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上半年第三次月考历史考试完整版(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7年11月,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我们通过甲骨文可以

A. 了解商朝的社会历史
B. 研究书法发展的历程
C. 确定中华文明的源头
D. 印证汉字是最早文字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有严格的耕牛保护制度:对私自杀牛者,汉代规定“犯禁杀之者诛”;唐代规定“徒一年、明清规定“徒一百”这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图腾崇拜源远流长
B. 农业经济地位突出
C. 宗法社会刑罚严酷
D. 政府统治逐渐严明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刘余坏孔子宅,得《尚书》、《礼》、《论语》等儒家经典,这些经书因其文字与汉代文字不同而被称为古文经,汉代文字所写的被称为今文经。“今文”是指
A. 草书
B. 楷书
C. 金文
D. 隶书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
A.坊市结构的变迁 B.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
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 D.市场监管的削弱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怛罗斯发生战争,唐军战败被俘虏2万余人,其中包括一些手工工匠。学者季羡林称这一次战争是“中阿之间第一次技术转移”,该技术可能是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活字印刷术
D. 火药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从中可以得出
A. 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市的管理制度废除
C. 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 D. 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儒学大师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从中可以看出理学思想的特点是
A. 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
B. 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C. 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 注重研究社会现实,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B.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C.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 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 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D.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这种现点
A. 是对战争结果的准确预见
B. 主要依据洋务运动的效果
C. 反映出列强对中国的支持
D. 坚定了清廷对日作战决心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这“八年”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侵略致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C.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据史料记栽,建于1915年的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筹集巨款为会员建设体育馆、手球房、开办国术班、游泳班和排球班等,常为会员及社会人士举办各种体育培训、比赛、放映电影等活动。这说明
A.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崇洋媚外
B. 青年人士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 西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活习俗
D. 欧式生活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位于石家庄的大兴纱厂实存外币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表。表格信息折射出

A. 全球美元大幅贬值 B. 法币可直接兑换黄金
C. 民族工业优势明显 D. 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1953年10月,新中国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等采取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措施,即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项政策
A. 标志着我国已确立计划经济模式
B. 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完成
C. 一定程度缓解了粮食供需矛盾
D. 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2年到1965年,我国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些措拖
A. 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B. 基本纠正了“左”倾错误
C. 建立了城镇商品经济体系
D. 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0年,中共中央“75文件”指出,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危险。这一论断
A. 标志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表明包产到户不适合当时的国情
C. 反映出经济改革面临着较大阻力
D. 突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改革计划体制有了更明确的思路,要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决定
A. 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党内共识
B. 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
C. 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8年习.平在某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中指出:该特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该特区是
A. 海南岛 B. 深圳 C. 珠海 D. 厦门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了一位欧洲航海家在探险活动中的新发现:“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74年投资银行摩根银行操纵了宾夕法尼亚铁路、伊利铁路及纽约中央铁路的股权联合,组成了自己的立法、执行和裁决机构。1878年,洛克菲勒集团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全国利用铁路和管道的石油运输业。这些事件反映当时
A. 自由竞争开始 B. 现代公司产生
C. 电气时代到来 D. 垄断组织出现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导致下面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和死亡率状况表(单位:每1000居民)

A. 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B. 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C. 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 D.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8年斯大林主持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强调,对于社会主义来说,商品、货币关系只能来自“外部”,即非社会主义的东西;计划的有效范围与商品、货币关系发生作用的范围成“反比”,因为两者是对立的。这个认识
A. 有助于战后苏联的改革探索
B. 严重阻碍苏联工业化的完成
C. 与新经济政策的理念相一致
D. 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俄罗斯某学者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 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B. 没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C. 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D. 没有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5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人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律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这种做法
A. 体现出凯恩斯主义的指导
B. 有助于走出“滞涨"困境
C. 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冷战结束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尤其是在面对非货物贸易时,很难在关贸总协定的旧框架内谈判,因而有必要创立—个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来分别谈判解决。”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A. 促进了冷战局面的结束
B. 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C. 顺应了全球化发展趋势
D. 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向
2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材料一: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超过1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
材料二: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1933年1933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教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至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每周可领取15美元至18美元的失业保险金。总之,罗斯福新政为人类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曾贵《“罗斯福新政”的就业工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一个特点并分析其扶贫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实行社会救济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29. 详细信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潮流,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成为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起源于16世纪;
观点二:起源于19世纪;
观点三: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2005年7月,八国集团峰会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的格伦伊格尔斯庄园召开,迎接他们的除了格伦伊格尔斯美丽的风景之外,还有逐渐升级的抗议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和暴力事件,全球化的反对者用树干堵塞了该镇的一座桥梁,还有人竖起了“G8无民主”的标语。反全球化者还声称要破坏这次峰会。
请回答:
(1)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说明:选择材料二中任一种观点.并从材料一中任选3个要素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出现了众多的全球化反对者? 你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如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