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题开卷有益(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

1. 详细信息
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前707年,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这实质上
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 反映了春秋战国礼乐制度崩溃
D. 承认了郑庄公社会地位的提升
2. 详细信息
据史料记载,秦代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代
A. 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
B. 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
C. 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
D. 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马法学家提出:“在进行制订法律、修订和解释现存法律的全部劳作过程中。始终存在引导他们的标准和准则,即对于一种天然本有正义的理想,对于一种客观善的理想,它们远比任何人类发明之物崇高而广泛”。这一理想指的是
A. 颁布万民法
B. 倡导自然法
C. 废除奴隶制
D. 鼓吹性善论
4. 详细信息
近代英国托利党贵族詹姆斯·德雷克指出,“如果他们(内阁大臣)不提供建议,则应该为此辞职”。他意在说明内阁大臣
A. 受党派政治的影响大
B. 必须具有责任意识
C. 应实行集体负责原则
D. 对国家政事有决策权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美国国会将参众两院所通过的一项立法议案送交总统时,总统必须在10天之内做出反映:或者签署这项法案使之生效;或者否决这项法案,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下院。此材料表明
A. 总统拥有制约国会的权力
B. 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C. 国会的立法权是形式上的
D. 总统与国会彼此制约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89年,法国当局完成巴黎公社社员的政治大赦,还组织各种庆典,纪念历次革命的受害者,并建造埃菲尔铁塔和举办巴黎世界博览会。其用意是
A. 适应市场需求
B. 应对暴力革命
C. 捍卫宪政民主
D. 展现工业成果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反映出
A. 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
B. 天朝上围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认知
C. 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
D. 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谈到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导致国人“漠然不以动其心”的主要原因是(  )
A. 满清以天朝上国自居,国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
B. 天高皇帝远,国人喜明哲保身
C. 专制统治剥夺人民政治自由
D. 列强侵华,对国人采取挑拨与分化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
A. 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 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C. 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 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10. 详细信息
列宁在发表《四月提纲》时说,沙皇统治虽然不复存在,但俄国所参加的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没有变,所以,谁奢谈“保卫祖国”,他(普列汉诺夫)就是个“帝国主义者”!据此,列宁认为
A. 二月革命己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B. 十月革命迎合了苏俄革命的形势
C. 普列汉诺夫不赞成社会主义革命
D. 普列汉诺夫支持临时政府的决议
11. 详细信息
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不如此便没有出路。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准备,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周恩来意在说明
A. 南昌起义应力求一举成功
B. 中共已独立领导民主革命
C.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
D. 南昌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为中央苏区对商人按资本额划分等级,征收商业所得税的税率表。表中1932年前后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 党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城市转移
B. 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日益艰难
C. 中央苏区税收主要来自大商人
D. 中央苏区经济政策一度“左”倾
13. 详细信息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
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
B. 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
C. 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
D. 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巴黎公社曾经于1871年4月颁布“人质法令”,按照该法令,任何凡尔赛军的帮凶都将成为“巴黎人民的人质”;第5条更进一步指出,任何被凡尔赛军处决的战俘或巴黎公社正规政府的游击队员,都将导致三倍的人质被处决。这说明巴黎公社
A. 以立法来表明政权的立场
B. 对反革命行为进行坚决报复
C. 孤立凡尔赛军的措施偏激
D. 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权
15. 详细信息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准备宪法起草工作,然而当时大陆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尚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水平等。以上表述是为了说明
A. 政府事实上没有掌握政权
B.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必要性
C. “一五”计划召开的背景
D. 宪法制定条件尚不成熟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二战后初期,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的电报中说:在苏联“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希望的东西。”乔治·凯南的意思是,美国应该
A. 继续与苏联合作
B. 采取措施遏制苏联
C. 与苏联分道扬镳
D. 分化社会主义阵营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载,东汉初期,庐江(今安徽合肥)“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后来,王景迁任庐江太守,“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民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据此可知,东汉
A. 农耕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发展
B. 犁制农具的改良巩固传统经济模式
C. 人口迁移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 水利工程的修复影响经济重心南移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外贸的经济目的明显
B. 交往带有一定的掠夺性
C. 工场手工业极为发达
D. 在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货币一般被认为是用于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下列有关货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秦朝曾经用图一中的货币来巩固其统治
B. 图二中货币最早可能铸于唐朝开元年间
C. 北宋政府曾经一度推广图三中的货币
D. 他们的使用都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宋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水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这说明,南宋时期
A. 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
B. 商帮的出现带来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C. 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
D. 坊市界限打破带动了江南市镇发展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导致了当时的积贫积弱
C.促使其内部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D.促进了自耕农的增多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 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 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康熙五十四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 踹匠罢工不是为了经济目的
B. 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C. 政府立法以管理民营手工业
D. 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24.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奴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注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
材料二
清未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
——摘编自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明此特点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的原因,并说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有何不同。
25. 详细信息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三 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材料四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政策及其原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6.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合乎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一一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