C.缺乏对古代农民的关注 D.比传统观点更值得可信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93年,清廷采纳薛福成建议,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这表明清政府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转变 B.试图摆脱西方列强控制
C.强化对海外侨民的管理 D.对世界形势的认识加深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希腊曾在周边建立了139个殖民城邦,形成了一个包括南欧,西欧,西亚,北非的大希腊世界。在扩张中,子邦往往采用母邦的宪政制度,在经济,宗教,文化上保持联系,但并无隶属关系。据此可知,古希腊的殖民扩张
A.加速了希腊半岛统一 B.推广了城邦自治体制
C.消除了公民内部矛盾 D.促成民主政治的形成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485--1536年,英国获得自治权的城市仅13个。随着大小修道院的解散,大量教会财产投入市场,此后自治城市迅速增长,百年间达150个之多。这反映了当时
A.圈地运动助推城市化进程 B.启蒙思潮引发了革命风暴
C.宗教改革影响到国家治理 D.工业革命改善了城市风貌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美国,曾有宗教保守派视铁路为“将不朽灵魂引入地狱的撒旦装备”,但很快“贫困的牧师们匆忙改信了蒸汽机,不久就在机车油门上看见了上帝之手”。大都市气势恢宏的火车站成了与大教堂一样的地标性建筑。这表明铁路建设
A.引发了价值观念更新 B.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增强了殖民扩张动力 D.动摇了民众对上帝的信仰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表是1750年—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国别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德意志诸邦德国

2.9

3.5

3.5

4.9

8.5

13.2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A.18世纪中国经济引领世界潮流 B.西方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尖锐
C.工业化浪潮缩小了东西方差距 D.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转移到欧美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在商品经济更高程度发展基础上,一批富民乘势而起,形成了“富民社会”.顾名思叉,“富民“是占有财富的人,但就富民来说,“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没有任何特权,因为没有特权,他们主要通过租细昊约实现对耕种者的剥削。伴随国家赋税的征收方式和乡里制度的变革,富民逐渐成为乡村控制的主要力量。中国社会也向流动化、市场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富民社会”之后,从理论上说,随着商品经济更高程度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将进入“市民社会",但具体就中国历史的发展而言,明清时期是否已经形成一个市民阶层还是值得慎重研究的大问题。
——摘编自林文勋《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14世纪末,经过三,四个世纪的发展,西歌农民经济社会生活状况已大为改观。在此情况下,西欧农村分化出一批精英分子:富裕农民的兴起。“通常他们有相当于六。七年收入的储蓄,他们有很多家畜,很好的家具、器皿,有三、四床鴨鹅被,有地毯、银盐罐、高脚酒杯,一两打的沥匙,“在英国,通过大面积承租领主自营地或者委食小农。到16世纪,50%以上耕地已经集中到他们手中。以此为基础,富农在地方事务中的领袖作用令人瞩目,为了打贏一场官司,他们“不惜每人花20英镑,以耳垮一个不受欢迎的领主",他们改变着乡村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也改变着他们自身。显然他们是一个崭新阶层的前身,一代新人呼之欲出.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富民阶层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富民阶层兴起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富民阶层在中英两国命运不同的原因。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历史教科书一直重视国防教育,表4是统编历史教科书涉及到的中国近代史国防教育的部分史事。

时间

国防相关史事

说明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不再享有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842

虎门销烟、三元里乡民抗英

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中国的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建立新式海陆军

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向近代化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1895年

台湾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体现台湾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1895年以后

瓜分中国狂潮,各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中国国防体系基本崩溃

1898年

戊戌变法期间,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统治者不能掌握国家权力,改革失败

19世纪末

义和团运动

具有反帝爱国倾向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11年

辛亥革命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历史教科书中国国防教育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5. 详细信息
材料明治政府大力倡导欧美式教育方针,要求华族、士族、平民及妇女等“一般人民”的子弟“必须从事于学也”,强制贯彻的“国民皆学”方针的政策。对于幕府时代的各种教育设施,明治政府加以重新编组和改造,以资利用。幕府创立的昌平黉、开成所、医学所等高级教育机构,几经改组、调整,在1877年4月合并为拥有法学、理学、文学、医学等4学部的东京大学;诸藩设置的280余所藩校被改设为中学;万余所寺子屋被改造成小学.在以上各类学校中,四民子女无差别地成为同校、同班的同学,接受教材划一的新式教育.武士长期垄断、身份等级差别鲜明的旧文化教育体制,成为历史的陈迹。
——摘编自宋有成《新编日本近代史》
(I)根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在推行教育改革方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