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行知中学2020-2021年高二期中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天问》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该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开始发问,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奠定了屈原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屈原思考的问题表明( )
①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猜想和想象 ②哲学的产生与人们在实践中的反思密切相关
③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 ④屈原思考的问题已触及哲学的基本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早在1922年列别捷夫就预言:非晶态材料的原子排列不可能是绝对混乱的。在凝聚态中的无序并不是单纯的“混乱”,而是破坏了有序体系的某些对称性形成的一种有缺陷的、不完整的有序。后来,大量实验结果都证实了上述论断的正确性。材料意在说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物质是运动的唯一特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礁盘是吹沙造陆的基础,礁盘面积的大小决定着吹沙造陆的面积大小。比如南海的美济岛,礁盘面积仅有10平方公里,这使未来人造美济岛最大面积也在10平方公里左右。而渚碧岛的礁盘面积为16.1平方公里,未来人造渚碧岛的面积就可能大于美济岛。这表明( )
①事物的固有属性是建立新的联系的基础
②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可改变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在2020年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首次提出了“两个循环”概念。随后在5月23日两会期间,习.平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哲学角度看,习.平提出的“两个循环”( )
①反映了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其出现的时间先后
②表明人们接受新事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③符合客观规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④反映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今天我们学习马列经典,是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于唯物史观的典型运用,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经典作家的具体判断,而是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来运用唯物史观。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唯物史观的内容随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③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要敢于否定马列经典作家的具体判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 )
①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④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为了隆重表彰在这一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这告诉我们( )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应该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④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四五”时期,我国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优质发展。之所以要突出文化建设工作,是因为( )
①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具有引领社会风尚、教育人民等功能
③文化兴国运兴,文化是国家发展的直接力量④文化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以载道是唐宋古文运动时期提出的命题。唐代的古文运动把“文以明道”作为理论纲领,北宋周敦颐明确提出“文以载道”。中国文学的“文以载道”的命题( )
①表明“道”在世界文学中最具优势②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③能展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④旨在传承和解释中国人的“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一季度,“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铿锵,丹心闪耀。中国人在抗疫中的“众志成城,举国同心”精神( )
①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②表明中国人民能够同心同向压倒一切困难
③表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④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都强调努力奋斗,反对不劳而获。下列诗句与材料体现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要求一致的是( )
①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②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④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抗日战争的烽火重塑了中华民族强健的魂魄,使民族精神得到升华,民族活力得以激发,中国人民得以觉醒,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材料表明( )
①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②抗战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民族精神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④抗战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互联网媒体在信息社会中一经出现,就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威力,使“地球村”成为可能。它以全新的方式、样式和内容吸引着大众,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空前的可喜变化。可见,互联网媒体( )
①引导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动,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同步发展
②以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更好地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
③实现文化创新主体多元化,推动各种文化在网上传播
④能超越时空的局限,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不断发掘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 ( )
①是基于红色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③是因为红色文化是人们进行创新的基础
④有利于直接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 详细信息
习.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这要作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先手棋。要开展长江生态环境大普查,系统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对母亲河做一次大体检。要针对查找到的各类生态隐患和环境风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研究提出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然后分类施策、重点突破,通过祛风驱寒、舒筋活血和调理脏腑、通络经脉,力求药到病除。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运用中医方法治好“长江病”。
16. 详细信息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下面是某同学摘录的部分习.平关于爱国的讲话:
♦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优秀企业家必须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
♦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当代中国青年应如何爱国。
17. 详细信息
2020年10月,以“文化创新:在自觉中前行”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民盟文化论坛在上海举行。
民盟中央主席在论坛上发表讲话指出,文化创新的前提在于“植根传统,自省自觉”,做到守正创新;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文化创新的根本在于“放眼未来, 转化发展”,即在民族复兴道路上自觉前行。他指出,民盟文化论坛要坚持以文化为视角,结合时代现实,立足中国实践,出思想、出理论,持续关注文化问题,继续深入研究,为文化的发展创新继续不懈努力。
有人将这番讲话概括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这一要求。
18. 详细信息
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那么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坚定文化自信的积极意义。
(2)文化交流是文化自信的一个表征。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应如何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
19. 详细信息
“无事不扰”是构建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遵循。
“无事不扰”是政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让企业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新研发和市场开拓中,形成政府与市场间的良性互动。
“无事不扰”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市场无动于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推动可持续发展,等等。消除市场失灵的弊端,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做到不越位更不缺位。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无事不扰”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做到不越位更不缺位。
(2)围绕“无事不扰”,以“市场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为题撰写一篇哲学小论文。
要求:①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
②紧扣主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逻辑。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250个左右。