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2018年高二政治上半年期末考试免费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边不是进步而是退步的。”这说明
A. 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B. 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
C. 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D. 知识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现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有开放的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汇百家、兼收博取,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自己。这样做有利于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④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的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
A. 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 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 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 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从而使文字的书写升华为一种艺术方式,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奥秘。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的人生写照。这说明
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源远流长的有力见证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④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结艺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艺术,它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丰富多彩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回答下列下列小题。
【1】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说明
A.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 文化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 文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中国结的历史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始终,漫长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内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涵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①从中国结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文化都蕴涵着自己民族的个性和特征
④从中国结之中可以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表明了
A. 文化创新的源泉
B.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 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意义
D. 文化创新的方法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韩愈的《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体现了( )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文化具有继承性 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A. 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 庆祝民族节日
C. 民族的文化遗产
D. 民族的语言文字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政……技术发展带来了新变化,这说明
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 传媒的变化推动了文化的共享
C. 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实践的要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淫秽色情文化属于
A. 落后文化 B. 腐朽文化 C. 本土文化 D. 外来文化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个大瀑布,美国人一看:哎呦!这个瀑布的力量真大,可以发很多电!印度人见了说:啊!神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中国人一看说:真是太美了!由此可见
A. 印度和中国人不懂科学,不懂得利用自然
B. 印度人只相信神而不相信科学
C. 中国人既不相信神也不相信科学
D. 不同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荀子在《劝学篇》的首句即告诫人们:学不可以已。中国教育的开山始祖、至圣先师孔子教导人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应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②学习应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第一需要”
③活到老学到老应成为人生的境界
④每个人都必须掌握所有的科学知识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之所以要重视学习,接受教育,这是因为
①教育可以使人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②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养上具有重要作用
③人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
④学习成就事业,知识创造未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下列能够反映这一民族品格的是
①昭君出塞 
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援助印度洋地震海啸受灾国
④派出维和部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
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③
17. 详细信息
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字、词对仗工整,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由此可见
A.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 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D.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例如他吞服曼陀罗后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这说明
A. 我们应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 我们应积极进行社会实践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文化自身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我们国家,现在仍然存在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原因在于
①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在人们精神生活中会有所反映
②没有足够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③封建思想和文化还存在
④丰富文化生活的必然结果
⑤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冲击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三峡水利工程,大批三峡居民开始迁移,三峡移民精神是三峡库区的干部群众以及全国人民在整个三峡移民工作中共同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这表明
A. 中华民族精神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 中华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C. 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D. 中华民族精神无论何时何地表现都是一样的
23. 判断题 详细信息
近“墨”者是否“黑”、近“朱”者能否“赤”,关键取决于自身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力。
24. 判断题 详细信息
觉悟看似无形,关键时就会明心见性。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25. 判断题 详细信息
对文化创新而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6. 判断题 详细信息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7. 判断题 详细信息
有的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有的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28. 判断题 详细信息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
29. 判断题 详细信息
文化交流与传播,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30. 判断题 详细信息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31. 判断题 详细信息
优秀文化彰显时代精神,创造时代未来。
32. 判断题 详细信息
“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说明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33. 详细信息
2015年10月5日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屠呦呦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其科研之路无比艰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她潜心研究,心无旁骛。在查阅大量文献,借鉴了古代用药的经验,大约试了200多种中药,380多种提取方式,190多次试验,甚至自己亲自服药试验而导致肝中毒,才发现了有效成分。她的科研经历,她的求索精神,以及她的人格魅力,都让民众感佩,并从中受益。屠呦呦回忆说:“虽然当时科研条件极为艰苦,但这是国家交给的任务,有一种使命感,一定要做成。”
屠呦呦获奖给国人带来振奋的喜悦之余,也出现了各种不同声音,争论最多的是诺奖该不该给中医记功。“中医与西医谁该加冕”的背后,折射出由来已久的中西医之争。近百年来,西医东渐,占据国内医学的主流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医边缘化。诺奖论功行赏,反对中医的人自然不愿给获奖成果贴上中医的标签,而力挺中医的人则认为当之无愧。其实,不妨听下国际上的评价:青蒿素,这种中草药和西医技术及标准结合获得的抗疟疾药物取得了了不起的成果,拯救全球数百万人,得到了全球的认可。
(1)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西文化相互交融,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对“中医与西医谁该加冕”进行评论。
(2)就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提出两条建议。
34. 详细信息
材料一:当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在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的黑暗中消逝的时候,东方的中国却呈现出科技文化蓬勃发展的壮丽景象。
材料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其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的发生,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
(1)这二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
(2)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什么状况?有何作用?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5. 详细信息
列举5项陕西的文化成果。
36. 详细信息
列举5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