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2019-2020年安徽省蚌埠市)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3)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陋室铭》)
(5)《己亥杂诗(其五)》中诗人借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离职归乡,但仍愿为国效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课堂是我们温馨的港湾。这学期,我们 líng听了《黄河颂》的雄壮旋律,瞻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光辉形象,欣赏了文化艺术的奇光异彩,感受了探险英雄的壮志豪情……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我们尽情享受;我们忘不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师长,忘不了朝气篷勃、勤学好问的同窗。在人生的每一个考场, 我们只要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就能交出完美的答卷!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líng ______ 听②温馨 ______ ③诲 ______ 人不倦
(2)文中有一个词语书写不正确,应该把 ______ 改为 ______ 。
(3)“循循善诱”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 。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3.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阿龙纳斯接受船长的建议,步行到海底采珠场。忽然,有条巨鲨向采珠人扑来。船长手拿短刀,挺身跟鲨鱼搏斗。在船长被鲨鱼的巨大躯体所压倒,危在旦夕时,尼德·兰迅速投出利叉,击中鲨鱼的心脏。船长救起那个穷苦的采珠人,又从自己口袋里取出一包珍珠送给他。由此,阿龙纳斯感到在船长身上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无比勇敢,二是他对人类的牺牲精神。看来,这个古怪的人还没有完全斩断他爱人类的感情。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船长的姓名是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中能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船长”形象(请用词语作答)。
4.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性学习
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投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当中,请你也参与以“疫情在前,共克时难”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读报,我直播)
阅读以下三则材料,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主要信息。
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平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材料二: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防控工作正有力开展,各项措施正有力推进,举国上下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材料三:
1月23日,一封特殊的请战书在网络上传开。24个医务人员签上姓名、盖上红手印,在这份请战书上写道:“我们是2003年奉命赴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当年为全国抗击‘非典’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17年后的今天,当全国人民正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作为一支有丰富经验、战胜过‘非典’的英雄集体,特此向院党委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除此之外,上海、广东、四川、江苏等地的一批又一批医疗队伍纷纷驰援湖北,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2)(我志愿,我行动)
你参加所在社区举办的抗击疫情志愿者活动时,遇到一位阿姨要强行出小区,她既拒绝戴口罩,又不配合做登记,你该怎么劝说她?
5.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穿过岁月的白发
①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②习惯于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③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④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依然挺立,好似对我召唤。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⑤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么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竟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合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么多白发?
⑥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我怎样做才能还给她一如当年那一头美丽的黑发?我急于把她所有变白的头发染黑。她却说:“你是不是把染发剂滴在我头顶上了?”
⑦我一怔。赶忙用眼皮噙住泪水,不叫它再滴落下来。
⑧一次,我把剩下的染发剂交给她,请她也给我的头发染一染。这一染,居然年轻许多!谁说时光难返,谁说青春难再,就这样我也加入了用染发剂追回岁月的行列。谁知染发是件愈来愈艰难的事情。不仅日日增多的白发需要加工,而且这时才知道,白发并不是由黑发变的。它们是从走向衰老的生命深处滋生出来的。当染过的头发看上去一片乌黑青黛,它们的根部又齐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样去染,去遮盖,它还是茬茬涌现。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顽强。挡不住的白发啊!开始时精心细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来,没有闲暇染发,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烦,不染难看,渐而成了负担。
⑨这日,邻家一位老者来访。这老者阅历深,博学,又健朗,鹤发童颜,很有神采。他进屋,正坐在阳光里。一个画面令我震惊——他不单头发通白,连胡须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强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明透澈,亮如银丝,竟没有一根灰黑色,真是美极了!我禁不住说。将来我也修炼出您这一头漂亮潇洒的白发就好了,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老者听了。朗声大笑,然后对我说:“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发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来恬淡自如的美。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葱茏,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冬天纯净。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优势,谁也不必羡慕谁,更不能模仿谁,模仿必累,勉强更累。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听其自然,对!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哎,我这话不知对你有没有用,小老弟?”
⑩我听罢,顿觉地阔天宽,心情快活。摆一摆脑袋,头上花发来回一晃,宛如摇动一片秋光中的芦花。
(选文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初见母亲的白发,感到凄然→(1)___→看到自己的白发,感到无可奈何→(2)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
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依然挺立。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那种人生感叹,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树枝上去……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现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两难”?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所谓听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节享受什么季节”的理解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故乡红叶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文章作者由赏香山红叶引出对故乡红叶的感叹,转而再写到父亲的辛勤劳作、默默坚守,最后一段点出红叶象征着山里的人们。
【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
【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分析。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
(2) 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
(3)不蔓不枝(____________)
(4)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本文题为《爱莲说》,却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结尾,你如何理解这一结尾所包含的深意?
【4】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以莲的形象寄寓自己的节操,这是什么写法?
8.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