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二上半年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以下下列问题。

【1】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 人口数量增长较缓慢
【2】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A. Ⅰ阶段 B. Ⅱ阶段 C. Ⅲ阶段 D. Ⅳ阶段
【3】该城市在今后人口工作中应(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动量的比值。读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 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 城市中心流动人口较多 D. 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A. 西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年来,百合花在我国的上海、北京、广州、台湾等花卉市场上十分畅销,云南是国内最大的供应地。福建北部的延平区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百合花的生长,正全力打造百合产业。回答下面小题。
【1】百合的生长习性可能是( )
A. 喜高温 B. 好潮湿 C. 需强光 D. 宜碱土
【2】与云南相比,延平区发展百合产业的优势区位因素是( )
A. 气候 B. 劳动力 C. 市场距离 D. 产业基础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山东 B. 甘肃 C. 广西 D. 内蒙古
【2】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
A. 饲养奶牛比饲养肉牛每亩多获利5 600元
B. 推广菇泥还田 ,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C. 实现产业衔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D. 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小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
A. 市场指向型 B. 劳动力指向型
C. 原料指向型 D. 动力指向型
【2】乙类工厂运费低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 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B. 产品科技含量高
C. 以航空运输为主 D. 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3】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 ( )
A. 环渤海地区 B. 长江三角洲地区 C. 珠江三角洲 D. 中、西部地区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甲、乙图分别为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单位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气候资源分别是( )
A. 光照、水源 B. 热量、光照 C. 降水、热量 D. 热量、水源
【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四周高、中间低 B. 乙地西高东低
C. 甲地西南高、东北低 D. 乙地“三山夹两盆”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右图地形剖面示意图是沿左图剖面线绘制而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右图所示剖面两侧大致上是我国的(   )
A. 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B.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C.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D.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地形区为横断山区 B. 乙地形区年太阳辐射量最大
C. 丙为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 乙地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地域辽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中斜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B. 是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C. 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分界线 D. 两端城市分别为腾冲和黑河
【2】图中数字所在地区与民俗文化组合,错误的是( )
A. ①地传统体育项目——赛龙舟、游泳、 B. ②地的传统民居——窑洞
C. ③地食物——“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D. ④地民族节日——“泼水节”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读“我国荒漠化土地类型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 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
C.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
D. 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有(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⑤地表水缺乏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非洲的萨赫勒地带(下图)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是(  )
A. 土壤污染 B. 水土流失
C. 湿地萎缩 D. 土地沙化
【2】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该措施的目的是(  )
①减小风的侵蚀力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保持土壤水分 ④减轻流水冲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1】在一年中,塔里木河的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 6月 B. 7月 C. 8月 D. 9月
【2】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 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 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 往返迁移 D. 向两侧迁移
【3】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 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 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 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 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短花针茅是我国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植物之一,属优等牧草。其生长特性是从内向外分蘖,逐步向外扩大占据空间,株丛中央部位被枯死枝叶占据,随着分蘖的进行和放牧压力的增大,短花针茅出现了“分丛”现象。因此其丛幅的大小变化可以反映出草原的一些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的典型荒漠草原景观分布地区的是
A. 内蒙古东部地区 B.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C. 柴达木盆地 D. 新疆
【2】图中信息反映出荒漠草原荒漠化明显的表现是
A. 短花针茅的丛幅越来越大
B. 短花针茅的大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C. 短花针茅的小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D. 短花针茅的中丛丛幅所占比例保持稳定
1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分布图”和“墨累一达令盆地混合农业良性生态系统图”(该农业生产中麦田、牧场、休耕地可以轮作)。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所示山脉为 ,河流为 。简述山脉、河流对该国混合农业发展的影响。
(2)该国是世界上出口__________最多的国家。
(3)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图中的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秸秆 B.牧草 C.羊粪
D.羊毛、羊肉 E.增加土壤肥力 F.调节小麦、绵羊的生产规模
14.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读“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示意图和“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10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
(1)图中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所示10国中,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最少的亚洲国家是________。
(3)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________,其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__为主。
(4)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濒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5)要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两条)
1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1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读“我国土地利用地域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区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
(2)C区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因素是 ,目前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主要分布在 、 (填符号)区,土地生产力垂直差异显著的是 区.原因是: 。
(3)由于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中C区良田大量丧失的原因是: ,B区耕地缩小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