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下半年语文网络考试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撺掇(cuān) 潮汐(xī) 销声匿迹(mì)
B.殷红(yīn) 哺育(bǔ) 锲而不舍(qiè)
C.猥琐(wěi) 诘难(jí) 颠沛流离(pèi)
D.连翘(qiáo) 修葺(qì) 吹毛求疵(cī)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 有加,然而,“宝库”“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普通百姓往往 。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 “宝库”“殿堂”, “知识公园”。
A.崇敬 望而生畏 不仅是 而且是
B.尊敬 敬而远之 不仅是 而且是
C.尊敬 望而生畏 不应是 而应是
D.崇敬 敬而远之 不应是 而应是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很想看看这只北极老鼠是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将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方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C.“你瞧,多美啊,”她低声喃喃地说:“可惜碎了。”
D.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就咯牙。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家公司已经成为拥有二十多个分支机构。
B.党员们学习十九大精神,不应该仅仅是空喊口号,还要做到研读、贯彻和体会。
C.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D.在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C.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
①蜜蜂属于传粉动物。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传粉动物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宋诗人杨万里《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②蜜蜂被称为“自然之子”“人类益友”。研究显示,蜜蜂的体重虽然只有约100毫克,尚不及一滴水重量的一半,但其短暂的一生能够酿造出达自身重量30倍的蜂蜜。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自古以来,国人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极为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花粉、蜂胶、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
③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因此,蜜蜂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④日前,地球上已知植物共有22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植物靠自然风传送花粉外,有16万种靠昆虫传粉,其中依靠蜜蜂传粉的占85%。粗略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来传授花粉。
⑤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传粉,可使作物增产普遍到达10%以上,其中,油菜增产15%—20%,果树增产20%—30%,部分果蔬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传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100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⑥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因子、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质量监测员的角色,是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体现。蜜蜂在长期生存竟争中形成了异常敏锐的嗅觉,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可以识别出许多种细微的气味。蜂群的数量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多的地方,一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
⑦同时,蜜蜂的传粉促成了作物的联姻和受孕。这不仅可以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而且有利于提高植物杂交概率,为其杂交进化提供可能,进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说大自然的生物链组成具有神奇的密码,那么蜜蜂就是破解密码的大咖工匠。蜜蜂一旦消失,粮食、棉油、蔬果、木材等植物将无法结出果实种子,也就不再有下一代的繁衍,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崩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
(摘编自刘国信《小蜜蜂影响大生态》)
【1】下列各项说法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生态系统最为重要。
B.在蜜蜂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之中,传粉远远比酿蜜对人类要重要得多。
C.与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相比,其直接产值对人类而言已经毫不重要。
D.没有蜜蜂的传粉,自然界的生物链将会中断,这对生态系统将是一场灾难。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传粉动物对于人类生存十分重要,它们生产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
B.自然界植物的传粉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风传粉,一是昆虫传粉。
C.实践证明,通过蜜蜂传粉,能够使农作物生产全部增产10%以上。
D.蜜蜂数量能够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少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不好。
【3】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思路,说明蜜蜂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的重要影响。
B.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蜜蜂虽然微小,但它的贡献却很大。
C.第④段中的“粗略统计”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分析不是准确计算。
D.最后一段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在说明蜜蜂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上的粮食只够人类生活4年。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下列小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
C.深人不毛 毛:毛发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以其境过清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之言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3】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8.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填空。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
②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礼运》)
⑥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⑦用类比的方法表达作者意图的方式,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是多有体现的。在《陋室铭》一文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志趣和抱负。
9.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②。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垫子,被褥。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③揉熟:揉坏。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或欲行看 或: ②汝当谨志之 汝: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3】司马光“尊敬其书”,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槐花飘香
申琳
①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③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④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鐮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⑤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⑥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⑦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⑧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⑨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1】本文围绕槐花飘香,写了哪几个生活片断?
【2】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结合加点词语,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由小区里的槐花开了,联想到飘着槐花香的故乡,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故乡的回忆,行文简洁自然。
B.有小孩子“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是因为槐花香味唤起饥饿感,他们已经等不及吃槐花蒸菜了。
C.作者善于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心理,比如在写等待槐花蒸菜出锅时,用“心不在焉”一词,就形象地刻画出孩子们的期待心理。
D.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爱上了槐花蒸菜,拿筷子夹了一块,我们家的故乡情愫也开始传承到儿子身上。
E.伯父院里的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在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着对伯父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在学校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丰富多彩,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读本身,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足以诱人,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还有利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3000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1)阅读“材料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 。
(2)结合“材料2”“材料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12.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根据名著阅读的积累,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名著节选(或简述)

名著

“阿龙纳斯先生,这里共有一万二千本书。这是我跟陆地上的唯一联系。但从我的 ① 号第一次潜入水底的那一天起,对我来说,人世就完结了。这一天,我买了我最后一批书,最后一批小册子,最后几份日报,从那时候起,我就认为,人类没有什么思想,也没有什么著作了。教授,这些书随您的便,您可以自由使用。”

《海底两万里》

第二年年末的一个早晨,我正由他口授,写一封信的时候,他走过来朝我低下头说:
“简,你脖子上有一件闪光的饰品吗?”
我挂着一根金项链,于是回答说:“是呀。”
“你还穿了件淡蓝色衣服吗?”
我确实穿了。随后他(指的是 ② )告诉我,已经有一段时间,他设想遮蔽着一只眼的云翳已渐渐变薄,现在确信如此了。

《简·爱》

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 ③ 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他在各种病人的痛苦和垂死者的呻吟、哀号之中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比忍受自身的痛苦更为艰难。
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 ④ 》


13.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骆驼祥子》的选段,回答问题。
“别装傻!” A 的眼盯住祥子的:“大概你也有个积蓄,拿出来买条命!我一个月还没你挣的多,得吃得穿得养家,就仗着点外找儿,跟你说知心话!你想想,我能一撒巴掌把你放了不能?哥儿们的交情是交情,没交情我能来劝你吗?可是事情是事情,我不图点什么,难道教我一家子喝西北风?外场人用不着费话,你说真的吧!”
“得多少?”祥子坐在了床上。
“有多少拿多少,没准价儿!”
“我等着坐狱得了!”
文中的“A”是谁?他因为什么和祥子有了上面一番对话?这次相遇给祥子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14. 作文 详细信息
写作
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爱心……传递的方式也多样,这一切都给你诸多感受和启迪。传递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也许你曾经是现在仍是传递的组织者,或是参与者。请以“传递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