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标签: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免费试卷(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捕获(pǔ) 单薄(bó) 情不自禁(jìn)
B. 翘首(qiáo) 脂肪(zhǐ) 追本溯源(shuò)
C. 诘责(jié) 鸟瞰(kàn) 谆谆教诲(zhūn)
D. 惬意(xiá) 机械(jiè) 惩恶扬善(chéng)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燥热 震憾 涣然一新 生机盎然
B. 蝉娟 肆虐 沤心沥血 三顾茅庐
C. 踊跃 云宵 应接不暇 坐无虚席
D. 阴凉 真谛 世外桃源 精妙绝伦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摩肩接踵(脚后跟) 息息相关(劳苦和安逸) 惟妙惟肖(相似)
B. 锲而不舍(挖掘) 一丝不苟(随便) 敝帚自珍(破旧的)
C. 脍炙人口(烤熟的肉)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 相互效尤(坏榜样)
D. 恹恹欲睡(缓慢地) 汗流浃背(湿透) 娓娓动听(谈论不倦)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全是同义词的一组是( )
A. 冷淡 惨淡 淡漠 漠然
B. 鄙视 轻视 贱视 忽视
C. 赞美 赞叹 赞许 赞扬
D. 特点 特色 特征 特意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精美的包装 精辟的见解 精巧的构思 精密的统计
B. 详细的研究 详备的注释 详尽的记载 详密的人生
C. 严寒的天气 严明的纪律 严厉的态度 严整的布局
D. 沉闷的空气 沉稳的举止 沉寂的深夜 沉郁的风格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A. “竞选州长”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就是巧妙绝伦的造谣诬陷别人的技巧。
B. 于是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C. (鲁迅)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D.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 学校迎新晚会上,扎西同学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B. 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停留的时间也算长的了,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D. 卓玛在全区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 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 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 传播 恪守 规则
B. 传承 保守 规则
C. 传承 恪守 准则
D. 传播 保守 准则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种认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查,并且是反复的检查,就能证明是不是真理,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C. 我们虽然不一定都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
D. 尽管于勒叔叔一直没有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句子,前面是原句,后面是缩句,其中改变了愿意的是
A. 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缩句:刺猬缩成一团。
B.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缩句:我涌起愉悦之情。
C. 计算机作为高科技发展的要素,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缩句:计算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D. 我深深的感到我和他多年的兄弟情义不会是假的!
缩句:兄弟情义不是假的!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 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B. 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 当外国友人来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辨别修辞方法正确的是
(1)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2)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
(3)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反问 拟人 排比 夸张
B. 设问 拟人 反复 对偶
C. 反问 比喻 排比 对偶
D. 设问 比喻 反复 夸张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病痛是人类必须面对的最残酷、最强大和最无情的敌人
②它从人刚刚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像影子一样追随着人们的脚步
③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疾病,人类一大半“正常死亡”都可以避免
④病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敌人
⑤与这样的敌人战斗,人类自身的意志、毅力和高贵性才得以展现
A. ①⑤④③② B. ④②⑤①③ C. ①②④③⑤ D. ④②③①⑤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诗文名句与作者,搭配有误的一组是
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B.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李白
C.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D.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游
1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完成后面各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B.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C.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D.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度:尺子
B. 其:他的
C. 遂:于是
D. 无:不,不能
1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后面各题。
话“扇”
①扇子起源于中国,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了。扇,古称箑(shà),《说文》:“箑,扇也。”古代“箑”、“扇”并称,《方言·杂释》云:“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历史上,扇,也称作“五明扇”。
②扇子起始于何时,众说不一,但多数学者认为扇子起源于虞舜时代,晋人崔豹《古今注》记有舜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
③ 以《尔雅》中记载的“以木为扉,以苇曰扇”来推测,早期的扇子应是长方形的苇编物,到了殷代,扇子就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野鸡的尾羽制成的,故“扇”字里有个“羽”字。最早扇子不是用来要取凉的,而是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用的,故称作“障扇”。西汉以后,扇子开始用来扇风取凉,羽扇出风缓软,深受人们的喜爱。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用丝、绢、绫罗之类织品制作,扇面上还绣上花朵图案。
④扇子在我国是一种文化,并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扇子的家族非常庞大,有几百种之多,但又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扇,不能折叠;另一类是折扇,可以敞开和收叠。
⑤“平扇”应该是不能折叠的扇子的总称,月形的扇子称之为“纨扇”或“团扇”,也称作“合欢扇”。历史上平扇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的多种形式,然后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
⑥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最晚是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了,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有曹孟德的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有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佳话,南宋时期,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了一种时尚,收藏之风盛行。到了明清,扇子几乎成了文人雅士的必携之物。
⑦折扇(如图),最早叫作“聚骨扇”、“聚头扇”、“聚扇”、“撒扇”,后来叫作“折叠扇”、“摺叠扇”、“折迭扇”。说起折扇,多数学者认为在宋代就出现了。宋人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内中对折扇有过较为详尽的描述:“以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素青,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砂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宋人邓椿在其《画继》中称赞折扇“展之广尺,合之止两指许。”因其更精致典雅,极耐玩赏,属国使臣进贡折扇的礼节,便从宋代一直传到了明代。
⑧扇面装裱,形式多样,但大体分为四种:一是将其装裱成条幅、屏条、中堂、镜片,作悬挂观赏之用;二是将其装裱成册页,主要是作以收藏;三是配上扇骨,拿在手中把玩观赏取凉;四是专门为了陈设、观赏或展览,虽是扇形,但比普通扇子大出几倍或若干倍,相当于大幅的作品。
【1】下列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理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D. 时间顺序
【2】下列对第⑧段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分类别
B. 举例子
C. 下定义
D. 打比方
【3】下列对“扇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代“箑”“扇”并称,舜帝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制作了“五明扇”。
B. 扇子最早作为帝王礼仪之具,或外出巡视时用于遮阳、挡风、避沙,称作“障扇”
C. 扇子分平扇和折扇,在我国扇是一种文化。与竹文化、基督教文化有密切关系。
D. “平扇”不能折叠,如“纨扇”“ 团扇”等,平扇多用木、竹、骨等材料做成把柄。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 早期“以苇曰扇”,到了殷代,扇子用雄野鸡尾羽制成,故“扇”字里有个”羽”字。
B. 东汉时,有人将羽扇改成用丝、绢、绫罗之类的织品制作,扇面还可以绣出花朵图案。
C. 最晚在魏晋时期就有人在平扇的扇面上书写、绘画,王曦之就曾为老妇人题写扇画。
D. 折扇“展之广尺,合之止两指许”,因精致典雅,宋代即有给属国进贡折扇的礼节。
1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后面各题。
叶子时期的梅
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③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④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⑤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⑥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⑦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⑧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⑨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⑩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 :“你认识它吗?”
⑾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选自《名作欣赏})
【1】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说是由_______ 梅到_______ 梅。(请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
【2】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3】文章第③段说“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你知道“我的心事”指的是什么?
【4】叶子时期的“梅”具有独特的美感。下面表述不符合作者感受的一项是( )
A. 具有朴素美
B. 具有刚健美
C. 具有清纯美
D. 具有含蓄美
【5】参照下面示例,品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
示例:第①段画线句把在废墟中凌寒怒放的梅比作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突出了梅花的光彩夺目,抒发了作者赞叹之情。
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6】第⑧段中加点的“这”指代的的内容是什么?
【7】文章结尾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管是“显露”还是“隐藏”,梅都不因人们的喜好而活着。
B. 梅有它自在的生命本性,叶子和花都是梅的生命的自然形态。
C. 长叶是为了开花,“隐藏”是为了“显 露”,花是梅最重要的生命价值。
D. 当开花时开花,当长叶时长叶,梅的生命过程都循着自己的轨迹运行。
【8】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叶芝的诗,意在阐明自己看重的是腊梅独艳天下的显露的一面,而是它作为一种花木最本质极普通的一面。
B. 文章第10段写“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去向人寻问:‘你认识它吗’”。作者的本意不是考问别人是否认识梅树的叶,而是告诫人们,对一个人不但要认识他的外表,还要认识他的内在本质。
C. 本文借赞颂叶子时期的梅,来歌颂平凡的人生,借批判那些赏梅者“短暂肤浅的爱”,鞭挞了那些追慕虚荣趋炎附势的凡夫俗子。
D. 本文语言含蓄,表意深刻,例如第3段写“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伫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这几句虽是“寻梅”的写实,然而这又何尝不是对人生的写照。
【9】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最恰当的一种是( )
A. 议论文
B. 说明文
C. 记叙文
D. 散文
19. 作文 详细信息
根据下面要求写作。
同学们,我们可能每天都会经受各种诱惑,比如手机、电视、游戏、小说,或者舒适的被窝、同伴的邀约;我们可能每天都需要战胜懒惰、懈怠、放纵、暴躁的自己。成功属于自制的人,自由只给自律的人。
请以“今天,我终于管住了自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③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