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专题练习(2019年上半期)网络考试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贽一方面对以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内容进行猛烈抨击,但同时自己又花了十几年的心血著成《藏书》一书,希望此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这体现了李贽
A. 对儒家经典猛烈抨击
B. 对科举制度的否定
C. 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
D. 希望得到后人认可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论语卷一

经 文 评 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 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 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贽的思想特别朴实,接地气,说出人世诸多真相,可谓“童言无忌”,而著名的“童心说”正是他提出的。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下列关于李贽这种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A. 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B. 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C. 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D. 体现了发展独立个性的愿望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夫之的著作在生前身后相当长时间内未曾整理出版。1840年湖南人邓显鹤主持校刻《船山遗书》,形成著作18种150卷。1865年由曾国荃主持重刻、曾国藩校阅的《船山遗书》正式出版,共56种280卷。这主要体现了
A. 传统思想文化具有持久生命力 B. 洋务思想植根于湖湘文化
C. 近代士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 D. 王夫之唯物思想的先进性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宗羲认为君臣的共同职责是“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子对君主应该“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这些主张
A. 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思想精华
B. 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义理
C. 吸收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
D. 全面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阳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这实际上是
A. 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
B. 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
C. 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
D. 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

记述

出处

“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判圣人者,奠甚于李贽。”

頋炎武《日知录》

(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李贽)“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

沈瓚《近事从残》



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李贽的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李贽
A. 缺乏良好道德素养
B. 深受当时学者推崇
C. 批评社会吏治腐败
D. 具有离经叛道思想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明清时期思想家言论的共同之处是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黄宗羲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王夫之

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A. 抨击程朱理学
B. 反对君主专制
C. 继承儒家思想
D. 倡导经世致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历史上,明代的言官(负责监督与上谏)声名显赫。在许多重大问题中,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甚至多次出现集体跪谏、不畏死难,或前赴后继、持续极谏的场面。明代言官这些行为
A. 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 B. 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
C. 奠定了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 D. 表明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
10. 详细信息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A. 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 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 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 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11.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
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5 ~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入神学领域时,马丁·路德以《旧约》严谨的道德力量为武器,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教条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孟德斯鸠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摘编自理查德·塔纳斯【美】著《西方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该时期西方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思想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12.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社会形势的变化相适应,明清文化出现了具有市民反叛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潮。这一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抨击宋明理学中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至于顾、黄、王诸大师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味主义相对立。然而,由于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他们虽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帝王,但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材料二19世纪70——80年代,早期维新派逐渐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他们主张不仅在物质层面,而且要在制度层面上学习西方文化,即从学习“西技”发展到学习“西政”。他们倾慕西方的议会制度并且希望仿效。这种维新思想到甲午战争时已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形成广泛社会思潮的原因。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是指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由上层社会向民间社会下移。原本仅适用于贵族、上层士人的儒家伦理和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社会,将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纳入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内,使之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日益伦理化。原本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进行研究的儒学、理学的高深的理论也普及到普通民众。儒学、理学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心理诉求不断冲突、融合。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也有其思想特征。世俗化是指儒家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互相交融,具有民间化、兼容性的思想特征。
——摘编自聂春艳《论儒学、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与明清小说》
材料二伏尔泰认为儒学虽说是正统思想,但它博大宽容,表明中国对宗教的宽容态度;中国人敬天,而“天”是天理,不是神,不是崇拜的偶像;中国人尊孔,而孔子并非教主,只是宣扬伦理道德的圣人。伏尔泰借以批判当时法国“一个国王,一种信仰”的专制主义。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文化有风俗之弊、奢侈之弊和专制之弊等三大缺点,但他同时又盛赞中国的重农政策、救荒政策和勤俭政策,指出中国文化这三大优点可以弥补三大弊病。即风俗之弊可以用特别的治术来补救、奢侈之弊可以用勤俭的政策来补救和专制之弊可以用孔子的教义来补救。
——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世俗化与实用化的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并分析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