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半年期末考试历史无纸试卷完整版(2018-2019年河北省廊坊市)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朝”为古代中国讨论决策、评议政务的常设机构。据史料记载,西周各级政权均设有“朝”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朝政决策有原始民主色彩 B.分封制提升了国君权威
C.决策机制只能依层级进行 D.国家政务由职业官负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书》记载:“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日“不学《诗》,无以言'也。”这表明
A.春秋时期诸侯国重视文学 B.《诗经》有实用的社会价值
C.《诗经》现实主义风格鲜明 D.《诗经》是春秋选官的依据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时期,晋国利用戎狄“贵货易土”的特点,用财货交换戎狄的土地。《吕氏春秋·异宝篇》记载,孙叔敖死前告诚儿子,勿受封赏的良田,只取楚、越间的寝丘贫瘠土地,如此可保长有。材料表明春秋时期
A.井田制度开始瓦解
B.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
C.土地关系走向私有化
D.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试图通过“匡饬异俗”,实现“行同伦”,即天下同风的奢求。在多次巡行中,他不断宣省习俗,刻石垂杨;在日常行政中,他推行严刑峻法,以立法形式纠肃民风、清除恶俗。这些举措
A.加快了全国文字统一的进程 B.确立了秦朝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C.彰显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成 D.体现出秦始皇对重建新秩序的重视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汉初办太学时,共有经学博士50人,后来发展到3000人,东汉时期达到3万余人。这一变化说明汉代
A.重视儒学已成为社会共识 B.民间对选官方式逐渐认同
C.人才的培养已经惠及民间 D.儒家思想地位逐渐被强化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的部分内容,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A.人口数量呈增长的趋势 B.女子政治地位来越低
C.百姓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D.经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法规《水部式》对灌溉用水、运输用水以及水碾进行了级别规定,优先顺序为漕运用水、灌溉用水、水碾。这表明唐代
A.北方水资源极度贫乏 B.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C.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 D.农业的地位呈下降趋势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朱熹相当注意民间生活当中的种种规则和仪式,如他曾经相当细致地对《吕氏乡约》进行修订,甚至不厌其烦地增添细节,比如揖拜应对等;他也相当注意对初学者的启蒙教育,曾经亲自编撰乡塾教学用的教科书。朱熹此举旨在
A. 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
B. 完善理学的理论体系
C. 淡化宗法血缘的影响
D. 加强对基层的思想控制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两宋时期,词的接受者大多是在公私宴集、茶楼酒馆等娱乐场所中,由群体共同视听欣赏,演唱者与听众之间、听众与听众之间,会产生一种相互感染并激发的情绪氛围,具有特别强烈的“现场感”。由此可知,两宋时期
A.词的接受者决定了词的风格 B.商品经济发展是宋词创作根源
C.演唱为宋词创作提供了素材 D.娱乐场所成为宋词的传播窗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大部分奏章、上疏应先经中书省,中书省有权决定是否继续上呈,即便是实封言事,也时有被中书省扣押的情况发生。这一现象
A.反映出地方权力呈扩大趋势 B.促使中央决策机制异化
C.推动皇帝专权体制的制度化 D.表明君相矛盾不可调和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中后期,大量小说戏曲获得刊刻,不少文人学士卖文卖画,出入与商人会馆;一部分富有且具备很高文化素质的商人则开始刊刻文学作品,与文人诗酒酬唱。这反映出当时
A. 崇富重利思想盛行
B. 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C. 市井文学成为主流
D. 文人仕进的道路被堵塞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康熙年间,皇帝挑选亲信顾问是非制度化的,没有成文的标准,也不受品级的限制。军机处出现后,人入值军机的大臣须在三品以上,军机章京应从四品京堂以下官员中选择。军机处的这一规定
A.空前强化了君主的权威 B.提高了朝廷的决策水平
C.客观上规范了皇权政治 D.改变了中央的决策方式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著名学者梁凯认为,“中体西用”就其本身来说,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有悖常理的文化应对方略。这反映出“中体西用”思想
A.起到了调和中西文化的作用 B.未能根本解决中西文化冲突
C.阻碍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减少学习西方的阻力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

综合两则对答可知
A. 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
B. 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
C. 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
D. 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98年,光绪帝发布“自开商埠”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并且着重强调“不准划分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清政府“自开商埠”反映出
A. 近代中国自强努力的探索
B. 商埠成功阻止了列强侵略
C. 清末新政的经济成效有限
D. 列强的经济侵略深入内地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认为:“人生而有欲,天之性哉!”同时他还指出,“宋儒言理最深,然深之至,则人于佛,(如此)绝欲而远人也”。由此可以推知,康有为
A.反对学习传统儒家思想 B.认为理学违背了传统道德
C.肯定和尊重人的自然属性 D.融合西学宣传维新思想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清末中国机械进口趋势图(单位:元)。该趋势的重要影响是

A. 使清廷丧失了引导产业发展的能力
B. 减少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
C. 有利于催生本土产业替代进口商品
D.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为1840年至1911年中国货币形式和数量统计表,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

A.清末民初出现银贵钱贱局面 B.铜元使用比例日益增加
C.中国处于贸易人超地位 D.大量外国白银流入中国市场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3年,孙中山在《在檀香山正埠的演说》中强调:“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我毕生的职责。”可见,此时的孙中山
A.具有狭隘的民族观
B.有鲜明的反帝意识
C.开始树立革命目标
D.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深入到北京长辛店机车厂和开滦煤矿エ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与湖南泥木工人、人力车夫在理论宣传中建立了笃厚友情;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积极工人协会。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后的先进知识分子
A.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扭转了中国革命被动局面
C.发动工人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D.已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9年初,中共中央在《红旗》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只有朱毛所领导的农民游击队,能以代表着一切革命民众的武装反抗的要求,横行于湘、鄂、闽、赣、粤各省,这种英勇的斗争,无论他这一次的结果是胜利与失败,它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将有非常严重的意义。”这说明当时
A.农民阶级成为当时革命的领导阶级
B.工农武装割据经验得到了党中央的背定
C.井冈山会师的消息传播速度较缓慢
D.党中央已确立“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7年国民政府对全国16个省163个县大约2000万亩土地上的129.5万农户土地占有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査情况如下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兼并的趋势 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生产结构的调整 D.土地集中程度较低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9年12月,毛.泽东等人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写道:“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这些论述
A.提升了中国民众抗战的信心 B.推动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C.促使国共两党保持真诚合作 D.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共七大经过修改后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统一之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方针。这反映出
A.毛.泽东思想开始指导中国革命 B.马克思主义已基本实现中国化
C.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胜利 D.马克思主义开始符合中国国情
25. 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荒政是指政府教济饥荒的法令、制度与政府措施。两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多发期,共计有549次大规模自然灾害,主要为水、旱、地震、疾疫、虫、冻灾等。由于小农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十分低下,并难以接原有规模重新开始再生产,频繁的灾害,加之灾害“天谴”的警示,统治者采取了重农、积贮备荒、仓储、赈济等多种措施,并使荒政实施程序化和法律化。这种有意识的消灾、减灾政策的实施标志着古代荒政在汉代初步确立。
——摘编自陈业新《两汉荒政特点分析》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是近代中国社会危机的前夜。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全国人ロ为3.5亿,道光十四年(1834年),突破4亿大关。这使平原地区的土地很快被开发殆尽,大批无地农民流入原先人迹罕至的山区地带,伐林垦山。全国森林覆盖率由清初的21%降至15%。嘉道年间共发生天花、疟疾、麻疹、伤寒等瘟疫出798次,遍及全国各地,每年平均为14.5次,明显高于清初。此时期全国农业总收成出现了明显的下行趋势,粮食亩产量和农民收入都有下降。鉴于赈灾对国家财政构成巨大压力,官府愈来愈无力全面负责灾变问题,遂日渐依靠地方士绅办理赈务,結果不少中下层士绅、商人转化为慈善家。
——摘编自朱浒、黄兴涛《清嘉道时期的环境恶化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我国荒政初步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嘉道年间生存环境恶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6. 论述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层级是行政区划与地方政府组织体系的基础。中国历代地方政府层级结构变迁情况表现为:秦汉时期的郡——县二级制,到了东汉后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州——郡——县三制。而在隋代及唐前期又形成了州(郡)一县二级制。到了唐后期及宋辽金则形成了路(府)一州一县三级制。在元代由于疆域面积广大,而实行了多级复合制,在中央政府实际控制的地区分立十一个行中书省,省下设有路、府(州)县三级,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四级制。
——摘编自李砚忠《中国历代地方政府层级设置的变迁分析》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 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来,许多有识之士主张以西方的物质文明来匡扶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但并未扭转中国的积贫积弱之势。戊戌时期,谭嗣同、严复抨击了君主专制,康梁创立了中西结合的历史进化学说。他们提出了变政的理论依据,阐述了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为序的历史进化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制,君民共主制则是从君主专制向民主制转变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
——摘编自吴乃华《试析戊戌维新思想家的新民观》
材料二:孙中山谴责和揭露了封建暴政“不给我们平等的权利和特权”“侵犯我们不可让与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压制言论自由”“禁止结社自由”等罪悉,指出这种状况“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忍受的”。进而指明这种封建暴政同“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相矛盾,与“民主立宪”政体相对立,因此必须迅速消除“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社会政治状况。
——摘编自郑宪《浅谈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维新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维新思想和孙中山革命思想。
28. 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汉口市面:“汉镇士民,不事田业,惟贸易是视,商船四集,货物纷华,风景颇称繁庶。”崇祯四年(1631年)一目击者过水口溯汉江而上,所见“郡城之东为汉ロ…两岸居民不啻若九牛一毛(指两岸居民多),而万舰千艘,有如级者,如革履者,如箕斗者;萸尾络绎,被岸几里许……时余舟逆流排挤而上,尽费撑持”。
——摘编自范植清《明清时期武汉港的商业和水上运输》
材料二 张之洞督鄂期间,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エ业。从1890年到1909年,先后创办了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缫丝局、湖北制麻局、湖北纺纱官局、武昌制革厂、白沙洲造纸厂、湖北毡呢厂、湖北官砖厂、湖北针钉厂等近代企业,总资本约1130万银两,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据统计,至1911年,武汉有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
——编自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汉口经济发展的特色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武汉工业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