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说明(  )
A.主张实行宗法制 B.指出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
C.强调统治阶级要实行“仁政” D.指出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在吴、楚、赵、齐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王国中的高级官吏由中央任免。上述做法
A. 扩大了王国辖区加强中央集权
B.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C. 形成郡国并行的地方体制
D. 为汉武帝推恩令提供了借鉴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高宗后期武后临朝听政,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元万顷等,协助处理政务与各种表疏,密令参决。唐制,官衙都在宫城之南,刘元等人不经南门而于北门出入,时人因谓之“北门学士”。北门学士的出现反映了
A.武后已掌握实际统治权力 B.中枢决策机制发生变化
C.三省六部制度己名存实亡 D.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强化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B.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对地方统治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记》、《汉书》的本纪和人物传大都开门见山,直述人物言行。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传”首载明其祖、父等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传”末详述其子孙。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
B. 史书编写体例的革新
C. 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
D. 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时期,管仲劝齐桓公穿绨(丝织品)衣而使齐人效仿,并使人从盛产绨的鲁梁高价买入。鲁梁之民因而不事农耕争相织绨。其后,管仲又劝齐桓公禁止齐人穿绨衣,并断绝与鲁梁的贸易,致使鲁梁有绨而无粮被迫臣服于齐。这说明春秋时期
A.商战成为诸侯争霸手段 B.工商食官制度已被打破
C.重农抑商思想逐渐兴起 D.各诸侯国鼓励商业发展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与下列哪项研究无关?
A. 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B. 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C. 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D. 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记述

出处

天下诸郡逃户,有田宅产业,妄被人破除,并缘欠负租庸,先以亲邻买卖。

《唐会要》

寺院广占田地,侵损百姓。

《唐大诏令集》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田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

《全唐文》



A. 土地的交易活动受到法律保障
B. 赋税沉重加剧了土地买卖行为
C. 唐代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时期,白银跻身于流通领域,从而形成了铜钱、铁钱、楮币和银两并行的过渡性货币体系。汴京、临安城内出现了“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即不同货币的兑换处。这反映了
A.商业规模的扩大交易频繁 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
C.白银开始出现货币化趋势 D.城市发展打破了空间限制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写到:“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A.朝贡贸易成为外贸主流 B.海禁政策出现上下背离现象
C.区域长途贩运发展较快 D.明代政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表是先秦时期文献的一些记载,其反映了这一时期

内容

文献

鲁国大臣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时说:“德之不建,民之无援,哀哉。”

《左传·文公五年》

齐国大臣管仲答桓公道:“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管子·霸形》

虢国的史官嚣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A.当政者注重个人品格养成 B.执政为民的价值观念形成
C.朴素的民本思想受到推崇 D.儒家仁政思想已渐入人心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论语·子路》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楚国令尹叶公对孔子说:“我的邻里有个名叫躬的正直人,他的父亲偷了羊,他就去告发。”孔子说:“我的邻里的正直人与此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这表明孔子
A.反对法家的法治主张 B.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
C.认为法治存在地域性 D.主张以仁政代替法治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用拼凑式的做法把诸子百家思想综合起来,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成为“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这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代表作。这
A.反映了学术创新的停滞 B.重振了百家争鸣的气象
C.体现了政治统一的趋势 D.阻碍了社会经济的转型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天下”是儒家对王朝兴替的解释和概括。从早期经典到先秦儒家再到西汉诸儒,“王天下”的解释经历了从“天命”到“人事”再回归“天命”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了儒家
A.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B.哲学体系日益完整
C.神学色彩逐渐浓厚 D.因时而变创新突破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唐代地位不甚高的杜甫在宋代却备受推崇,大批文人学士从思想、艺术上学习杜甫。王安石在《杜甫画像》中写道:“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寒飕飕。”这反映出
A.宋代文人对个性和神韵的追求 B.文学艺术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C.宋代文化多元化发展受到抑制 D.杜甫品质才学契合了理学精神
1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私学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私人讲学活动。教师到处游学,学生也跟着到处受教。如孔子“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一个私学大师就是一个私学学派。各派彼此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别。如孔门私学的教学内容与墨家私学的教学内容就有很大不同,招收的学生身份也不同。因此,先秦时期的私学,主要体现在学派私学上,无派不成学,无学没有派。
——摘编自吴变《中国古代私学类型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东汉,民间的私学相当兴盛。“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讲读之所)暂建,赢粮动有千百”。经师的门徒,少的数百人,多的确实有成千上万。东汉中后期,他们与太学生一道投身于交游聚会,讨论文化或政治,成为强大的政治势力。经师所授是高等的经学教育,同时还有称为“书馆”的蒙学,其中有“书师”教授儿童初步的书写阅读技能。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私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私学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在当时产生的积极作用。
18.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后来人们每当议及盐铁官营的时候,总是把它与对匈奴的战争联系在一起。真正说服力的解释应该是中国古代社会源远流长的“工商食官”传统和君主专制政体强烈的掌控经济资源的欲望。汉初,随着天下承平日久,政治权力与经济之间的纽结也日益紧密。盐铁官营所以发生在汉武帝时代,也不过是这时候各种条件都已具备罢了。人们大都认为这些政策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但也产生了铁制生产工具质次价高、强买强卖等现象。
——摘编自孙晓春《“盐铁官营”的现代反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影响。
19.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代

冬至和夏至各休假五日,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放假的节日。

唐代

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将二十多个节日规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并给予四十天左右的假期。其中,元曰(春节)、冬至各放七天,夏至等各放三天,佛生日、立春、立夏等各放一天,节日普遍放假制度化了。后来新增皇帝诞辰日和道祖诞辰日,均放假三天。

宋代

宋初规定,岁节(春节)、寒食、冬至三大节各放七天;皇帝诞辰日、上元(元宵节)等各放三天,端午、重阳等各放一天,夏至等各放三天。神宗元丰五年规定了长达七十六天的节假曰。

明代

明初仅元旦和冬至各放五天、三天,永乐年间又增加元宵节,放十天假。

清代

乾隆年间《大清会典则例》记载,当时假期共十四天,即元旦七天,上元三天,端午、中秋、重阳、皇帝诞辰日各一天。



——摘编自张勃《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等
上表为中国古代节假日的简表,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也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秦汉时期巡省、宦游、游学等功利型旅游成为主流,以最高统治者为首的王公贵族、富商大贾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明朝中期,兴起“旅游热”。浙江的“绍兴、金华二郡,人多壮游在外”。妇女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旅游队伍。审美娱乐型旅游成为主流并趋于大众化。旅店、饭馆大量出现,“驴马槽房、戏子寓所、密户曲房”无不从中受益。文人们纷纷走出书斋,走进大自然,涌现出徐霞客等旅行家,创作出富有“导游手册”之称的《徐霞客游记》等作品。
——摘编自任唤麟、何小芊《旅游概念界定与中国古代旅游发展论略》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到明代旅游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旅游热”兴起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