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九年级第三次中招模拟考试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河南洛阳)

1. 详细信息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人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该遗址中发现了铸铜、制陶、制骨遗存,其中,青铜器种类多样,包括乐器、兵器、车马器等。这些“发现”反映了当时
A. 宏大的战争场面
B. 发达的手工业技术
C. 尖锐的阶级矛盾
D. 先进的农业生产
2. 详细信息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造船技术的先进
B. 中外之间的交流
C. 东西方间的沟通
D. 科学水平的提高
3. 详细信息
康有为曾说:俄北瞰,英西啖,法南邻,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况磨牙涎舌,思分其余者,尚十余国。这段话表明当时的中国
A. 近代化探索起步
B. 面临内忧外患
C. 维新变法运动髙涨
D. 民族危机加剧
4. 详细信息
1919年11月16日《申报》报道:(《新青年》提倡白话文)“其初反对者,约十人而九,近则十人之中,赞成者二三,怀疑者三四,反对者亦仅剩三四矣。”材料反映了
A. 人的个性得到解放
B. 批判传统文化成为共识
C. 白话文逐渐推行
D.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5. 详细信息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随后孙中山
A. 放弃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B. 改变了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C. 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D. 选择走俄国革命的道路
6. 详细信息
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于
A. 探索过程艰难曲折
B. 受马克思主义指导
C. 结合了中国的国情
D. 采取暴力革命方式
7. 详细信息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开始于



A. 全面内战爆发时
B. 战略反攻开始前
C. 战略决战进行中
D. 渡江战役结束后
8. 详细信息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报纸。1876年通车的“淞沪铁路”是由英商怡和洋行在未经中国当局同意下私自修筑的,侵犯了国家主权,《申报》受出资者影响,倾向英商立场,仅一味强调铁路在物质和经济等方面是对中国“大有益之事”。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清政府抵制西方先进技术
B. 铁路促进商品流通
C. 《申报》是为英国服务的
D. 《申报》有受英国资本影响的狭隘之处
9. 详细信息
毛.泽东曾经向世人宣告:“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一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实现“中国命运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的是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祖国统一
C. 新中国成立
D. 实现中国梦
10. 详细信息
2019年3月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两名中学生关注时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
A. 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创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
11. 详细信息
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进行。在阅兵仪式上,陆上作战、信息作战、特种作战、防空反导、海上作战、空中作战、综合保障、反恐维稳、战略打击9个作战群按作战编组接受检阅。这次阅兵反映了
A. 人民军队建设服从于国家经济现代化建设
B. 军队政治工作为强军目标提供了保证
C. 中国在反对霸权主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 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12. 详细信息
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
A. 中国商人
B. 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C. 阿拉伯人
D. 奥斯曼土耳其人
13. 详细信息
14-16世纪的欧洲在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自然科学家们发现了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人文学者们则发现了我们自己的主观世界。其中人文学者们发现的“主观世界”
A. 弘扬理性主义
B. 强调天赋人权
C. 宣扬暴力革命
D. 提倡个性解放
14. 详细信息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新誓词要求威廉和玛丽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封建专制
B. 民主共和
C. 君主立宪
D. 三权分立
15. 详细信息
1824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为100万码(1码等于3英尺),1837年猛增到6400万码印度的纺车和织机迅速为英国蒸汽机所摧毁,手工业工场纷纷倒闭。这最能说明
A. 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动力机械
B. 印度的城市化从此兴起
C. 英国的入侵打击了印度经济
D. 印度爆发了反英大起义
16.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材料重点强调1870年的工业革命
A. 新技术、新发明多
B. 是以电为核心的科技革命
C.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 许多科学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17. 详细信息
1917年11月5日,拥有8万多名水兵的波罗的海舰队发表声明说:“准备在彼得格勒苏维埃的第一声召唤下,就手执武器支援革命”。随后的革命
A.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C.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D. 使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18. 详细信息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美苏两国对峙局面结束
B.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 借鉴了罗斯福新政
19. 详细信息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20世纪历史的主题是现代化,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都围绕现代化展开。就不发达国家而言,为实行现代化,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它首先在亚洲翻滚,然后掠过欧洲,涌向南美,最后冲进了非洲。材料中不发达国家为实行现代化而进行的“革命”
A. 包括拉美独立运动
B. 促使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
C. 发生在一战期间
D. 使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0. 详细信息
2011年10月31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2018号决议,表示深为关切几内亚湾海盗和海上武装抢劫行为对国际航运、安全和该区域各国的经济发展构成的威胁。并申明尊重几内亚湾各国及其邻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强调必须找到一个全面的办法来解决几内亚湾海盗和海上武装抢劫问题。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中国政府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持反对态度
B. 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C. 联合国在捍卫世界和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 联合国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几内亚湾问题
2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两幅壁画都描绘了什么活动?分析其产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古代壁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信息。请再举出一种史料并加以说明。
22.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师同文馆发展情况表

时间

发展

1867年

增设天文算学馆

1871年

增设德文馆

1888年

增设格致馆



材料二:京师大学堂培养目标是“通才”,“务期端正趋向,造就通才,明体达用”,即要培养具有政治眼光和实际才干的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期待着京师大学堂成为“人才之出出于此,文明之系系于此”的地方。
材料三:在科举制下,读书士子的唯一出路是沿着“学而优则仕”的阶梯进入统治层,当学校代替了科举之后,他们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逐渐成为他们所学的主要科目,工业、商业、法政、师范、医学、土木、铁道、测绘、物理、制药、外语、陆军、炮兵、警察、蚕业…等等学科,都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于是,知识分子面前不再是仅仅一条仕途,而是有着多种职业可供选择,他们进入了工商、财会、医生、律师、新闻、出版、艺术等各社会职业阶层,分组成不同的集团与派别。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新式学堂分别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科举制废除后知识分子有什么变化?
(3)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新式教育与中国古代教育有什么不同?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

23.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农村改革的结果完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4年间的4.9%农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人民币134元提高到1983年的310元和1987年的463元。
材料二:



材料三:21世纪以来,中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10年在广州举办第16届亚洲运动会,2014年在南京举办的第2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浙江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等。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第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杭州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一系列国际盛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现了一个自信、开放、包容、友善的中国。
(1)材料一中我国的“农村改革”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其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一系列事件说明了什么?
24.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以立法和内阁会议决议的形式,提出了保护和扶植轿车、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机器等有代表性的重化工业的方针。并颁布实施了各种特别措施。日本产业结构调查会从1963年起开始制定产业结构长期构想。提倡“产业结构重化工业化”,作为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方策。
材料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工业公害发生以后,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进人低速增长时期。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迫使日本产业界不得不缩小那些耗能大、费资源、用人多而且公害严重的产业,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尖端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现代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25. 详细信息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