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9年高三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中国所信奉的一些神秘数字,在班固的《白虎通》里均能找到宇宙依据,如“三纲法天地人”,“五常法五行”“六纪法六合”。汉代思想家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 B.强化君权神授的思想
C.制造人为的迷信思想 D.强调社会秩序的合理性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
A. 儒学独尊
B. 国家财政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韩非子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一描述,反映出
A. 韩非子人性好利的思想主张
B. 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激烈交锋
C. 战国时以军功爵制激励百姓
D. 诸侯争霸急需专制集权理论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思想格局的重大变化 B. 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
C. 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 D. 受早期民主思想的影响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中期允许高官建立家庙,民间陆续兴建家庙——祠堂以供奉其列祖列宗,南宋祠堂被纳入“家礼”的范围,元明清三代祠堂成为民间极其普遍的活动场所。这反映了( )
A.孔子地位的下降 B.理学地位的提升
C.宗教迷信的盛行 D.君主专制的衰落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代,广东省规定炼铁“定山主以为炉首,立炉首以为总甲,收土民以为丁伴,择荒郊以为冶所,严巡捕以为约束,明保勘以为清查,时启闭以为聚散,定丁数以为撙节”。这反映了明代( )
A.“重农”政策有所松弛
B.官营手工业仍占主导地位
C.政府对冶铁业的管理很严格
D.在冶铁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
A. 国粹京剧
B. 李白诗篇
C. 绘画技艺
D. 书法艺术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这反映出( )
A. 专制制度强化导致事务繁杂 B. 机构膨胀导致地方负担过重
C. 中央权重地方官责任心缺失 D. 官员之间互相推诿效率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
A. 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
B. 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
C. 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
D. 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
A. 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 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 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 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 54%

5. 72%

印花布


14. 25%

4. 98%

棉纱


6. 94%

4. 86%



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6 年,清政府成立税务处,计划并入度支部(即原来的户部);并将原隶属于外务部的海关总税务司移交税务处管辖。清政府还声明不会改变海关内部制度。此举反映出清政府试图( )
A. 从列强手中收回海关管理权 B. 排除总税务司干预外交事务
C. 摆脱列强对财政命脉的操控 D. 改变屈辱的半殖民地的境遇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 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料揭示了
A. 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 B. 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
C. 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D. 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
A. 中共已经牢牢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
B. 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出现裂痕
C. 中共意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D. 中共否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土地革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承认由农民组织的农会代替劣绅所包办的农会,并设置了一些研究和推广农业技术的机构,还设立农村复兴委员会以复兴农村。据此表明
A. 国民政府承认了中共土地革命的合法性
B. 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迈出了第一步
C. 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开始发生转变
D. 国民政府着手解决了一部分民生问题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30年代后期,张闻天曾指出:“根本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同时面对太多的敌人,……最不应该的就是两个拳头去打人,要知道,打倒一切是小孩子的幻想,结果是被一切打倒。”张闻天说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 巩固工农联盟 B. 开展武装斗争
C. 建立统一战线 D. 争取进步力量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 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B. 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 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1年5月下旬,美国国务卿赫尔在致中国外交部长的信中表示:“希望在和平状态恢复的时候,能和中国政府以有步骤谈判和订立协定的程序,迅速地做到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美国政府这一行为( )
A.表明美国开始改变中立立场 B.是绥靖政策的突出表现
C.履行了反法西斯同盟的约定 D.鼓励了中国的抗日斗争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这说明( )

战役名称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A.国共合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B.中国军队战斗力强于日本军队
C.舆论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部分
D.因统计标准不同导致统计结果不同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3年某地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传单主要是为了
A. 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 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 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
A. 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 B. 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C. 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 D. 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这一时期( )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重工业生产畸形发展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1年—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qo下降到14.6%/(196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 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C. 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1年1月18日,在八届九中全会闭幕式上,毛.泽东说:“今年不搞两本帐了,就是一本帐,决不要层层加码,中央是一个盘子,到省、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子。”毛.泽东的讲话
A. 旨在解决农轻重的比例问题 B. 意味着经济体制转变的开始
C.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D. 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员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的重要文件,此后“贫下中农”一词在各新闻媒体频繁出现。该词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达到顶峰应是在( )
A.1955-1957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6-1978年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先来看进口商品,早期占最大比重的鸦片,到1914年己为数不多,且日益衰落。棉纱和棉布仍是最重要的进口商品,数量大增,尤以棉纱增长为速,但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已降低,煤油是这期间增长最快的进口商品,由1894年的近7000万加仑增至1914年的2.25亿加仑,连同汽油,值3464万海关两,约占进口总值的6%。钢铁、机械、铁路
材料、交通工具的进口量在这时期都大量增长。虽然这四项加起来在1914年的进口值只有3362万海关两,占进口总值的5.9%,还抵不上煤油,但是与甲午前相比,已经是值得欣喜的迹象了,如果只强调它的小比例,难免不是割断历史。
——摘自《浅析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曲折发展与海关税率的变化》(1840~1931)
材料二 我国改革开放前推行的是一种极端内向的、进口替代的贸易战略。其基本点就是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它呈现出的贸易保护的特征有:政府通过关税以及对外汇、进出口的统一管理,或融管理与经营于一体,或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来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工业生产,扶持国内工业体系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这种进口替代战略不是按照工业化的一般进程,而是越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加工工业。在这一时期,为建立国家工业体系的需要,我国以初级产品的出口从苏联、东欧国家换回机器和成套设备,建立起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中心、密切联系国防工业的体系。同时也建立了一些一般消费品工业,实现了早期的初级工业化。到了60年代,由于大搞三线建设,由此兴建了一些三线工业并进一步加大了以国防工业为主导的机械加工工业。70~80年代初,由于引进项目的增多,进口替代型工业建设速度也加快了,一些基础原材料 如化纤工业和耐用消费品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摘自伍先斌《中国贸易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进口替代贸易战略的原因及影响。
28. 详细信息
政权建设是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8年)3月29日,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开幕。会议法定代表总额为3045人,共选出代表2961人,总计报到代表2878人。本次国大的惟一任务是选举总统与副总统,但是国民党籍代表总嫌国大的权力过小,亟思有所修正,在国大开幕后,他们首先动议修改国大“议事规则”,增加了国大“得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检讨国是,并得提出质询建议”的规定。为此,国大连续多日听取国民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施政报告,并进行质询。
4月18日,国大通过《动员裁乱时期临时条款》,规定:“总统在动员找乱时期,为避免国家或人民遭造紧急危难,或应付财政经济上重大变故,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定,为紧急处分……动员裁乱时期之终止,由总统宣告,或由立法院咨请总统宣告之。”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
材料三 1954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统计表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机关

工人

文教卫生

私营工商业

少数民族

宗教

街道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

7.39%

7.39%

2.27%

23.86%



(1)归纳材料一中政权构想的特点,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对第一届国民大会作简要评价。
(2)概括材料三中政治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9.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