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20-2021年九年级期中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恣睢(sūi) 抽噎(yē) 强聒不舍(guō) 咬文嚼字(jiáo)
B.陨落(yǔn) 狡黠(xié) 气吞斗牛(dǒu) 吹毛求疵(cī)
C.拮据(jū) 荫庇(bì) 鳞次栉比(zhì) 引颈受戮(lù)
D.栈桥(zhàn) 荣膺(yīng) 间不容发(fā) 奄奄一息(yǎn)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瞥见 腻烦 走头无路 格物致知
B.禅师 沉湎 金碧辉煌 通宵达旦
C.鄙夷 慰藉 相得益章 顶礼膜拜
D.旁骛 困厄 李代桃僵 根深缔固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人,必然能成就事业的辉煌。
B.3月29日晚8点,“地球一小时”活动中不少大楼的景观灯同时熄灭,戛然而止。
C.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问题的情景。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中国成语大会”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四个句子分别是四个传统节日对联的上联或下联,请按照节日和对联特点依次填入,最恰当的顺序是( )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1)元宵节 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2)端午节 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3)中秋节 上联: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4)重阳节 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①④③②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皆
B.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C.沙鸥翔集 集:鸟停息在树上
D.则有去国怀乡 国:国家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不以物喜 以其境过清
C.感极而悲者矣 而山不加增
D.增其旧制 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滕子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
B.本文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既有对事情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
C.这篇记文以散句为主,间以对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
D.在文末“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中,作者透露出消极悲哀的感叹。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①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②,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③也不妨熟歇④。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纵步:放开脚步。②木末:树梢;③恁(nèn)么时:这时候。④熟歌:好好地休一番。
【1】用“/”给下面文字断句。(画两处)
进 则 死 敌 退 则 死 法 当 恁 么 时 也 不 妨 熟 歇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结合原文内容,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8.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②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①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②水晶帘: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此处指水面。
【1】第一、二句通过描摹绿树阴浓、_____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夏日的幽静,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
【2】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妙处。
9.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6)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自己要乘长风、挂云帆,到达理想彼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以下《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A抢过林子背后,见一个金刚来大汉,披着一领白布衫,撒开一把交椅,拿着蝇拂子,坐在绿槐树下乘凉。A看那人时,生得如何,但见:形容丑恶,相貌粗疏。一身紫肉横铺,几道青筋暴起。黄髯斜卷,唇边几阵风生;怪眼圆睁,眉下一双星闪。真是神荼郁垒象,却非立地顶天人。这A假醉佯颠,斜着眼看了一看,心中自忖道:“这个大汉,一定是B了。”直抢过去。又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着望竿,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转过来看时,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1)以上选段选自《水浒传》,作者是_____。选文中人物A是_____,人物B是_____ 。
(2)纵观整部名著,人物A的主要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
1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荸荠:上有水草,下有“马蹄”
①说到吃荸荠,也许有些人会心中一愣。吃什么?吃鼻涕?
②特别是身在北方或者内陆,荸荠也许算不上常见。市场上卖的荸荠是一枚枚扁圆形的小球,外皮紫褐色,硬邦邦,削去外皮,里面是白色的“肉”,清脆爽口,味道微甜。“这说的不是马蹄吗?”没错呀!荸荠在南方,也常常被称为马蹄。
③无论是叫荸荠,还是叫马蹄,名字都是由“我们吃的那个东西”而来的。荸荠的食用部位是它的块茎,古人觉得它长得像肚脐,称之为“脖脐”(古汉语指肚脐),后来才写作荸荠。也有种文雅些的说法是,雁鸭等水鸟叫做“凫”,水草叫做“茨”,水鸟吃的水草是“凫茨”,后来渐渐读作荸荠。广东把荸荠叫做马蹄,因其形状与马蹄略似。总而言之,人们关注的,都是荸荠的可食块茎。
④荸荠怎么“结果子”的呢?是地上长草,地下结果。作为正儿八经的水生植物,荸荠的根茎生于水下淤泥中,植株先钻出烂泥,再挺立出水。就算你吃过许多荸荠,也可能没见过“荸荠草”吧……荸荠的植株,是许多丛生的圆柱状细秆,并没有叶子,就只有细秆插在水里。粗壮的荸荠,秆能长到一米多高。开花时,也是在细秆的顶端,生出一些褐色的小穗。
⑤一株荸荠,在地下会生出许多匍匐的根状茎,夏天时,这些根状茎蔓延出去的顶端,会生出新的荸荠植株,就这样一丛一丛繁衍开来。到了秋天,根状茎顶端不再长出新的茎杆,而慢慢膨大结球,变成扁圆形的块茎,也就是人们食用的荸荠了。
⑥荸荠有很多让人羡慕的功效。荸荠中含磷是根茎蔬菜中最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对牙齿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好处,同时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资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因此荸荠很适宜于儿童食用。英国在对荸荠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抗菌成分——荸荠英。这种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降血压也有一定功效。荸荠是寒性食物,有清热泻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热生津,又可补充营养。可谓好处多多。
⑦这些都被人们所看重。不得不说,人类在荸荠的问题上暴露了吃货本性。它早已成为人们的美食,食用方式方法很有讲究。
⑧全球共有一百多种野生的荸荠,但除了食用的这一种以外,只有少数其他种类,根状茎的顶端会膨大成球。人类就偏偏把结球的荸荠找了出来,摆上了餐桌。荸荠清脆且微甘甜,颜色洁白,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只不过,首先得削掉外面褐色的硬皮,还要煮熟了吃。荸荠的脆,都来自它里面的多糖类物质,这其中淀粉的作用最大。植物的脆性大.都.来自细胞壁。有些富含淀粉的植物,加热后是面乎乎的,比如马铃薯,这是由于细胞壁受热被破坏,里面的淀粉接触到水分,开始吸水膨胀并发生糊化,脆性也消失了。荸荠则恰好含有一种叫“阿魏酸”的物质,能促使淀粉受热时发生粘连,即便失去细胞壁保护,淀粉也不吸水,反而还会失水,于是淀粉借此更新了“脆性”。所以,熟荸荠依然保持了生脆口感。
⑨不过,荸荠削皮后要赶紧泡到水里。因为暴露在空气里,它比削了皮的苹果还容易变色——白皙的“果肉”上会形成块块金黄色的斑。如果要避免氧化形成的斑,除了泡水,也可以用保鲜膜裹起来。
⑩用荸荠直接煮糖水的话,糖水的品相可能就会稍微差一点。因为荸荠肉里含有果胶,用水煮会让汤汁变得浑浊。比如饮品“竹蔗马蹄水”,虽然味道不错,但看起来不太澄清。如果你想让加了荸荠的甜汤饮有个好品相,那不妨试试用酒酿来煮它。酒酿本身就略有些浑浊,不在乎被“污染”。淡淡的酒香还更能衬托出荸荠的清甜,若怕不够甜,再淋一勺桂花酱,香、甜、脆就全占齐了。
⑪鲁迅先生曾称赞过桂林荸荠:“桂林荸荠,亦早闻雷名,惜无福身临其境,一尝佳味,不得已,也只好以上海小马蹄代之耳。”可见荸荠食用历史之久,饮誉之大。
【1】通读全文,梳理文章说明思路。
文章先介绍了荸荠的名称;依次又介绍了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最后重点说明的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⑧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植物的脆性大都来自细胞壁。
【3】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说说其作用。
有些富含淀粉的植物,加热后是面乎乎的,比如马铃薯,这是由于细胞壁受热被破坏,里面的淀粉接触到水分,开始吸水膨胀并发生糊化,脆性也消失了。荸荠则恰好含有一种叫“阿魏酸”的物质,能促使淀粉受热时发生粘连,即便失去细胞壁保护,淀粉也不吸水,反而还会失水,于是淀粉借此更新了“脆性”。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江声浩荡
①“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②第一次读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第一句话时,我极为震撼。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还在笼罩,还在奔涌,如血液,从脚趾直达头顶……
③对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来说,虽然离黄河才30里,但初中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亲临,何况大江的涛声。但那刻,它就在我心中奔腾起来。
④那是30多年前发生在故乡的事。1980年的春天,我正读初中二年级。一天,我在镇上供销社的玻璃柜台看到一套四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⑤我怯怯地让女售货员拿出来,翻开书页,第一眼,“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对一个乡间的孩子,一个在快板书和民间故事中成长的人来说,我知道外面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组合习惯的文字,还有一种有别于我们生活的别样的人生。
⑥那时农村僻陋偏远,是没有多少闲书可言的,父亲不识字,母亲不识字,哥哥有一本绣像本的《三国演义》,快要被我吃下了,那种精神的饥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更加让人窒息。
⑦那天在课堂里老师讲些什么我一点都没听进去,晚上在家也只是草草吃点东西。细心的母亲看出我的不对劲,我的倦怠,问我:冻着了?凉着汗了?接着母亲又问:和人怄气了?被谁欺负了?
⑧我摇摇头,就早早躺下睡了。当时家境贫寒,我和父母还在一个床上睡觉。床的下面,拴着的是一群羊,而屋子的梁上则是宿窝的鸡。
⑨我想到“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但只是想象那大江的模样,那震撼的声音。
⑩我知道父母的不易,父亲靠半夜起来在集市上扫街,半劳作半乞讨地和来赶集的人一次要上两分钱补贴家用,有时还要遭到斥骂和白眼。五天一个集,每次下集,我就看见父亲在家里一分一分地点钱,然后交给母亲。那时哥哥刚结婚,姐姐也要出嫁,家里有时就断盐。
⑪一次母亲上集,被小偷偷去了五块钱。当时我中午正放学,同学说:你娘哭了,在街上走呢。
⑫我悄悄地跟着母亲,看她从集市上哭着走过,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我也哭了,我们母子哭着从集市到供销社,到水煎包铺,到鸡蛋市场。人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哭,很多人窃窃私语“这娘俩,哭得像泪人似的”。
⑬后来,我想,“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样的句式可以用来形容我们贫寒的母子——“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⑭黎明,屋梁上的鸡开始鸣叫。母亲早早唤我上学,问我身体好点没有,我没言语。
⑮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
⑯放学吃晚饭,在端碗的空隙,我对母亲说:老师要我交学费,两块钱!
⑰母亲没问,从衣裳的口袋里,在手巾包裹着的里三层外三层的中间,找出一块五,然后又去邻居家借了五毛。
⑱我到供销社的玻璃柜台前,买下了《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我骗母亲的唯一的一次,30年来,我一直压在心底。母亲去世多年了,我还常常想起我们娘俩哭泣走过的路:哭声浩荡,在母子脸颊上升!
【1】第⑤段中说:“‘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破空而来,一下击穿了我。”请仔细阅读全文,概述“我”被“击穿”后的种种表现。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画线句。
那泪从她的眼里流到嘴角,流到脖子里,流到衣襟上,母亲用手去擦,眼泪又流到了她的手上,我怯怯地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泪也在我的手背上流。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⑮段中加点词语。
在学校晨读的课堂上,我撕破喉咙喊: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江声浩荡,自我家屋后上升——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②段划线句“这声音,到现在还在回响,还在笼罩,还在奔涌,如血液,从脚趾直达头顶……”的理解。
【4】本文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理解。
13. 作文 详细信息
按要求作文
请以“拼出来的精彩”为题目,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