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三历史2019年下册高考模拟附答案与解析

1. 详细信息
西周春秋时期,讲究、学习礼仪,从事国家治理活动是贵族世袭的特权。孔子突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将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老百姓。这
A.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B. 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
C. 巩固了分封宗法制
D. 有助于突破世卿世禄制度
2. 详细信息
春秋时期的著名商人范蠡指出:“贸易货物时,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由此可知,他主张
A. 国家要加强食物安全监察
B. 食物商品应禁止进入市场
C. 市场秩序应得的法律规范
D. 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
3. 详细信息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刺史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史实是,汉代刺史。

记载

出处

“诏书旧典,刺史班宣,周行列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

《汉书》

“武帝元丰五年,初分十三州,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到所部,郡国各谴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

《汉旧仪》

“孝武之末,始置刺史,监纠非法,不过六条,传车周流,匪有定镇”

《后汉书》



A. 位卑权重
B. 行使监察职责
C. 居无常所
D. 权限不断扩大

4. 详细信息
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荣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
B. 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
C. 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
D. 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
5. 详细信息
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这些现象
A. 源于宋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B. 体现了对社会管理的无序化
C. 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D. 表明了“抑商”政策的松弛
6. 详细信息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马可·波罗在500—年前游历该国,盛称其耕种、勤劳与人口众多的情形,和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远在今日之前,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所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达到最高程度。”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 马可·波罗的叙述并不真实
B. 宋元时期经济与清朝相当
C. 清朝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D.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经济转型
7. 详细信息
1879年,轮船招商局船只驶往檀香山,后又试航旧金山,但遭到外国航运势力“竭力抗拒”;1881年装运茶叶,试航伦敦,“因洋商颇存妒心”而不得不停航;驶往南洋、新加坡、槟榔屿的轮船,因外国同业的跌价竞争,“亏折甚巨”。这些事例可用来说明
A. 晚清政府支持近代企业的发展
B. 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C. 洋务企业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
D. 民族工业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8. 详细信息
中国近代现史上,有两次对外开放。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一次是1979年以后的开放。两次对外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是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的行为
B. 都有由东南沿海向政治中心地区发展的趋势
C. 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
D. 都主要体现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要求
9. 详细信息
中共二大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这说明中共
A. 实现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
B. 开始受到国际因素影响
C. 避免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 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
10. 详细信息
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A. 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
11. 详细信息
下面为我国1965年的一副宣传画。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 “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
B.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C. 工农经济实现均衡发展
D. 经济领域冒进思想严重
12. 详细信息
1987年同1978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的比重由22.4%上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这表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C.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遭到削弱
D.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13. 详细信息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有如下规定:“死者的丧衣限于3件,乐手以10名为限”“废除在各种丧宴上豪饮、奢侈地奠酒、太大的花环和用香炉焚香的做法”及“死者不得有金饰随葬”等。这些规定旨在
A. 适应帝国扩张的需要
B. 限制氏族贵族的特权
C. 维护平民的经济利益
D. 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
14. 详细信息
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当弟子们安排他逃走时,他拒绝了,他认为在审判符合法律程序的情况下逃走,这是对法律的践踏,如果人人都学他,那么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这表明
A. 雅典法律制度不完善
B. 雅典并未真正践行民主制度
C. 司法审判缺乏公正性
D. 苏格拉底视城邦利益至高无上
15. 详细信息
13世纪,佛罗伦萨出现供不同行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文艺沙龙及节日庆典。这些活动倡导开放宽容的文化氛围,并以大众化、通俗化的具体形式,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直观地、大众化地加以呈现和表达。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人文精神逐渐流行
B.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 古典文化走向复兴
D. 教会势力趋于衰落
16. 详细信息
启蒙运动提倡“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反映启蒙运动
A. 维护人权,追求公平
B. 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C. 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D. 反对专制,强调人民主权
17. 详细信息
从1872年开始,法国政府创立了一批徒工学校。1879年,成立了技术教育委员会。1880年,制定了《徒工手工学校和初等学校补习学校法》,把徒工学校纳入学校教育系统。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 人文主义对人的关注
B. 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
C.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D. 民主政治发展对国民的素质要求
18. 详细信息
斯大林针对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差距,提出在十年内缩短距离,必须建立工业化所需的社会组织形式,随后苏联短短几年内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农民。这一做法
A. 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B. 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C.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增强了国家动员能力
19. 详细信息
二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全球经济进行治理。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组建“七国集团”主导了全球经济治理,到1999年成立了有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二十国集团”。这反映了
A.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B. 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C. 美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D. 世界格局由单极走向多极
20. 详细信息
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但是,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这说明
A. 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
B. 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
C. 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D. 经济与科技实力可取代战争
21.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奠定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
2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之所以从1949年初起就开始限制它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其背后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力是美国的对华政策。美英都主张用经济手段分离中苏关系,重视经济手段的作用。英国主张给予中国一定程度的经济制裁,只是没有美国的程度严格。英国支持对华实行经济封锁,并希望它可能对固守香港产生一些作用。英国政府开始禁止从香港转运武器去中国大陆,但除了军火,英国不愿对其他物资实行美国所要求的严格控制。
——摘编自原喜云《建国初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探析(1949~1954)》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对英政策,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方针,坚持在英国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放弃在华特权之前不与之建立官方外交关系。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并未向英国关上大门,英国官方驻华代表一直保持着与中共的接触与联系,尽管中共不承认这些代表的官方身份,但这种接触对双方关系无疑是有益的。对于英国在华侨民,中共采取了友好态度,尽量不去触犯英国在华商业利益,并致力于发展两国之间的经贫关系。
——摘编自张淑华《试论建国前夕英国的对华政策》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对华贸易政策上与美国的主要分歧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对英国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2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凯恩斯认为,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需要看,政府对经济一味采取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单纯依靠私人经济的市场自动调节,不可能做到使资本主义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持续增长。因此,凯恩斯大声疾呼要实行政府干预经济,并且凯恩斯在为政府设计干预经济的政策时,着眼点放在社会总需求方面。为此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以需求管理为主,要以扩大政府开支、扩张政府需求的方法来弥补私人有效需求的不足。凯恩斯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提出后,很快风靡于西方各国经济学界,成为居主流地位的一大经济学流派。
——摘编自王东京《凯恩斯“革命”与他的充分就业理论》
材料二 罗斯福考虑到要维护失业者的尊严和身心健康,政府准备发动一系列大规模公共工程,以促进经济的恢复,扩大就业。1933年3月31日,成立“国内资源保护队”受雇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预防土壤侵蚀、修筑森林道路、植树、造林、美化公园之类的工作。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其中22美元(亦说25美元)寄回其家中。四个月内共招募了第一批的25万人,在大约1500个营地劳动,遍及各州。“这是美国和平时期规模最大和最迅速的动员”。
——摘编自《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就业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恩斯理论很快风靡的原因。
(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24.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北周武帝宇文邑(543~578)是宇文泰的第四子。武咸二年(560年)四月,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即帝位。建德元年(572年)终于诛杀权相宇文,独掌朝政。后继续推行均田制,改进和发展府兵制度,将府兵指挥权从中外都督诸军事府收回有皇帝掌握,并开始招募军田户农民充当府兵,扩大兵源,充实军事力量,准备兼并北齐。建德三年(574)下令废除佛教和道教,捣毁佛像,焚烧佛经,沙门、道士还俗。近百万僧尼、道士及依附寺院、道观的人口由此成为承担赋役的国家编户,于是“民役稍稀,租调日增,兵师日盛”。建德五年(576年)十月,父领兵七路攻齐。建德六年(577年)正月,率军乘胜围邺,一举攻陷,俘北齐后主父子,灭北齐,宇文邑在位期间,摆脱残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邑生活简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1)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指出,北周武帝执政时期的主要政治活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政治活动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