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月考语文免费试卷(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

1.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世间万物,各有千秋,江河没有大海的汹涌péng(______)湃,却有蜿蜒流转的气韵;小草没有青松的高大挺拔,却有抗击风雨的柔rèn(______);星星没有月亮的皎洁明亮,却有yìyì(______)生辉;我们不必感kǎi(______)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风景这边独好!
2.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名句填空。
(1)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4)子曰:“_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
(5)高大的山峰往往能触动诗人们的心弦,让他们抒情咏怀,年轻时的杜甫望见巍峨的泰山,发出了勇登高峰,俯视一切的豪言壮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值壮年的王安石,抱负不凡,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微颔之
(3)谈笑有鸿儒
(4)求二石于水中,竟不可得
4. 其他 详细信息
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完成下面的人物名片。
5.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道行①
马宝山
①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②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
③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④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⑥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⑦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⑨(A)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心灵中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⑩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⑪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⑫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⑬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B)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瞽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喷啧赞叹,拍手叫好。
⑭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⑮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⑯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挣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⑰“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⑱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⑲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⑳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3》)
(注)①道行(héng):僧道修炼的功夫。借指人的涵养、本领。
【1】请结合小说情节填空(要求填四字短语)。
于先生身怀绝技→于先生①________→皮挑儿深藏不露→于先生离开人世→皮挑儿②_________→皮挑儿③_______ →皮挑儿成皮先生
【2】小说的语言极具表现力,请与比照材料进行对比,说说你的发现

典型原句

比照材料

我的发现

A.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心灵中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于先生也是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心灵中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B.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瞽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

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



【3】这篇小说写了两位皮影艺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研读全文加以评析。
【4】“作者用传奇性的人物故事挖掘乡土人物的性格,展示俗世民众的生活形态。”结合小说内容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思考。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海底两万里》译序
钱培鑫
(1)一八六五年夏天,乔治·桑读完凡尔纳的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和《地心游记》之后,给凡尔纳写了一封信。她在心中写道:“先生,感谢您在两部扣人心弦的作品中写了那些亲切和蔼的语句,遗憾的是我已经把它们读完了。我希望您不久将我们带进大海的深处,您的学识和想象力能够使之尽善尽美。”文学史家们认为,这封信是促成《海底两万里》这部“海洋小说”诞生的直接动因。
(2)乔治·桑的建议也许折射出时代的风尚,此时此刻,奔驰的蒸汽机车缩短了人们与大海的距离,却海边度假蔚然成风,海洋正日益进入大众的视野,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期待接触、了解神秘的海洋。
(3)除此之外,凡尔纳写“海洋小说”有自身原因。他本人出生在海滨城市,从小与船东们比邻,对海洋怀着特殊的感情。他在给出版商艾泽尔的信中慨叹道,海上航行“给想象力提供了多么丰富的养料!”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海底两万里》。它从一开始就得到读者的欢迎。
(4)那么小说为什么受欢迎?
(5)首先,作者领着读者做了一次动人心魄的海底远游。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直至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涡中。读者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鲨鱼、章鱼搏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凡尔纳自始至终运用“登峰造极”的手法,把读者带到最远的极地、最深的海沟,让他们观赏最大的珍珠……让主人公处在最危险、最绝望的境地,向读者展示自然的力量,让他们在强烈刺激,震惊之余感到极大精神和审美享受。
(6)十九世纪中期,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在当时读者的眼中,“海底两万里”的魅力之一,在于它描写了“科学”的神奇和力量。“奇妙无比”的鹦鹉螺号就是集时代最新科技知识大成的代表。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小说”奠基人,尽管他将当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写进小说,尽管他的解释天衣无缝,但是凡尔纳的成功不在于他是二十世纪的工程师,而在于他仍然是十九世纪的诗人。他站在时代的门槛上,看到了人与机器结合的巨大力量,机器成为人的精神和体力的延伸,成为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工具。他把“科学小说”写得诗意盎然,理性的外表下透出一股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从而感染读者。
(7)对于无数读者来说,印象深刻的是绝顶智慧、无限富有、温文尔雅、又享有绝对权威的尼莫艇长;是“与人类断绝关系”,单枪匹马反对人类社会秩序的斗士,是声称“我就是法律、正义”的替天行道的复仇天使。作者在人物处理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尼摩艇长在暗处,其他人物在明处。尼摩艇长的性格身世神秘莫测,而其他人物透明到了极点。阿罗那克斯是学者的典型,知识高于一切,为了探究科学的奥秘,不惜牺牲自由。龚塞伊是典型的扑人,对主人中心耿耿;尼德·兰则是平民的代表,成天想着两件事:美食和逃跑。不同的性格在鹦鹉螺号这个密封的空间摩擦、冲撞,成为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
(8)凡尔纳一生写了八十部小说,几乎部部成功,深受读者喜爱。尽管如此,他在十九世纪始终未能进入主流作家的行列;翻开文学史,很难找到他的名字。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法国文学以揭露社会黑暗、抒发内心痛苦为主流,而他的小说大多积极向上,赞美科学,歌颂人性,与当时的审美观背道而驰。值得欣慰的是,《海底两万里》曾启发天才诗人韩波写出著名的长诗《醉舟》,一九五八年首次抵达北极的原子能潜水艇以鹦鹉螺号命名,小说十多次被搬上银幕,改写成连环画;一九六六年法国推出《海底两万里》袖珍本时,印数高达十万册,它在中国被推荐为学生必读名著。鹦鹉螺号载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潜入“大海的深处”,继续领略自然的奥妙,感悟人生的哲理。
(选自《海底两万里》,有删改)
【1】面对凡尔纳未能进入主流作家的事实,在第(8)段,作者是如何做到让读者接受凡尔纳是位优秀作者的?请简要分析。
【2】作者认为《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受欢迎的小说,你认同吗?请结合《海底两万里》相关内容补充两点理由,不认同也要写出两点理由。
【3】有同学准备阅读《海底两万里》一书,你会建议他在哪个阶段阅读这篇译序?请简述理由。
A.阅读小说前 B.阅读小说后 C.阅读小说前和小说后 D.阅读过程中
7.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太原早秋
(唐)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①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②,无日不悠悠。
(注释)①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时当大火流,即指夏历七月之后。②汾水: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
【1】诗中的“____________”字写出了太原早秋秋霜很浓的气候特点。
【2】诗歌的最后两句虚实结合,借景寓情,请作简要赏析。
8.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史记·淮阴侯①列传》
信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注释)①淮阴侯:指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与下文的“王”同指汉王刘邦。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2)若所追者谁
(3)王必欲长王汉中 (4)顾王策安所决耳
【2】用“/”为为重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处(限断3处)
诸 将 亡 者 以 十 数 公 无 所 追 追 信 诈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4】选文讲述的是哪个著名的典故?文末加波浪线一句蕴含着萧何怎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