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半期期末考试在线做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下列各项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 中国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中共八大召开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其主要原因是
A. 实行了土地改革运动
B. 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 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与下列哪一战争(事件)有关
A. 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
D. 北伐战争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的战斗英雄是
A. 董存瑞
B. 邱少云
C. 黄继光
D. 罗盛教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由于鉴于生产力比较落后,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C.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运输交通

文化教育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A. 当时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
B. 有利于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 我国经济各行业均衡发展
D. 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7年10月,第一座长江大桥(见图)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该大桥坐落在


A. 上海
B. 南京
C. 重庆
D. 武汉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50年代,我国许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小杨同学对此进行了概括,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政治制度: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主制度: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工业方面: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
D. 农业方面:经历了土地私有到公有制度的大变革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9年—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其原因不包括
A. 错误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多年战争的破坏
C. 忽略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D. 自然灾害严重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各条战线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和事迹,其中被誉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的是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雷锋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给新中国造成了最严重挫折,这十年指的是
A. 1956年—1966年
B. 1965年—1975
C. 1966年—1976年
D. 1967年—1977年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转折”的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 由农村转到城市
B. 由对内改革转到对外开放
C. 由工业转到农业
D. 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增强企业活力
B. 产品统一分配
C. 生产集中经营
D.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下列各项不属于改革开放新举措的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D. 提出“一国两制”政策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今,上海、深圳,是中国大陆两个具有标志性的城市。前者是经济龙头、金融中心,是GDP第一大城、人口最多、最具有国际化色彩的大城市。而后者则是自主创新、高科技产业的桥头堡。20世纪后期,有一句流行语:“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这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A. 自力更生
B. 改革开放
C. 一带一路
D. 民族团结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其得以实现的原因不包括
A. 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B.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D. 中国政府的坚定决心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党中央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内容包括
①全面深化改革
②全面依法治国
③全面发展科技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校八年级同学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活动,他们搜集了下列素材: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等,据此判断他们的探究主题是
A. 新中国的社会变迁
B.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某次亚非会议,他提出一项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 万隆会议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在
A. 1988年
B. 1990年
C. 1999年
D. 2001年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涌现出许多无私奉献的科学家。其中找到治疗疟疾新方法,并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A. 钱学森
B. 屠呦呦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著名科学家,为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获得了国家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和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他被誉为
A. “共和国的脊梁”
B. “最可爱的人”
C. “杂交水稻之父”
D. “两弹元勋”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四大件,即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物品,它是一个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含义的名词。20世纪50—70年代的四大件,又名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见图)。20世纪80—90年代,新四大件演变为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见图)。这反映出

①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②人们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
③文化教育在改革中进步
④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化领域的繁荣。“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
A. 1949年
B. 1956年
C. 1958年
D. 1966年
2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反映事件展示了新中国发展的历程。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中国的成长”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超过150字)(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三幅图片内容。)

2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三农”问题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解决“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同时90%以上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八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三 农民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如图)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什么运动?该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开展“农业合作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当时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农民领取“合同书”为什么兴高采烈?这一政策对农村、农业和农民产生了什么影响?
2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年,数万老兵在台北发起返乡探亲运动,向台当局要求准许老兵回大陆探亲。在当年的母亲节,上万老兵上街以“母亲节”遥祝“母亲”的名义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行集会。……整个集会哭声一片,令人动容。
材料二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同时宣布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邓.小平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是真诚的,是合情合理的”。文告从中华民族大义出发,联系五千年灿烂文化和“分久必合”的历史,说明应当早日结束海峡两岸同胞饱受分裂之苦的局面,倡议国共两党举行谈判,解决国家统一问题。
——两则材料均摘自华夏经纬网《破冰1987两岸开放探亲始末》
材料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造成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台湾老兵为什么会“哭声一片”?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解决台湾问题,国家制订了什么方针?
(3)材料三中,为何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现祖国统一的看法。
2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出现“中国声音”主要得益于什么原则和方针?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两个重要事件是什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取得显著成绩,与美国等多国建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举办的一个重要国际会议。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