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2020-2021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题同步训练免费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马法规定:当某一土地所有主担心相邻土地的施工可能对自己造成损害时,他有权要求相邻土地的所有主或者施工者做出潜在损害保证,并以誓约方式提供婄偿担保。如果对方拒绝提供保证,后来又确实发生了损害,则裁判官允许受害者在诉讼时使用“潜在损害保证己经做出”程式维护个人利益。材料反映了罗马法
A.注重社会规范 B.关注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C.重视公平正义 D.重视契约在社会中运用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政权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见,该学者认为伯利克里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 )
A.鼓舞了更多的公民参与政治 B.讨好民众,争权夺利
C.缓和了阶级矛盾 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通过计算发现,西汉官员群体擢升中63%取决于个人表现,22%因为才华,16%通过举孝廉,11.6%则是因消灭盗贼或者镇压起义有功,约有75%的官员通过政绩晋升,仅有3.2%的人由于恩荫受到拔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贵族的特权开始被剥夺 B.行政管理体系日趋严密
C.地方割据的隐患已消除 D.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梭伦改革期间制定了所谓的"防护性条例"。这种"防护性条例"后来在雅典一直得到继承,其主要内容是对那些提出和参与通过一项后来被证明为不合适的法律或者与现存法律相抵触的法律的人予以惩罚。这一条例
A.禁止对现行法律的修改 B.违背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C.旨在维护雅典城邦稳定 D.削减了公民的权利范围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B. 加强中央集权是政治改革的基本要求
C. 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D.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荀子·儒效》记载:“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上述材料认为( )
A.周公的处事方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B.周公辅佐成王时处事得当深得人心
C.周公的辅政得到各阶层的普遍认可 D.周公辅佐成王分封时重视宗族利益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自然法,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说∶“对于打算学习罗马法的人来说,必须首先了解‘法’(IUS)的称谓从何而来。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罗马法教科书》写道∶“自然法是指不是为体现立法者的任意创制的法。”这反映出古罗马自然法
A.维护了古罗马帝国统治 B.以公平理性为基本法则
C.以灵活务实为主要精神 D.冲击了贵族法律解释权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学界普遍认可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对军机处设立的年份有不同的观点。下表最能说明

A.历史解释往往有随意性 B.主观阐释难以还原历史真实
C.史学研究决定历史发展 D.不同研究视角影响历史结论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马法规定:“为自己借用驮畜、使用它们的时间过长的人,或违反所有者的意愿使用他人之物的人,都实施了盗窃。”由此可知罗马法
A.调动了民众的生产热情 B.形成了系统的法律制度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注重财产的保护和安全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古代雅典,有关诉讼当事人个人生活经历与公民义务的内容常常出现在各类诉讼演说辞中,被演说者用来塑造自己和对手的道德形象,这些内容往往与诉讼案件无关,更多是发挥一种修辞策略的作用。这说明在当时
A.司法审判流于形式 B.道德修养受到重视
C.民主政治陷入困境 D.民众普遍擅长辩论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希腊的葬礼花瓶的瓶画表现了许多丧葬仪式。如在一只瓶画里,表现的主要场景里,6名妇女围绕在男性死者的尸体架前;在尸体的头部和肩部的位置,两名妇女正撕扯着自己的头发。另一只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450年间的白色陶瓶,绘着两位妇女站在墓地拜祭的情景。这些瓶画能够体现
A.妇女在民主政治中地位提高 B.城邦重视公共空间建设
C.参政意识渗透具体生活 D.城邦的性别关系特征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孔子说:“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欤”。春秋时,楚国曾出师陈国,刚巧遇上陈国国君薨亡,于是楚军便主动撤退了;晋文公重耳曾经流亡楚国,被楚成王以礼相待。这表明春秋时期
A.孔子学说得到普遍认可 B.礼乐观念影响巨大
C.楚国极力维护礼乐制度 D.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本质上是对九品中正制的叛逆,是寒门庶族和豪门士族争夺权力的必然结果:科举制的实施解决了九品中正制下豪门士族垄断权力的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
A.没有改变九品中正制的形式 B.导致寒门年族对权力的垄断
C.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3世纪末,古罗马妇女有了从事社会公共劳动的权利,不再是丈夫附属物,公民法“有夫权婚姻”逐渐被万民法“无夫权婚姻”取代:在“无夫权婚姻”中,夫妻财产独立,妻子对嫁资及男方婚娶赠与等财产拥有所有权。这一变化
A.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潮在古罗马传播
B.体现出罗马法对私法的调整与发展
C.表现了古罗马共和制度的巨大进步
D.源于社会发展妇女获得了公民权利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伯利克里时代,十将军委员会的将军任期一年,但可无限期的再度当选,伯里克利本人居首席将军之位达三十年之久。这些将军不单是军队的统帅,而且是国家司法、行政首脑,但他们却不可能成为僭主。这主要是因为
A.雅典公民拥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B.十将军受到公民大会的制约与监督
C.任期制有效地规范了将军行为 D.十将军之间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机制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梭伦阐述他的执政理念时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容,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到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以下梭伦改革措施中,比较明显的体现他上述理念的有
①颁布解负令,释放债务奴隶
②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4个等级
③实行一系列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④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朝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科考中不仅南北地区使用的试卷不同,而且还按照地区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这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有利于人才选拔程序的完善
C.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D.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马人认为:自然与社会都存在秩序,进而秩序与法是社会自身内在的,从而人对法的观念便是种和谐的自我意识的自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据此可知,对形成这一认识影响最大的原则是
A.自然理性 B.契约自由 C.私权神圣 D.人人平等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晋时期,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用权。中正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供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官吏的任用由中央决定。这表明魏晋时期
A.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B.九品中正制被废除
C.士族势力逐渐衰退 D.选官权向中央集中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各项中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时期彝铭称“皇天”、“天子”、“天令(命)”甚多,这些皆于天命观念。春秋时期,上起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则多言“天下”。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已经不再相信天命 B.政治生活中的神权色彩已经淡化
C.社会变迁拓展了人们的视域 D.周王权威日益衰微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出任执政官之职的限制放宽,属于第三等级的公民获得了担任资格;不久,第四等级的公民通过虚报其年收入的方法也获得了候选资格。由此可推测当时雅典( )
A.公民几乎可以出任国家的所有官职 B.民主政治得以最终确立
C.虚假浮夸作风已蔓延到了整个国家 D.执政官是国家最高官员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记·绛候周勃世家》记载:“子建德代候,十三年,为太子太傅。坐酎金不善,元鼎五年,有罪,国除。”该记载说明了汉武帝时期
A.货币管理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逐渐强化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部分王朝的边疆治理简表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治边政策,在西方列强的贪欲面前是无法抵御领土丧失的,晚清政府不得不调整其治边政策。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改变原有的“因俗而治”的多元行政体制,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巡抚为一省军政大权的最高长官,仍保留伊犁将军,专营北方军务以加强边防。1885年,在台湾设置行省,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在东北,1907年,清政府置东三省总督及各省巡抚,总督与巡抚合办行政,地方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立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交涉。清政府所做出的改革,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下的对民族国家的要求,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
——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治边政策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
26. 详细信息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宋代根本不是积贫积弱……的时代。有些学者甚至还将中华文化复兴、中国现代化……有意无意地寄托于宋朝的经验传统……也有学者认为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
——吴铮强《宋朝国运真相》(载《人民论坛》2013年第1期)
材料三: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文化的角度举例说明“宋代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并简析宋代并没有因创新而把中国带进近代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权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伯利克里为民主政体创新了哪些措施。
(4)谈谈制度创新对国家发展的认识。
27. 详细信息
国家结构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特定时期的国家结构与该时期的社会 发展密切相关。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单一制的郡县制统治,但是实际上,战国列国相互并立的国家观念以及更为古老的分封制传统并没有完全被统一的、郡县制国家观念所取代。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仍然十分突出。
材料二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郡县制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汉国家结构发展为例,就“国家结构与社会发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6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