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二生物2019年下半期假期作业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6·天津卷)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 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 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2.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若将本题图修改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可将D的含义改为_______,其他字母及文字代表的含义不变,还需要修改之处有:增加“光→A”、取消“→E→D”、_______。
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循环的范围是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其特点具有________、________。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是________,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3)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________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________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________的平衡。
(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________,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________,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________。
4.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2形式进行(_________)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光合作用(________)
(3)温室效应会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________)
(4)温室效应解决的措施可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排放,其他方面不必考虑(________)
(5)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利用(________)
(6)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实验中,落叶是否腐烂是自变量,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是因变量(________)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C.物质在生物群落内部也可循环
D.这里的物质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碳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碳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绿色植物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B、C、A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形式,③④⑤为含碳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单模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显示的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进行的
B.在生物群落内碳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
C.①②过程中碳元素存在的形式一般相同
D.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关键生物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迅速增加造成温室效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动植物呼吸作用的增强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B.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是解决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碳固定到生物群落中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下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参与过程①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从而减少大气含量
C.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者都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关
B.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C.能量和物质都是循环流动的
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沿食物链流动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下列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
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
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网兜中
C.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处理
D.将落叶连同网兜分别埋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土壤中,观察落叶的腐烂情况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位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个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a、b中喷入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B.检测“敌草隆”的消失情况,预计a的“敌草隆”全部消失,b的基本不变
C.只用砂土实验效果比用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D.再增加c组作为对照,不喷入“敌草隆”,其他处理与a、b组相同
14.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___)_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________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C→D过程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________形式储存在地层中。
(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__________。
15.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①表示_______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成分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甲过程②③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为,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kJ。
(4)图乙中,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调整到,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