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2. 详细信息
西周晚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上述“形势”的出现,缘于周初
A. 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B. 分封制度的固有缺陷
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以前,丝织品主要被人们用作奉献给鬼神的礼物。到了西周时期,丝织品更多地成为贵族相互赠送的礼物,亦被用于国家举行的各种仪式的道具上,这反映了
A.丝织品失去等级意义 B.西周贵族破坏礼制
C.桑蚕文化起源于礼制 D.政治观念发生变化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以来,民间相传豆腐是南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块豆腐作坊石刻(如下图),其中表现了浸豆、磨豆、过滤、点浆和镇压成形等生产上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民间传说史学价值得到验证 B.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得到实证
C.豆制品在汉代民间基本普及 D.石刻成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70年代,日本在前源一诚任兵部大辅时期,兵部省给陆军经费为12万石,海军经费10万石。而同时期中国海军仅是陆军军费的4.1%,且建设经费多数是沿江沿海几省的地方大员筹措。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近代前期的清帝国
A.中央集权削弱 B.财政危机凸显 C.沿海经济发达 D.海防亟需强化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61年,咸丰帝接受恭亲王奕忻等人的建议,正式成立总理衙门,主管对外交涉、通商、关税、制造枪炮军火等全部洋务事宜。1901 年清政府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这一变化
A.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展 B.延缓了半殖民地化进程
C.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 D.有效维护了国家的权益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成立,以搜集、编译马克思主义文献著作和分组研究专题理论为主要活动内容,并关注国内大事,发展工人入会,指导和推动工人群众开展斗争。这说明该研究会
A.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 B.注重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C.最先向国人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 D.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领导人承认现存世界是多样化的,认为多样化世界的各个组成部分有矛盾斗争一面,也有互相依赖的一面。国家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在处理一系列国际问题时存在着共同利益,需要进行合作,也可以进行合作。这有利于
A.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
C.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D.完善世贸组织的规则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学者弗格森认为:“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待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这是因为古希腊
A.独立自主的城邦自治情结浓厚 B.裂变式殖民扩张加剧母邦矛盾
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其国家结构 D.泛希腊主义文化认同感很微弱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经济史学家T・S・阿什顿认为,“工业资本是他自身的主要创造者”。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持续性、高比例的利润“反哺回投”是保证工业资本迅速增长、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这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能否广泛地吸引社会资本 B.政府政策的支持
C.企业家的个人意志及策略 D.国际市场的拓展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二战后,美国政府高层官员认识到,在全球争取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心灵和思想”的斗争中,种族问题对美国相当不利。霍华德大学校长莫迪凯・约翰逊警告说:“每延迟一天改革种族隔离制度,都是在促进共产主义在非洲和亚洲的传播。”据此可知
A.美国的种族问题不利于对苏冷战的开展 B.美国政府高层推动了种族问题的解决
C.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D.共产主义势力在亚非增长引发美国恐惧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8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
A. 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
B.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C. 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
D. 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争夺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要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改善城市卫生和市民健康状况,控制结核病,伤寒和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教育贫穷母亲如何照料孩子,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摘编自曾光《中国公共卫生》等
材料二: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莫基于20世纪40-50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11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国家注意统筹公共卫生城市乡村协调发展,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这些暴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运动,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建国初期,西医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域市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新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的成统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登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欢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
——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又卫生事业和防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中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简析中欧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概括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公共卫生得以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17 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15. 详细信息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 韩国政府开始实施五年计划,在随后的两个五年计划中,工业增长率分别14.8%和20.9%,而同期农业增长率分别为5.5%和2.0%。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既无法满足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无法为工商业产品提供市场。1970年,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为提升自身及所在民主共和党的威信,争取农民的大力支持,开始推行”断村运动”。运动初期,政府向全国所有行政里(村)无偿提供水泥,用于乡村公共基础建设,意在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自助、协同精神。70年代末,政府推动行政村成立了开发委员会,重点发展畜牧业、特色农业以及农村工厂。80年代,运动进入国民自发阶段,政府只是通过制定规划协调、服务等手段,着重调整农业结构,培训和信息、宣传工作由民间组织来承担。80年代末,这条韩国自行摸索出的农村现代化之路基本结束。
----摘编自张薇《韩国新村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韩国开展"新村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韩国“新村运动”进程的特点。
1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年8月,英国正式向日本提出请求,在战时保护英国在远东的航运,日本根据《英日同盟条约》向驻守青岛的德军发出最后通牒。9月,日军主力进攻胶州湾,由970名官兵、240名中国劳工等组成的英军也抵达战场,英日联军向青岛外围发起进攻。11月,德国守军外,虽然殊死抵抗,但寡不敌众,宣布投降。于是,英国与日本彻底消除了德国在东亚大陆的最后据点,保证了远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英军指挥官巴纳德迪斯顿准将战后抵达东京,受到自日俄战争胜利以来日本民众最为热烈的欢迎。英日两国海军部在战后互致贺电赞赏对方海军在战斗中的表现,这使得英日接下来的海军合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摘编自胡杰《英国视角下的英日一战海军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在青岛之战中合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青岛之战的结局对英日两国的影响。
17. 详细信息
材料 汉武帝末年,由于长期兴师动众和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汉武帝不得不下轮台罪已之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废除)擅赋,力本农”。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昭、宣二帝七次颁布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六次颁布贩贷种、食和“勿收责(债)”的诏令。宣帝还下令“勿行苛政”,减盐价,禁止官吏“擅兴徭役”。宣帝时,谷价降到每石5钱,边远的金城、湟中地区,每石不过8钱,创造了西汉以来最低的谷价价记录。宣帝十分重视地方官吏的选举,补刺史、守、相,必由大臣推举,他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术。刘向评论汉宣帝时称赞他“治过于太宗(文帝)之时”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宣帝的主要政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宣帝得以“治过于太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