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2020-2021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题同步训练免费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中华文化的全盛时代主要是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明时期 D.明清时期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指出: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这体现了(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②汉字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
③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④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上述论断说明(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②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③中华文化与时代发展相脱节④文化只有在借鉴中才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茶文化( )
A.为中华文化所特有 B.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源于传统思想的深厚底蕴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央视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使人们领略了中国各地的美食。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
A. 包容性
B. 区域性
C. 整体性
D. 民族性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A.中华各民族使用的乐器都是不同的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
D.不同的区域,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完美融合,是《经典咏流传》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让经典诗词再现本应有的韵律、温度和情感,同时,让现代社会能够通过古诗新韵体会和感悟先人们对社会、对爱情和亲情的所思所想。由此可见,弘扬中华文化需要( )
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现代文明相协调④使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人们以多种多样的方式走进伟人的思想世界:放映电影,开办展览,召开研讨会、读书会和纪念……这表明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④优秀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年来,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数百项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富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川剧变脸让白俄罗斯民众接触到了中国民俗文化;《诗经》吟唱和汉唐乐舞表演将中国风吹至束埔寨,傣、景颇、彝、佤、藏、阿昌等少数民族音乐跃动塞尔维亚。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①具有其他民族文化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借鉴和吸收国外一切有益文化成果④具有独特标识和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方医学随丝绸之路传入西亚,欧洲人利玛窦、汤若望等人从海上丝路来华,将《本草纲目》翻译、介绍到欧洲,东西方医学汇通促进了近代医学发展。可见()
①中华文化得到了西方各国家民众的广泛认同
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带动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③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
④互通有无的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8央视狗年春晚播出期间,亿万观众通过电视、网络多台全景观看、参与,真正实现了荧屏内外全球联欢。这表明,大众传媒
①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
③是当今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年来,中哈人文交流更加紧密。哈萨克斯坦歌手迪马希在中国家喻户晓,《舌尖上的中国》、《温州一家人》等中国优秀影视剧走进万千哈萨克斯坦民众家庭。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③当今世界各国文化日渐趋同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应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许多至理名言,在今天仍然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用语,如“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举一反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这充分说明( )
A.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B.孔子的思想学说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
C.儒家思想完全能够与现代社会承接 D.传统思想对今天的现代社会仍然产生深刻影响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 )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的精神根基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放鞭炮、烟花是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为了减少雾霾天气,马年春节,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了仿真电子鞭炮。这表明
①文化发展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传统文化催生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③传统文化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涌现出一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这说明
A. 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
B. 社会变革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要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里的“文化”(  )
①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②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参加活动、接受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是狭义的“文化”,指人们的修养或者受教育程度
④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精神产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8年3月5日,是第五十五个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在生产生活中锐意进取、无私奉献,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
①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②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
③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雷锋精神促进全人类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扶贫首在扶智,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要“留智”,引得凤凰,还得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解决本地人才就业,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扶贫首在扶智”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有( )
①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二者并非完全同步
③文化是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阿拉伯人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激荡之下并不是人人都受到相同的影响,这是因为(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主动感悟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形式各异的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 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个美丽的城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 这主要表明
①读书能提高人的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书籍具有的特有功能
③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④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育健全的人格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张超和张楠的先进事迹后,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材料表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能决定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
A.要扬弃传统文化,革故鼎新
B.要承认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发展
D.要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也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目前,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回国参加学术会议、讲学、开展科研合作等。“海归派”回国创业不仅带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更带来了先进的观念。材料表明( )
①留学是一种文化传播方式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出国留学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④推动文化发展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使用“博客”“微信”的人越来越多。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下列对包括博客、微信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31. 详细信息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目前,126个国家共开设了475个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瑰,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1)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2)结合材料,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3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瓦解主流精神,解构英烈精神的逆流,比如所谓“远离政治”、“远离崇高”。我们国家和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是英烈精神,一旦瓦解了英烈精神,必造成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盛行,进而导致精神世界紊乱。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并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重在宣示国家和人民永远铭记。尊崇一切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牺牲和贡献的英雄烈士,表明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一些污辱英烈者受到法律的惩处,人们逐渐认识到,英烈是伟大精神的生动载体,维系的是历史记忆,标识的是当下的价值坐标,指引和彰显着国家与民族的精神走向。通过国家意志来褒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采取措施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并从公民和国家的角度就如何继承和弘扬英烈精神各提出一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