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初三阳光指标学业水平调研卷语文在线测验完整版(江苏省苏州市)

1.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太阳从东方升起,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开启新的一天。6点刚过,轨道交通就迎来了怀揣梦想与报负的年轻人,随着轨交1、2、4号线的陆续开通和高铁新城的迅速 (jué)起,“一体两翼”有了新鲜的血脉,苏城焕发 (àng)然的生机;正午风和,拙政园、平江路、山塘街……展开宽厚温暖的臂膀,拥抱着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书写着赞 (yù)不断的传奇;夜幕降临,环护城河健身步道上走来无数勤劳 (ruì)智的苏城百姓,护城河两岸流光溢彩,婉若仙境。“老苏州”“新苏州”,恰似一幅美轮美夹的“双面纷”,古韵今风,奇幻绚丽。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 (jué)起 ② (àng)然 ③赞 (yù) ④ (ruì)智
(2)找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 改
2.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纷纷暮雪下辕门,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诗经·周南·关雎》)
(4)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5)且壮士不死即己,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6)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 》)
(7)则有去国怀乡, ,满日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3.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根据《格列佛游记》中的相关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中,小人国里的官员腰上几乎都缠着丝线,这是怎么回事?请简要说明这些丝线的由来,并说说在作者眼里那些官员是怎样的人。
(2)“年少曾有漂流梦”,如果有可能像格列佛一样出海冒险,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国家里的哪一个场景?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加以说明。
4.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下面是两幅公益广告画,请你任选一幅说说它的成功之处。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①。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②潘鬓③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①烟萝:形容花木繁茂,蓊郁如云烟。②沈腰:出自《南史·沈约传》,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③潘鬓:出自潘岳《秋兴赋序》,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钓。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诵读《破阵子》上阕“几曾识干戈”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词?请说说你的理由。
【2】有人说,李后主这首《破阵子》是对《相见欢》中“别是一般滋味”的绝佳注解。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请简要说明。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与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施从事①书
吴均
故鄣县②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③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崖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④被径。风雨如晦,鸡呜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7)
【1】选择加点字的字义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字义选项

(1)孤峰入汉

①银河,天河。②男子。③汉族。

(2)企水之猿

①踮起脚跟。②盼望。③企及,赶上。

(3)春罗被径

①被子。②披散,散开。③古同“披”,覆盖。

(4)风雨如晦

①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②隐晦,含蓄。③昏暗,不明。



【2】用现代汉语翻一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3】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各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测太阳运动规律,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分。2016年I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材料二:农民借助于节气,将一年定格到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收藏的循环体系之中,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应乃至合一的状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生产生活有时,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性有气,节气不仅自成时间坐标,也演化成气节,提醒人生百年,需要有精神有守有为。孔子像农民那样观察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为此引申:“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说,中国源远流长的精神有节,源头正是时间中的节气。
材料三:梅花是小寒节气的第一花信,而梅花自古就是诗人们咏赞不衰的题材。咏梅诗起源于六朝,隋唐兴起,极盛于宋元,明清相继,直至今日仍余韵犹存。这些诗词或写梅品质或咏梅风姿,或绘梅神韵,或歌梅情怀。大都立意新颖,借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梅花以抒发作者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高尚情操。
材料四:立春亦称“打春”。这个节令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主持“打春”仪式,是每个地方的最高长官。他穿戴整齐,带着下属官员,在鼓声中举起柳条,鞭打土牛三下。柳条长24寸,寓意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之后,他把柳条交给下属和民众,让他们一路传下去,轮流鞭打。噼啪的鞭响,是春耕开始的信号。在这鞭打声中,土牛破碎了,泥土散落开来,露出藏在其中的的小土牛。牛角上]泥土洒在地里,能让土地丰收。牛身上的土放在家中,会使得今年养蚕兴旺。而牛眼的泥,据说放在药里调和了,能医治眼病。即便随手捞到的一把泥土,洒在牛栏里,也能让自家的牛膘肥体壮。
材料五:

【1】默写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词,并联系上述材料,简要阐释你选择这首诗词的原因
【2】“材料五”所画场景反映的是哪一种习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习俗的?
【3】你认为“节气”和“气节”有关系吗?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家有如意
蒋韵
如意坐在妈妈的车里,望着窗外的车流。她喜欢车。常常,她会为对面驰过的一辆警车、消防车,或者水泥搅拌车、工程抢险车而惊呼,就像通常人们看到了不可思议的美景一般。
有时,她会为许久看不到一辆救护车而看急,说:“怎么连辆救护车也不见?”于是,我们安慰她:“没有救护车是好事啊,证明没有人生急病。”对此,她很不以为然,她认为救护车就应该时时刻刻在街上跑着,就像巡逻的警车一样。
有一度时期,如意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急救手册》。那是家里的阿姨在家政公司培训时的课本。她不厌其烦地让我给她讲里面的各种病例和急救常识,也会突然地翻开书页,指着图片考问我:“姥姥,这是什么伤?烧伤还是割裂伤?”非常专业。她还希望我能给她买一个X光机,摆在她的玩具屋里。我告诉她,这个买不了。她拿来我的手机,摆弄一阵,说:“怎么买不了?下单吧。”我没办法给她下这样的单,只好把我的X光片拿出来给她欣赏。她很惊讶,说:“姥姥你还有X光片啊!”顿时我的形象高大起来。她拿着我的片子,对着阳光,用小手指点着,说:“看,姥姥,你脖子这里有很严重的问题,你不能总是低头看手机了。”我诺诺。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她拿着的,是我的胸片。
这天,在她妈妈的汽车里,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看到她喜欢的车辆驰过就惊呼,她显得沉默。忽然,她问妈妈,说:
“我们是在电视里吗?”
她妈妈一时没有明白,回答道:
“我们不在电视里呀!”
如意想了想,告诉妈妈,说:“我们是在电视里。别人看我们,就是在看电视。我们说话,下面还有一行字。我们在别人的电视里。”
这匪夷所思的奇想,让她妈妈顿时肃然起敬。
暑假末尾,带如意去京都、大阪玩了几天。归来时,飞机呼啸着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在跑道上滑行时,如意看到舷窗外熟悉的景致,诧异地说:
“咦?我们怎么又回到过去了?”
她的时空观,好哲学啊!那是我们进不去的世界。也许,是我们忘掉的世界。此时,她四岁。
如意人生要面对的最大的困境,是上幼儿园。那是她非常、非常不愿意去的地方。那几乎是她所有不快乐的根源。
起初,她把幼儿园叫做“欧园”。
每天早晨,都要为上“欧园”展开艰难的双边谈判。那谈判无休无止,永无尽头。她总是说:“给我请一百天假吧!”在她的概念里,一百这个数字,是极限,表示无穷。那些讲给小孩子听的道理,那些正能量的教诲,我们早已说得口干舌燥,却一无用处。没有办法,只好告诉她:“如果我们不让你去幼儿园,那么,妈妈、姥姥、姥爷,就犯法了。警察就要把我们都抓去坐牢了。知道吗?小孩子受教育,这是——法律。”如此耸人听闻,效果差强人意。因为怜悯,因为慈悲,她只好牺牲自己去拯救我们。去“欧园”的路上,她沉默不语。
有一天,她忿忿地对我说:“姥姥,等我长大了,等你长小了,我就送你去欧园!天天都要送!你说,你愿意去吗?”
我惊讶,且不知道怎么回答。长小!原来她这样理解生命,理解生命的秩序和循环,完全碾压我的智商。那时,她三岁。
我抱着如意在院子里漫步。
我们的小区,在郊外,离寸土寸金的城市很远,但环境清幽,拥有大片的林木和草地。自然,空气和天空,都要比喧嚣的城里干净一些。
如意还不很会说话,却特别喜欢发问。
“哒哒?”她随便指着一样东西这么说。
意思就是:这是什么?
于是我告诉她:“这是蒲公英。”
“哒哒?”又指一样发问。
“这是树,白杨树。”我说。
“哒哒?”这一次,她抬头,指在了天上。
“哦,这是月亮。”我告诉她。顺口就哼出了几句歌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她听着,忽然在我怀中,非常陶醉地,起舞,随着旋律,摇头晃脑,小胳膊一摆一摆地,舒张有致。我们俩,我歌,她舞,好默契。
转天,在家里,傍晚,月亮升起来了,如意跑到我身边,隔着玻璃窗,指着树影之上的月亮,对我说:“哒哒?”我明白了,说:“这是月亮。”心里加了一句:“苏东坡的月亮。”然后就又唱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果然,她又跳起来。自由地、陶醉地、全身心地,伸胳膊动腿,摇头晃脑,恣情肆意。我莫名地感动。这望月起舞的小人儿,像某种小动物,浑身是原始的欢腾。
那时,她还没上“欧园”,她不满两岁。
【1】文中写了许多发生在如意身上的事情,你觉得哪两件最有趣?说说你的理由。
【2】请品析“完全碾压我的智商”一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3】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那是我们进不去的世界。也许,是我们忘掉的世界。”的理解。
【4】有人认为文章题目改为《我家如意》更好,你赞同吗?为什么?
【5】两位读者正谈论这篇文章,读者2会说什么来证明他自己的观点呢?
9.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读后,完成作文
小童话
邵燕祥
在云彩的南面,
那遥远的地方,
有一群树叶说:
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
有一群花朵说:
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
有一群孔雀说:
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
上面这首诗是否拨动了你的心弦,勾起了你的回忆,引发了你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