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九年级语文2020年上半期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字形及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guàn)肺炎袭来,人们由最初的惊吓、恐慌变成了如今的严谨(jǐn)应对,最终取得抗“疫”胜利。
B.疫(yù)情面前,我们没有退缩。勇敢的白衣战士,写下“不论生死,不记报酬”的请战书,逆行江城,奋战抗疫一线。
C.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式严峻(jùn)时期,各大媒体呼吁大家不要外出聚餐聚会,勤洗手、出门带口罩尤其是两种被频繁提到的预防措施。
D.历经沧(cāng)桑的中华民族,在抗疫大考中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化危为机。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在天安门广场成功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中,绚烂夺目的焰火表演、浮光掠影的灯艺展示、国内首次千人交响乐和千人合唱、“大规模‘快闪’”……一个个节目纷至沓来,为全球观众奉献了一场极震撼力的视听盛宴,真是叹为观止。
A.绚烂 B.浮光掠影 C.纷至沓来 D.叹为观止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几乎让博物馆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学校不仅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B.面对新冠疫情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中国毫无保留地同东盟各国分享防控、治疗经验,体现其责任担当。
C.走进岳麓书院,探访湖湘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D.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 , , 。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一般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中提到“山之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阴文,凹下的叫阳文。
B.恰当地运用借代可,引人联想,有“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之效,如以“结草”指“结仇”,“鸿雁”指“书信”,“杏坛”指“教育界”。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停课不停学”网络作业完成后,小彭在互动区留言:老师,我的作业已上传,辛苦您拜读批阅。
6.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运用。
在满心期待中,我们迎来了庚子鼠年。2020年,意义非凡,又充满挑战。在居家隔离、“停课不停学”期间,为了增强同学们共克时艰的信心,班级红织“抗疫防疫”线上班会活动。请你帮忙完成活动策划与准备。
(1)策划抗“疫”活动。请补全“线上班会”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抗疫故事”我来说
活动形式二: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
(2)活动二:整理抗“疫”诗文。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当武汉疫情爆发之时,世界各国伸出援助之手。同样,当世界各国面临疫情困扰之时,中国也向世界传递共克时艰、共期美好的心意和祝愿。请帮忙选择适合的句子,写在捐赠物资箱上。
①西程十万里,与君同舟行
②陌上花渐开,海平天近明
③浮云游子意,明月故乡情
④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捐赠意大利华人华侨的物资箱上,适合写的句子是(写选项):____
捐赠日本的物资箱上,适合写的句子是(写选项):____
(3)活动三:补全抗“疫”对联。
下面对联表达了对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和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敬意。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病毒漫 ① ,赤胆逆行,勇除国难,利剑除灾 ②
疫情震 ③ ,白衣请战,共解民瘼,丰碑铸爱 ④
A.①华夏 ②凭国手 ③江城 ④在民心 B.①江城 ②凭国手 ③华夏 ④在民心
C.①江城 ②在民心 ③华夏 ④凭国手 D.①华夏 ②在民心 ③江城 ④凭国手
7.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
(1)《爱莲说》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
(2)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宋濂说明自己穿着破日的衣袍,处在华服锦绣的同学之中毫不艳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写到的“________,________”,就表现出不畏困难、坚强自信、乐观洒脱的心境,能够给抵抗病魘的人们带来激励和鼓舞。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是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还有一些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
B.跳读,是指有取有舍,跳跃前进的一种阅读方法,也就是略去一些内容,撷取文章中的关键部分,快速把握大意。如跳读《西游记》,就可以针对整本原著浏览,快速把握大意。
C.《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经历了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沂岭杀四虎后,最终被逼上梁山。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是其中的作品。
9.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鲁迅曾说:“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千百年来,每当中华民族陷入危难的时候,都会有舍身报国之土带领人们对抗磨难。在文学作品中,也常出现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你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中选择一部名著,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作品中的某一位英雄人物在危难关头,做出了哪些可敬的举动,展现了哪些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
10.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古诗文阅读。
咏春笋
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①看②成竹,客至从嗔③不出迎。
(注)①上番,方言,“头一回”的意思。②看,欣赏。③嗔,嗔怒。此处反用王子猷(yōu)看竹不问主的典故。
【1】下列关于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的第一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B.诗歌的第二句笔锋一转,写春笋长势太盛堵住柴门带来的烦恼,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
C.竹在古代经常比作君子。此诗咏春笋,意即君子之风宜从小培养。
D.诗是咏物诗,主体意象生动鲜明,运用象征的手法,托物言志,言近旨远,表达了作者对君子的赞美。
E.诗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2】清朝诗人胡夏客评最后一句:因王子猷看竹不问主,遂翻为主不迎容,用意亦巧。请结合诗句,说说“嗔”字巧在哪里?
11.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公义传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慕之。从军平陈,以功成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日:“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节选自《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②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数被嗟异/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桃花源记》)
B.以功除岷州刺史/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C.孝义道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D.独坐其间/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
【2】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B.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C.后人有過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D.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辛公义性格特点。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说明文阅读。
筷子春秋
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热练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记·曲礼上》提及“要之有菜者用桃”,郑玄的注释是“,我著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始为象,其子叹曰:“被为象著,必为玉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船要行得快,不能“停住”,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照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④筷子之所以延用至今,在于它取材方便、制作容易。《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共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说文》谓“匕,亦所以用匕取饭”。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晨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⑦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又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⑧时至今日,筷子除作为进餐用具外,还被視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婚庆,祭祀等礼仪中,人们喜欢使用方头圆身的筷子,寓意天地方、天长地久。记得我爷爷那辈人,家里过年时总要添把新筷子,认为添筷子非常吉利,寓意人丁兴旺,筷子还会出现在婚庆礼仪中,成双成对的筷子意喻快生贵子、快快乐乐、和睦相处的好兆头。结婚闹洞房时,扔进一把红筷子,取意“快生子”。
(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表述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筷子在古代也叫“箸”,其出现始自商代。
B.筷子在古代是江南一带的方言,故清《康熙字典》仅收录“箸”而不收录“筷”。
C.第④段引用礼记“饭黍毋从箸”,并与“ヒ”作比较,是为了说明“箸”最初只用于夹菜,且夹菜比“ヒ”更方便。
D.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认为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推广使用筷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进步,是因为一直使用筷子。
B.第⑤段开篇“理论上”三字不能別去,因为文中对“箸”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这正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体现。
C.中国人使用筷子而不使用刀、叉,说明中国人尚文不尚武。
D.全文从“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来说明筷子的历史与发展,且多处引用古代经典文献资料,抒发出作者对东方文明的高度赞美与热爱之情。
【3】结合文章内容,依据链接材料,帮小华选择一套筷子礼盒,作为礼物送给来校访学的外国留学生,并写出选择的理由。
(链接材料)商家选择不同的图案刻印在筷子上,制成精美的礼盒,以供消费者选择。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寓意,譬如,龙凤图寓意姻缘的珍贵恒久,梅兰竹菊代表中华民族气节及君子风范,狮子图案寓意事事如意,辟邪镇定,八仙过海寓意吉祥、智慧与成功,贝壳图案寓意凝聚财务,事业顺利,鱼的图案寓意平步青云,前程大好,也寓意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等,五福临门寓意福、禄、寿、喜、财,喜鹊图案寓意喜上眉梢、喜上加喜。
1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议论文阅读。
①工作中,常有一些人不愿意干不容易出成绩的工作。觉得埋头苦干不如“巧为”、有选择性地干更加“见效”。不可否认,干工作有时确实需要一点“窍门”,多一些创新求变。但寻找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能走捷径靠的是日积月累和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挖空心思,妄想一劳永逸、一步登天。
②“根深才能叶茂”,埋头做好基础性工作,才能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埋头”不是不知变通,而是一种踏实做事的作风。“埋头”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耐心经事,直面困难和矛盾。如此“愚拙”,更有利于打牢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纵览古今,很多成绩的背后,都有“十年寒窗”的苦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屠呦呦整理了2000多个药方,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 ……可见,人生要有所收获,的确需要一点“埋头”的精神。
③《汉书·枚乘传》有云:“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细细想来,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总想着避开问题,缺少“埋头”的精神。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做真聪明,不过是真愚拙的做法。做事情,还是要那么一点“埋头”精神、需要那么几分“愚气”。
④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反复打磨,一种本领的获得需要不断学习实践,许多事情要想做成功,都需要埋头下一番苦功夫。人们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厚实的功底,到头来学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才能有所成。而一些所谓的“聪明人”,对“埋头”干不屑一顾。他们自恃头脑灵活,做事灵巧,好高骛远,崇尚“效率至上”。几十个小时就想速成一门语言,做生意立马就想赚钱……世上哪有这样的捷径?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一事无成。
⑤人生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能否每时每刻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持之以恒,就是“埋头”精神的表现。执著于追梦,才会最终梦想成真。
⑥所有的积累、沉淀和改变,都是对时间的尊重,也是对人生的尊重。就如同龟兔赛跑中的兔子,起步快不代表就能赢。要知道,跑步前进最多只能跑几十公里,而选择“埋头”走路,却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选自《解放军报》,祚者厉振彪,有删)
【1】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世间事多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埋头”才能完成。
B.人生成败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C.人生要有所收获,需要一点“埋头”精神。
D.“埋头”走路,以走出两万五千里长征。
【2】下面对文章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工作中的一些象,作为事实论据,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的同时,也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
B.第③段引用华罗庚的诗句,论证做什么事情老师要有那么几分“愚气”的观点。
C.第⑤段列举一些所谓的“聪明人”的事例,证明了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的人一遇到困难即刻调转方向,这样做多半会事无成的观点,从反面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全文层层论证,逻辑紧密而又条分缕析地论证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的观点。
【3】结合文章内容,参考文中句式,在第②段横线处补写两个论据。
1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记叙文阅读。
大声地生活
林夕
①那天,我领着女儿上街,在一个书摊前选了两本书,手仲到兜里掏钱,突然碰到一只手,我吓了一跳,禁不住“哎”了一声,就见一个男人嗖的一下转身离开了,留给我一个穿黑色皮夹克的背影。女儿在旁边连忙问:“妈妈,怎么了?”
②我小声说:“有小偷。”
③女儿大声说:“在哪?快抓住他!”
④我用手指了指那个背影,小声说:“就是他,不过没偷着,别吱声。”
⑤想不到女儿冲着那个背影大声地喊道:“坏蛋!小偷!谁让你偷我妈妈的钱?再倫我就报告警察!”
⑥我吓得用手猛拉女儿两下:“别喊了,你爸爸不在这儿小心他会打我们!”
⑦“他敢!有警察呢。妈妈,快把电话拿出来,打110。”女儿理直气壮地大声说。我有些害怕地看着那个背影,生怕他回转身来打我们母女二人。可是,他没有,他走得更快了,走到街角拐弯处,急忙钻进胡同里,看不见了我这才松口气,这时女儿拉拉我的手,生气地说:“妈妈,你为什么不报警?你看你让他跑了,他又去偷别人了。”让她这么一说,我有些脸红,周围的人都看着我,我心里有些别扭,就冲着地说:“你大声嚷嚷什么?”“我就大声嚷嚷,好让坏人怕我们,你那么小声,好像我们是坏人似的!”
⑧我望着オ8岁的女儿,哑口无言,想了一会,只好说:“算了,算了,我们买书吧!”我又从兜里掏钱。想不到女儿拦住我又冲那卖书的人大声说:“我看见你刚才用那样的眼光看我妈妈,你肯定是看见小偷掏我妈妈的兜,可你为什么不说?你帮助坏人,我们不买你的书了!”说完,拉着我就走。我这才想起来,刚オ小偷在我旁边,我和小偷正对着书,卖书人看着我往外掏钱,定也看见了小偷正在我的钱。我不满地看着他,他也看看我把头扭到一边去,什么也没说。我牵起女儿的手,大声地说:“走,我们不买了!”
⑨我领着女儿上了回家的公共汽车,女儿瞪着一双眼晴,东瞧瞧,西望望,一路巡视,好像在找什么,我拉了地一下,小声问地:“你干什么呢?”
⑩“我看有没有小偷!”声音洪亮,传遍整个车厢。周围的人愣了一下,接着哄笑起来。
⑪旁边一个小伙子说:“就你这噪门,有小偷也早让你吓跑了!”另一位中年妇女好心地说:“要是你真看见小偷,可别这么喊,他会打你的。”
⑫女儿扬起脸,冲着他们说:“我就要大声喊,让那些坏人怕我们,让他们不敢再做坏事!”我张了张嘴想说地却没有说出。
⑬周围突然变得安静起来,人们都闭紧嘴巴不再说话了。
⑭车停了,我领着女儿下了车。
⑮这时候,我就想:也许我们大人的话,不一定就是对的,至少我们在使用声音这个问题上,就不如小孩子: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大声嚷嚷,我们对父母也曾大过嗓门,我们对朋友同事也曾高声叫喊,唯独,我们面对危害我们的坏人,却能保持沉默。
【1】文章写“我”带着女儿上街发生的故事,请初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事件

女儿的表现

女儿性格

“我”的心理和表现

买书遇小偷

大声喊抓小偷

①______

②______

掏钱买书时

大声说卖书人

③______

不满,后拒绝买书

坐公交回家

大声说找小偷

警惕性强

④______





【2】请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让她这么一说,我有些脸红,周围的人都看着我,我心里有些别扭,就冲着地说:“你大声嚷嚷什么?”“我就大声嚷嚷,好让坏人怕我们,你那么小声,好像我们是坏人似的!”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我”是一位自私懦弱、竭力保护女儿却又管不住女儿的“妈妈”,对女儿的行为只能无奈地听之任之。
B.车厢里的人们都冷漠地接受了女儿在车厢里的巡视,是因为他们觉得女儿是小孩子,天真有趣,无知无畏。
C.第③段“卖书人”将头扭到一边去,展現了“卖书人”胆小怕事没有提醒别人而羞愧不安。
D.文章中女儿是正面形象,其他所有出现的人物都是为表现“女儿”形象服务的反面形象,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E.文章以小见大,在细小的生活镜头下折射出社会现象中的大问题,呼吁读者,都要如女儿一样大声地生活,社会才会更加安静和谐。
【4】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谈谈文题“大声地生活”的理解?
(链接材料)童话《皇帝的新装》中,一位奔修而愚的国王每天只顾着換衣服。一天王国来了两个骗子,他们声称可以制作出一件神奇的衣服,这件衣服只有圣贤能看见,愚人看不见。骗子索要了大量财宝,不断声称这件服多么华贵以及光彩夺目。被派去的官员都看不见这件衣服,然而为了抢盖自己的“愚昧”,他们都说自己能看见这件衣服,而国王也是如此,最后穿着这件看不见的“衣服”上街游行,一个儿童大声地说出了真相:“他什么也没穿啊!”

15. 作文 详细信息
下图是2020年春季某学校复学流程图,请你依据图形内容,层次清晰地向父母说明复学流程及注意事项。

要求:(1)说明简洁准确,表述清晰,层次清楚。(2)不超过150字。
16.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因为疫情,2020年的这个寒假如此漫长。这期间我们经历了从未经历的,感受了从未感受的,可能也思考了从未思考的。虽处一室之内,却格外关注外面的世界;虽不能走进教室,却体验了特殊的课堂。这期问有心痛与焦灼;有温暖与感动;有期盼与振奋,有努力与深思。
请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写下你的体验或感受。
(要求)(1)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