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月考测验(2019年上册)免费检测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时,“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官员的身份
A. 丞相
B. 郡守
C. 御史
D. 刺史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 秦朝隋朝
B. 秦朝唐朝
C. 秦朝宋朝
D. 秦朝明朝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C.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 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1年~1906年间,中国翻译的西方的书籍,译著来自日本的占62.2%,而来自英国的减少到10.7%,美国的占6.7%。在573部译著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民众对日本文化认同感逐渐增强
B. 中国对西方的学习侧重于自然和科技
C. 日本迅速崛起及英美综合国力的衰退
D. 日本近代化的巨大成就对中国的刺激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 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 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 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副宰相张方平在论及地方武职官员任职状况时感叹说:“地形山川未及知,军员仕伍未及识,吏民士俗未及谙,已复去(再度离任)矣!”材料表明当时
A. 事权分割导致宰相无所事事
B. 重文轻武造成武将碌碌无为
C. 强干弱枝致使人事变动频繁
D. 中央集权强化终结地方分裂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两汉时期,地方长官(郡太守)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长官与僚属形同君臣,长官升调或僚属离职后,长官依旧自居“故主”,僚属则成为“故吏”。这主要体现了
A. 依附关系根源于察举制
B. 家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
C. 早期官僚政治尚不成熟
D. 郡县制下地方权力很大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位年轻旅行者在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时说:“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斯大林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原国籍可能是
A. 联邦德国
B. 俄罗斯
C. 南斯拉夫
D. 民主德国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提倡“士、农、工、商四民平等”等举措,出现于
A. 中国的清末新政
B.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 俄国1861年改革
D. 日本明治维新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A. 阶级矛盾尖锐 B. 民族矛盾尖锐
C.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D. 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促进了民族融合
B. 北魏宗主督护制-促使民族矛盾激化
C. 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D.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巩固北魏的统治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专著《日本开国五十年史》认为现代日本始于1854年,其“开国”标志性事件是

A. 倒幕运动
B. 培理叩关
C. 明治维新
D. 修约运动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上因采取轻徭薄赋、释放奴婢、整顿吏治等简政安民措施,王朝出现繁荣稳定局面的是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康乾盛世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晋至北朝前期,北方边境地区及部分内地一度盛行领民酋长、地方护军、军镇、地方行台等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到北魏孝文帝时期后,郡县制全面回归。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A. 民族交融的深化
B. 政区设置的密集化
C. 郡县制遭受挫折
D. 世家大族力量瓦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能够实行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是
A. 推翻幕府
B. 驱除列强
C. 天皇放权
D. 民族独立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年以来,中央逐渐改革户籍制度,到2016年9月,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据此分析户籍制度的改革
A. 符合对外开放引进人才的需要
B.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C. 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D. 导致了城市规模日益庞大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的过程
B. 农耕化的过程
C. 工业化的过程
D. 汉化的过程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与19世纪中期相比侵华的主要角色发生重大变化
B. 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
C. 19世纪末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 参加侵华的国家空前增多
19.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宣帝时期是西汉盛业的延续。宣帝出身微贱,遭受过许多磨难,对干不法官吏鱼肉百姓早有体会,在位期同特别注重吏治的整顿。一再派遣使者或承相御史的属官,到各地查处执法不公、擅兴徭赋等的不法官史,考查地方官治绩。他每隔五日,便要听取丞相及下属部门报告本职工作,每逢任命刺史、郡守、诸侯王国和这些地方大员,都要亲自接见并仔细交谈,听取他的打算,以后拿他的行为与诺言相对照。如果治绩不好,便要认真查找其中原因。他认为州郡太守选任得当,对于一郡官吏的办事作风和百姓的生活具有决定作用,更换频繁会引起地方的不安定。对于郡守、刺史一级政绩显著的,便亲自颁发文书,加盖国玺,加以鼓励,增加俸禄赏赐,朝廷公卿大臣有缺位,便选拔他们来接替。由于宣帝对吏治认真整顿,“汉世良吏,于是为盛”。《汉书.循吏传》中记载了六个“循吏”的传,除文翁是文帝时的人外,其他王成、黄霸、朱邑、龚逐、召信臣五人,都是宣帝时的良吏,“所居民富,所去民思”。其他还有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等,“皆称其位”。史籍又记载:“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乐土,岁数丰穰。”
(1)根据材料,概括汉宣帝整顿吏冶所采取的指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宜帝整顿吏治
20.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从春秋战国到唐代,封建国家依照人口征收赋税额度远远超过依照财产(主要是土地)征收赋税的额度。所以国家通过户籍制度来控制人丁和土地,把农民牢固地控制在土地上以实现对农民的赋役剥削。而地主阶级的发展正是要从国家的编户齐民中不断地分割人丁,以满足自己对农民的剥削。由于国家不承认租佃关系,佃农亦须承担国家赋税徭役,佃农用逃避户籍登记、违法迁徙等做法来逃避国家的赋役剥削。加之佃农的政治社会地位一直没有得到确立,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恶性发展,豪强地主拥有大量私属和奴婢,瓦解了封建统一国家存在的社会基础。北宋建立之后,统治者对户籍制度做出了重大的改革: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在户籍上明确了佃农的法律地位,以客户的独立身份登入国家户籍,取得了合法的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认可了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合法性。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
21.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首先提出要修订刑律,以缓和全国人民的不满情绪。1902年初,英、日、美、葡等国也一再表示,愿在中国修订刑律后放弃领事裁判权。同年5月,清政府把修订《大清律例》作为实施“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刑部右侍郎沈家本和驻美公使伍廷芳参照西方和日本等国的刑律,将那些相互重复、已经停止以及特别残酷的封建判刑条例进行了合并与删除。一是把充军、流刑、徒刑改为服劳役;二是废除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和刺字等酷刑;三是把笞、杖改为处罚金,轻罪禁用刑讯;四是虚拟死罪改为流、徒。然而,清政府并不打算对其封建法制作根本的改革,沈家本和伍廷芳对《大清律例》的修订也就必然会受到种种限制,其结果只能是给清王朝这具封建僵尸涂上油彩而已。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刑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刑律改革的影响。
22.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由60年代的3.8%下降到2.8%,年失业率由60年代的4.6%上升到6.3%,消费物价指数年增长率则由60年代的2.8%上升到7.8%。里根总统上台后,抛弃了凯恩斯主义理论,接受了供给学派的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供给来拉动经济增长。1981年和1986年先后颁布了《经济复苏和税收法案》和《税制改革法案》,将个人所得税由14级累进税制,最低11%,最高50%,改为15%和28%的两档税制;将公司所得税数额从5级减为4级,最高税率从46%降到了34%。同时提高个人免征额和标准扣除额,取消了一系列的减免纳税项目,如消费信贷利息扣除等,简化了税制。1983年,美国经济开始出现显著好转,减税的效应开始得到释放,储蓄率和投资率都开始增长,至1988年5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65个月,成为战后美国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摘编自于雯杰《美国三次减税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根减税政策推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根减税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