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九年级化学期末考试(2018年上册)带答案与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量排放下列气体会造成酸雨的是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氢气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
A. 电子数 B. 相对质量 C. 中子数 D. 质子数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B. 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
C. 用碳素墨水作书写文字档案的墨水 D. 用一氧化碳作燃料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打开汽水瓶瓶盖,当大量气泡逸出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瓶中溶液的溶质减少 B. 瓶中CO2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C. 瓶中溶液的质量减小 D. 瓶中溶液是CO2的不饱和溶液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按下列装置或操作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A. 收集H2 B. O2验满
C. 配制7.4%Ca(OH)2溶液 D. 检验CO2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焊锡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熔点
B. 用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C.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 生煤火炉时,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为元素汞的信息,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 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B. 汞的核电荷数为80
C. 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D. 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室内起火时,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 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 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早期治疗疟疾的原料是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O2),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奎宁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4g
B. 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5︰22︰5
C. 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D. 奎宁碱和青蒿素分别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是小强同学设计的“家庭小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 用铁钉、植物油、蒸馏水、棉花、氯化钙等物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B. 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锁开启更灵活
C. 用淬火后的钢针制钓鱼钩
D. 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1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实验室现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多孔塑料片上面放置石灰石,打开止水夹M,取下左侧的橡胶塞,向U型管内加入稀盐酸,U型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关闭M后,呈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 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有人提出工业生产上回收利用空气中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NaHCO3);加热碳酸氢钠分解放出CO2并生成碳酸钠等;CO2在合成塔内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

①分解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合成塔中参加反应的氢气、二氧化碳与生成的甲醇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3︰1︰1︰1,则甲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
③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和_________。
1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环境、材料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下列举措能达到“低碳”目的是_________。
A.提倡使用节能灯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
C.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 D.选择步行、骑自行车等方式出行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是家庭常用的燃料。若32g CH4 完全燃烧,至少需要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已知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g/L,则在标准状况下,32g CH4 完全燃烧,理论上需要空气多少升?(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
(3)高速铁路可以加快出行步伐。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图中标示的物质中为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填序号),动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原理是_________。

II、修建铁路所需的大量钢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冶炼而得。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铝土矿 (主要成分A12O3) B.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
C.菱铁矿 (主要成分FeCO3) D.磁铁矿 (主要成分Fe3O 4)
III、高铁酸钠(Na2FeO4)是高铁列车上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
(4)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
14. 综合题 详细信息
物质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
(1)请你仿照下表中的示例,找出CO2、CH4、C2H2(乙炔)、C2H4(乙烯)这四种气体之间存在的另外两个规律并排序。

规律

排序

示例:标准状况下,密度由大到小

CO2、C2H4(乙烯)、C2H2(乙炔)、CH4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由CH4、CO、H2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比是11︰9,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原气体可能是H2和CH4 的混合物
B.原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C.原气体中若含有CO,则一定含有H2
D.气体中若同时含有CH4、CO和H2,则CO与H2的质量之比为7︰1

1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和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下图所示,三个实验分别用到水。

请回答:
①实验A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____。
②实验B能说明CO2可溶于水,同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③实验C,滴加水后看到U型管中_________(填“左边”或“右边”)液面升高。(2)如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甲的溶解度是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_________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D.从t2℃降至t1℃,甲、乙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③某同学设计的鉴别甲、乙固体的方案如下:t2℃时,取4.0g甲和4.0g乙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______﹙“是”还是“否”﹚可行?并说明由_________。
④甲中混有少量的乙,要提纯甲,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_________,然后过滤。
16. 推断题 详细信息
如下图所示是初中常见化学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
E均为氧化物,且A、C组成元素相同,E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3,甲、乙、丙、丁均为单质。请回
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
(2)反应①中B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反应①~⑥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
(4)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1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在化学老师的帮助下,选用98%的浓硫酸、黄铜样品进行下列实验并计算。

实验Ⅰ:配制150g 9.8%的稀硫酸。
(1)计算:需要浓硫酸约8.2mL;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____mL(取整数值)
(2)量取浓硫酸和水:用量筒量取8.2 mL浓硫酸和一定体积的水。如果量取98%的浓硫酸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9.8%(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_________ 。(4)装瓶贴标签。
实验Ⅱ:用下图1所示装置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1)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_________;
(2)实验操作步骤有:①记录量气管D的液面位置;②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量气管D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⑤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上述进行的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记录量气管D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_________;
(3)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若实验中,锌铜合金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为V 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还要用到下列数据中的_________;
A.加入的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B.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
C.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5)小组同学交流发现上述方法测得的锌的质量分数会偏大,现将装置改为如图2所示,改进的目的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