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年高一第三次月考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什么是好散文?每个写作者都有自己的体会。一篇好散文,无关短长,有时是肺腑之言,有时是灵魂的呼告,有时欲说还休,有时小径通幽,有时荡气回肠,有时微语低茫……无论怎样一种打开方式,我以为,好的散文都能够照见山河和众生,有生命和生机,有文学的内宇宙和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和虚构。
李陀、北岛选编的《给孩子的散文》里,两位有一个观点:“读散文就像穿越田野、无边无际,遍地花开。合上书打开书,我们眼前会展开更广阔的世界。”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给孩子的散文,要说该有怎样的面目,其实是涵括在好散文里的。我们对散文的追求,首要的,是要“有我”,要能表达作者的真人、真性情。往往好的散文写作者不都是专门的散文家,但他也许是文章家,是博学多才的杂家,因而常写常新。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
材料二
散文最为本质的属性,和小说相比更容易看清楚。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是通过描绘并不存在的人和故事,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揭示,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相比之下,构成一篇散文的基本材料,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散文是在“有”之上进行自己的艺术开掘。对于散文来说,真实是最基本的遵循,最明确的尺度。譬如一个年代中不曾存在的人物,一个人不曾经历的事件,一桩事件不曾产生的结果,一种结果不曾产生的影响等,这样的“无”,就不应该成为散文作品中的“有”。
但这并不意味着堵塞了散文虚构的管道。散文的真实性,其实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和弹性,我们没有理由担心它会带来对想象力的束缚。譬如写到历史上的某个人物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冲突,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基于对人性、人情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写作者完全可以通过设身处地的想象,进行一些场景的设置,一些细节的编织。这样的“虚构”,是对中断之处的接续,是对空白之处的填补,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提炼,当然是允许的,甚至是必要的。还有一类描写,也超越了具体的经验世界,如驰骋诗意的想象,抒发强烈的感情,上天入地,夸张变形,显然也属于虚构的范畴。但对于这样的手法,读者通常也都不会质疑其真伪,只做穿凿的理解。
当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前提是,这些情感之所依附、思想之所生发的事物,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真实性,便是散文虚构的边界,不能逾越。倘若无视这一点,向前大步迈进,放纵想象,置基本的事实于不顾,作品中关键性的人物、事件等都是缺乏依据的,那就是明显的越界,进入小说等以虚构为主的文学样式的领域了。当一篇散文中过度地使用这一类的“虚构”时,便意味着散文的自我消解。
(摘编自《真实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
材料三
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爱书家;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一定是一个睿智的思想家。好的散文应该有学识、有见识,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深刻的思想来源于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考,要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心灵鸡汤式的、流水账式的、口水式的散文都不是我们所要的。很多人写散文很随意,所写多是我们习见的生活、共有的经验、共同的话题,超不出我们的想象。诗人卞之琳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他很善于表达,可惜没什么可表达的。”没有思想内涵的散文,最多只是一件华丽的旗袍,而没有挺拔丰满的躯体。
有人说散文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文体,对此我不敢苟同。正因为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所以当下散文创作才面临突破自我的困境。传统的力量格外强大,既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丰厚遗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散文的变革创新形成了桎梏。所以在长期的散文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了新的“八股文”,一些作者习惯于按照“套路”写,四平八稳,平庸无奇。一些作者错误地理解散文“真实性”的要求,把散文的“真实性”等同于照搬生活,人为地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写作中过于老实,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自媒体时代,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在文体的拓展和表达的创新上大胆尝试、探索。
在诗歌写作中有“口水诗”,在散文写作中也同样有“口水散文”。如前所述,一些作者把散文看得过于随意,没有经过很好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他们的语言是苍白的、贫乏的。但也有一些作者,刻意追求语言的华丽或怪异,故作高深,不知所云。散文被称作“美文”,它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首先应该是美的。同时,散文的语言,应该是明白晓畅的,能以平易之文字传达深刻之思想,营造优美之意境。简而言之,好的散文是让人乐意读、读得懂的。我们提倡追求有难度的写作,但是绝不能制造“有难度的阅读”。
(摘编自《自媒体时代散文的突破与重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好的散文写作者可能是文章家,也可能是博学多才的杂家,但都不是专门的散文家,所以能常写常新。
B.散文的真实和虚构并不矛盾,如果要求散文所有内容都是真实的,那么就有可能创作不出优秀的散文。
C.一个散文作者如果能广泛地阅读和深入观察、思考生活,就可以创作出学识和见识都很高的散文作品。
D.散文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散文家要避免使用苍白的、贫乏的语言,应该极力追求语言的华丽。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文的真实性并不等同于照搬生活,在不“越界”的前提下,作者可以自由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虚构。
B.在创作中,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散文,与过于随意、语言苍白贫乏的“口水散文”同样不值得提倡。
C.虚构是小说的本质属性,是“无中生有”,是虚幻中的真实,而散文则是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D.当下散文创作面临着突破自我的困境,这说明了现代散文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中有关散文“真实性”说法的一项是( )
A.余秋雨在散文《遥远的绝唱》中,详细描写了阮籍坐在牛车上吹口哨的情状和口哨独特的声音。
B.某作家创作散文《我的父亲》时,虚构了父亲因一场车祸而意外过世的事情,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
C.梅洁在散文《迁徙的故乡》中,记录了安阳镇移民在风雨之夜迁移的真实事件,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
D.在散文《这里真安静》中,作者虚构了日俘深夜在柔佛州山上偷运花岗岩石时的眼神和脸部表情。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在自媒体时代,散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寻求突破和重生?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名楼赋
韦野
久慕昆明风景秀丽的大观楼,一向无缘相识;更慕雄踞洞庭的千古名胜岳阳楼,也难得相见。说来幸运,一次偶然的边疆之行,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我从南盘江畔归来的头一天,就兴冲冲饱览了大观楼的风姿。游兴未尽,忽又至洞庭到岳阳楼探胜,登楼远眺,一览无余。老天也真作美,两次观光这江南名楼,均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和风助兴,引人浮想联翩,遐思不已。
大观楼幽雅壮美,不愧为春城的名胜,滇池的奇绝。登楼环顾,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池水浩淼,一片黛绿青碧,帆影掠过,如在诗意盎然的画中。在楼前近华浦中荡舟,水如明镜,亭榭似蜃楼,船绕竹丛、月桥、佛塔、亭台,似在翠羽丹霞之下,仿佛是“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四时景色涌进心胸,顿觉如置身祖国温暖的怀抱,畅饮着甘冽醇厚的美酒。此楼从康熙三十五年建成后,即成为昆明西城的名胜。多少骚人雅士常在此聚会宴游,多半是吟风弄月,歌功颂德。直到乾隆年间,才有寒士孙髯,出之不群,以豪迈的气概,酣畅的文笔,精巧的构思,严谨的对仗,傲然写出一副海内闻名的“古今第一长联”,上下两联竟达一百八十字,赫然震惊文坛。于是,大观楼威望倍增,名贯天下。“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临为快。”我在楼前石阶上默诵楹联数遍,不禁心潮滚滚。
如果说大观楼给予我的感受,归纳起来仅仅是一副古今第一长联而使它名声益振,像南天蓝空的巨星引人无不向往,那么,看罢岳阳楼之后,我这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感受,似乎更加突出而不可泯灭了。
你看,岳阳楼雄踞城西,面临洞庭,登楼遥望,水波浩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我乘舟赴君山,一路自有与滇池不同之美感。洞庭之水的壮伟、磅礴的气势,广阔、雄浑的境界和绚丽多姿的景色自不必赘言。但回首仰望岳阳楼,和在滇池回眸大观楼,不免有大同小异之感。二楼同样临湖耸立,俯瞰水面,视野无碍;均是木制结构,典型的中国古建筑式的巨檐画栋。这些平常景象,在我国许多楼宇、寺庙里都是可以看到的。
可是,为什么这两座并不富丽堂皇的楼却有那么大的名声呢?究其缘由,不在于外形的巧装打扮,位置的奇特险峻,建筑的高矮大小,而在于它们深邃的内涵,以及它们给人展示的精神与气质。阿房宫可谓富丽堂皇,千古绝有,“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但这是搜刮民脂民膏、挥霍无度之果,被人焚为灰烬也就是情理之事,且落个昭著臭名。刘禹锡曾居住过的简陋的房屋,虽然满是苔痕草色,还时常受凄风苦雨的侵袭,却美名在外,只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而大观楼、岳阳楼也凭一联一文显其精神与气质。《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为朋友滕子京被贬所邀而作。此记虽有忠君之言,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给人以启迪。试想,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代,“古仁人”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是何等不易啊!我想,这里络绎不绝的游者,大多并非是为古建筑而来吧。同样,我在大观楼前看到的情景也无不如此。“海内长联第一佳者”,不仅完美地描绘了大观楼前的景物,而且从云南历史写起,有力地抨击整个封建制度,让人洞察生活的底蕴,触摸时代的脉搏。虽然“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他们费尽移山心力,但“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孙髯更尖锐指出“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而他们所赢得的,只不过是“只杵疏钟,半江涣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历史不正是如此吗?范仲淹虽然登斯楼“宠辱皆忘”,也难免宦海浮沉,但其精神必定长留人间。千古雄文垂壁,古今第一长联悬门,这是我们民族的自豪和骄傲。虽遭历史战火的毁坏,却不绝于世,可见其精神的所在。
若不是范仲淹的名篇在此,若不是孙髯翁的奇对在此,恐难有千里迢迢而来的游者。自然,名楼的湖光也美,山色也美,水花也美,但这些绝不是名楼之美,更不是名楼的风骨!它们的真正的美,是先贤为永葆它们的生命和青春而赋予它们的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内涵,教你看后可纵贯古今,悟出做人应恪守与追求的信念。
名楼为人增志才是真正的名楼。贫莫贫于无志,贱莫贱于无才。愿徒有空名而无益于人的楼阁,也可从岳阳、大观的络绎不断的敬仰者中悟出些什么,也谱一曲传世的绝唱。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偶然的边疆之行”“老天也真作美”,表面上是说自己很幸运,实则是表达自己对名楼的喜爱与仰慕之情。
B.文章引用“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写自己观览到大观楼美景时的感受,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
C.文章第二段写“我在楼前石阶上默诵楹联数遍,不禁心潮滚滚”,“心潮滚滚”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长达一百八十字的对联。
D.文章第五段“可是”之后的问句,概括了作者游览大观楼和岳阳楼的总体感受,又自然转入议论两楼的精神与风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题为“赋”,笔法灵活,并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使得文章既不乏富有诗意的语言,又有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B.文章引用了很多大家熟知的名句,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既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又可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C.文章详写大观楼而略写岳阳楼,主要是因为《岳阳楼记》名扬天下,不知道岳阳楼的中国人很少;同时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
D.文章语言雅俗共赏,极富特色,句式上多用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整散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形象地刻画出“名楼”之美。
【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析其作用。
【4】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本文的“形散”和“神聚”分别指什么?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甫,字子美,京兆人。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标点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B.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C.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D.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B.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肃宗是庙号。
C.布衣是麻布衣服,专指科举考试中没有考中的读书人。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人。
D.关辅指关中及三辅地区,关中指长安一带的渭河平原,三辅泛称京城附近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富有才华,却自夸于己。李邕和唐玄宗都曾非常看中他,玄宗命宰相考他的文章。他认为自己的文章可以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
B.杜甫敢于直言,却触怒皇帝。他同房琯有深交,在房琯兵败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被撤了宰相之职时,极力上疏救助,触怒了皇帝。
C.杜甫出身名门,却一生凄苦。他的先人奉儒守官十一代;他的家人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困;在京师时,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D.杜甫一生潦倒,却忠于君主。他没有考中进士,当过几任小官;唐肃宗即位后,他想要从鄜州去投奔肃宗;他的诗歌情系皇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2)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5】杜甫为什么一生坎坷?请简要说明原因。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为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南游岳阳时所作。
【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
B.颔联中“山衔好月来”一句,是说月出山口,仿佛是山峰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衔”字想象新颖,有独创性。
C.颈联写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山云间一般;运用比喻突出岳阳楼的高耸入云,表达了诗人高昂的兴致。
D.尾联写楼高风急,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超脱豁达,豪情逸致;充满生活情趣。
【2】颔联“雁引愁心去”一句,在《文苑英华》中为“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句诗更好?为什么?
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谈论学习与思考两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君子广泛地学习并每天省察自己,在行为上就会没有错误的情况。
(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陕南出好水,好水养好茶,陕南人的茶杯不缺好茶水。暮春时节,一场春雨过后,园子里的牡丹,在蜜蜂的簇拥下走出叶子的怀抱。牡丹花茶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适宜消解春困。到了夏日,野生的金银花又成了杯中的新贵。入伏,往杯子里投上几颗,再放一小撮茶叶,滚水注入的瞬间,花朵和叶子倏然从杯底冲向杯口,好似清水放出的风筝,翻飞着,追逐着,欢腾着。少顷,花骨朵渐渐打开,花色绸白,花蕊刚刚露出一抹浅黄。这些纤柔的花朵亦茶亦药,泛着微苦的花茶水,带着一丝清凉,如徐徐凉风拂过舌尖,周身跟着柔和起来,也安静下来。
金银花一直喝到深秋。这时,金丝皇菊如天空撒下的大把金子,在蓝天白云和浓浓秋色里闪着耀眼的金光。一朵花就是一簇光,柔和,飘逸,饱含深情。花瓣散开在天空和大地之间,如阳光的羽毛,在微凉的风中轻轻抖动。满眼爱怜的花农将这些大地上的云朵,和稻谷、高粱、苞米一道搬进晒场。这些花朵,会把丰收的喜悦送达更远的地方——未来的某时某处,金丝皇菊在水中完完整整地打开,如一团绽放的阳光。花丝在杯子里斜射出道道光芒,为饮者增添了一抹融融暖意。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
A.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B.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他的足迹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西藏。
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朵柔和、飘逸、饱含深情的花充满光芒。”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7.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截至到12月2日,携程、途牛、同程艺龙、美团四家在线旅游平台三季报相继出炉。②根据财报数据显示,③各家主营业务全线复苏,旅游业回暖迹象显著。④携程在第三季度实现了疫情以来的首季度盈利,⑤经营性利润率达到24%,净利润达人民币16亿元左右。⑥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跨省游的恢复,⑦各家主营业务三季度都呈现出较快的复苏状态。⑧携程预计,国内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将会延续。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请依照例句补写句子。
郁达夫喜欢故都的秋,那里有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有疏疏落落的秋草,有似花非花的落蕊;朱自清喜欢月下的荷塘,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史铁生喜欢家边的地坛,那里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
9.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黝黑的皮肤,略显蓬乱的头发,一脸纯真无邪的笑容,近来四川甘孜州理塘县20岁小伙丁真因一段短视频意外走红。丁真爆红后,理塘国有文旅发展公司和他签约,他成为家乡旅游的代言人。因为丁真不识字,公司便开始让他读书学习。每周派人送教上门,教他学习普通话,丁真开始努力学习汉语。有人说,丁真现在不趁着流量直播带货,却被抓去读书写字,将浪费天赐的良机。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你给丁真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